APP下载

黔金丝猴 芳容难睹的精灵

2018-04-02冉景丞

森林与人类 2017年9期
关键词:梵净山金丝猴

冉景丞

百年寻踪

1903年,英国人布列里奇从梵净山北部一个皮毛商人手中获得了一张奇怪的兽皮。兽皮的背部灰黑,腹部灰白,肢体内侧金黄,肩部还有一道亮丽的白色,长长的尾巴远远超出了身体的长度。虽然头部残缺,但对动植物颇有研究的布列里奇一眼就看出这张兽皮来自于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动物。布列里奇把毛皮连同调查资料寄回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请求他的老师——著名的动物分类学家奥德弗德·托马斯教授进行鉴定,最终确定这是一个新物种。托马斯根据标本肩部亮白色的特征,将它命名为“白肩仰鼻猴”。得到鉴定结果的布列里奇非常高兴,立即策划了一场新的考察活动,准备寻找一只活体标本。不过由于当时清政府和英国关系的恶化,布列里奇被禁止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活动,寻找白肩仰鼻猴的事情不了了之。

在此后的50多年间,世界上再没有白肩仰鼻猴的讯息。直到196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彭鸿教授在梵净山进行科学考察时,在老乡家发现了白肩仰鼻猴的毛皮,还意外收获到了一枚头骨,而头骨的大小和形状与川金丝猴十分相像。为了指称方便,科研人员把“白肩仰鼻猴”改名为“黔金丝猴”。13年后,我国动物学家谢家骏终于在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一带找到了野生活体黔金丝猴种群活动踪迹,至此,黔金丝猴才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数量只有700只的物种

黔金丝猴体长60-70厘米,尾长80-90厘米,体重13-16千克。头部为圆形,颜面部裸露,面色为灰蓝色,双眼微微向上倾斜。冠毛黄色,但毛尖为黑色,两耳较小,黑色,全身披着暗灰色的、长度约为20-25厘米的毛发,其中头顶、背部、体侧、四肢外侧以及尾巴的毛色最深,为浓密的黑褐色,尾巴尖为白色,像一支毛笔,手掌、脚掌的皮肤以及指(趾)甲也都是黑褐色,胸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的毛色略浅,在背面的两肩之间有一大块椭圆形白斑。因为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很像牛尾,所以当地人也叫它“牛尾猴”。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了关于黔金丝猴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中一段提到:“果然兽似猕猴,以名自呼。色苍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辄与老者,似有义焉。交趾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为裘蓐,甚温暖。”果然兽指的就是黔金丝猴。而在清代,果然兽已被易名为“宗彝兽”,《铜仁府志》记载了它的分布:“思南、石阡一带山中产兽日宗彝,类猕猴,巢于树。”《贵州通志》则有更加形象的描述,称宗彝“形类猕猴而大,尾长四、五尺而歧端,色苍黄,鼻露向。”意思是说这种动物样子像猕猴,但比猕猴要大,尾巴有四五尺长,但尾的尖端膨大,顏色发黄,鼻子向上暴露。文中还对其生态行为作了一些描述:“老者居上,子孙以次居下;老者简出,子孙搜岩得果,即传递而上,荐老者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尝。”可见古人对黔金丝猴的观察非常仔细,有些竟与现代生态学的观察结果非常近似。

按照古籍记载,黔金丝猴曾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南部的20多个县境内都有分布。只可惜现在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北部的梵净山,自然分布区域非常狭小,种群数量只有约700只,是最濒危、最珍贵的一种金丝猴。它们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多活动于海拔500-800米的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虽然有明显的家庭观念,却多为群居,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一个大群约为150-250只,当然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也有分合变化,最大的群可达400多只。

与黔金丝猴的一面之缘

我到过梵净山多次,只有一次与黔金丝猴有过近距离接触。那次本来是去开展社区调查。跟我一起的有杨站长、张宏站长。我们从黑湾河出发,沿着一条小路去冷家坝。山路崎岖,时而膛水时而旱路,据说沿途总共要蹚52次水,所以当地人都把这条路称为“五十二道脚不干”。虽然已经是4月,但溪水还是冰冷刺骨,加上地形复杂,行进速度很慢,一直到天黑才赶到冷家坝。

冷家坝整个寨子也就30多户人家,全部都是苗族。也许是因为距离城镇太远,交通不方便,这里并没有通电。寨子很古朴,清一色的木结构瓦房,炊烟伴着水雾在屋顶上缭绕,缓缓地向四处扩散。时而有猪或狗的叫声,伴随着主人的呵叱。虽然寨子看上去陈旧,家家户户的火塘上却挂满了腊肉。我们的晚餐主菜也是腊肉,香味扑鼻,肥而不腻。几杯小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除了收集需要调查的社区信息外,我意外地听说这两天黔金丝猴就在寨子后面的山上一个叫“牛风包”的地方。此时我已经没有太多兴趣继续做社区调查,一门心思地想去看看黔金丝猴。

那一夜,好梦连连。天蒙蒙亮我就沿着一条小路上山去了。约摸走了半个小时,已经看不到寨子,天也全亮了,我听到了猴子的叫声,兴奋极了。我寻着发出叫声的方向慢慢地悄悄靠近,终于看到了在树上取食的猴子,距我也就三四百米。等我看清了,失落随之而来,不是金丝猴,是藏酋猴。既来之,则安之,藏酋猴就藏酋猴吧,看着它们吃东西,也很有趣。正当我全神贯注地欣赏它们时,突然听到几声猴叫,它们迅速离开现场。我想是它们发现了我,躲远了吧。我看着远去的身影,无奈地摇摇头,准备回寨子,忽然又听到了远处山梁上另一群猴子的叫声,而且似乎是在朝我这边移动。我再次屏住呼吸,蹲在树丛中偷偷嘹望。啊,这次看到的不像是藏酋猴!从那长长的尾巴判断,应该是黔金丝猴。看清楚了,真的是黔金丝猴,我张大嘴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傻傻地蹲在那里。只看到一大片树林都在晃动,有些猴子在取食,而有一些用它们灵活的长臂悠闲地在树上荡来荡去。又是几声猴叫,猴群突然紧张地朝山上跑去。我在那里静等了半个小时,这次没有等来猴子的影子,而只有烦人的小虫在眼前飞来飞去,还有林中声声的蝉鸣。

我跑回村寨,将我早上的所见所闻告诉同行的两位站长,他们后悔没有早点起来跟我上山,同时对我的描述也将信将疑。不过村民们倒是很相信,因为他们有人近两天看到过猴群。村民们告诉我,藏酋猴害怕金丝猴,虽然它们的领地有所交叉,但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在一片林子,一看到金丝猴来,藏酋猴就会迅速逃离。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也许藏酋猴根本就没有发现我在那里,而是发觉金丝猴群到来,才赶快撤离。而黔金丝猴的撤离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发现了我吧。

他们告诉我,黔金丝猴喜欢吃植物芽、嫩皮嫩枝、树叶、花和果子,也会下到地表寻找一些掉下来的果子和种子,还会翻找石头下面的小虫子。它们就这样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样,每天更换一次活动地点,进行有规律的巡回迁徙。也许是觉得快乐,也许是为了互通有无,它们边取食还会边唱歌,用圆润细长的嗓音喊着“哦一嗬”,相互呼应,显得悠闲自在。当然也有不安分的时候,一旦生了气打起架来,叫声就变得粗犷洪亮许多,完全看不到往昔的温柔。对于整个猴群而言,任何时候都必须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不管是休息还是取食,都至少会有一只负责放哨的公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公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猴群立即逃离。黔金丝猴在树间跳跃时,尾会帮助抓搭树枝,一跃可达两三米远,如果是从高往低处行进还可以更远一些。当然最潇洒的动作则莫过于单臂抓住树枝,以悠荡的方式前进。当它们确信已经远离了危险后,猴群又恢复了平静,散布在一两公顷内的林子里自由取食、玩耍、休息,不时轻唱两声,抒发一下情绪。完全安静下来了,就坐在树枝上,长长的尾巴自然下垂,还不时轻轻摆动,倍感悠闲惬意。

听着村民们的描述,顿时觉得他们对黔金丝猴的行为非常了解,但让我困惑的是,既然村民们那么熟悉黔金丝猴,为什么当年那么多的科学考察,就一直没有发现呢?呵呵,看来我这次能看到黔金丝猴实在很幸运。

为了再次看到它们,我又多次进到山里,但运气也许已经用完了,自此再也没有直接观察到过它们。黔金丝猴是一种过度警惕的动物,人们总是还在远处时就被它们发现,它们要么马上逃离,要么在树上做好逃离的准备,很难了解它们的详细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只能借助红外相机。这红外相机还真是管用,虽然守株待兔,但卻拍到了不少黔金丝猴活动的画面。

尽管黔金丝猴十分怕人,被定义成了“羞涩的灵长类”,但它们毕竟是灵长类,与人有不少相似之处。至少它们每一位都有一张性感的红嘴唇,成年雌猴也会有月经现象。家族首领占有更多的资源,掌握有与多个雌猴交配的权利。虽然一次交配时间为1分钟左右,但一天内能进行多次交配,且一年四季均有交配行为。

怀孕的黔金丝猴,要经过200天的妊娠期。小猴出生时有一身灰色的毛发和怪异的小蓝脸,怎么也看不出是黔金丝猴。母亲十分疼爱幼崽,无论是活动还是觅食,均用一只前肢把小猴抱在胸前,不管遇到多大危险,从不放手。经过20多天,小猴学会用四肢紧紧抱着母猴胸腹部后,母亲才得以用四肢活动。

梵净山是它们仅有的家园

全球有5种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最广,在湖北、陕西、甘肃、四川都有分布。滇金丝分布在云南省的高黎贡山、香格里拉、白马雪山等地区。越南金丝猴则分布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就连前些年才发现的怒江金丝猴的分布区域也比黔金丝猴要广。别看梵净山的山体庞大,森林广阔,其实黔金丝猴活动的地方并不多。它们主要分布在梵净山的中部、东部和东北部的山腰上。过去有人曾经在西部的洋溪村镇附近抓到过一只黔金丝猴,最后送到了梵净山的试验场去救助,但据当地群众讲,极少看到有金丝猴去西面,就连当地经常在山上活动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表示没有看到过黔金丝猴。在梵净山的中山虽然有一些针叶阔叶混交林,但面积都不大。大明松主要生长在较大片的坡地和岩石裸露较少的山脊、山头,而长苞铁杉成片的分布只集中于立地条件差、岩石裸露较多的悬崖陡壁,与之相伴的阔叶树总少不了亮叶水青冈、蛮青冈、丝栗栲等壳斗科树种。而中山常绿落叶混交林才是梵净山山腰的主要林型,也是树种最为丰富的林型,包括水青冈林、贵州青冈林、檫木林、包石栎林。此外还有珍稀孑遗植物水青树、钟萼木、白辛树、珙桐、天师栗等。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成片的珙桐林、野核桃林、鑫钱槭林、扇叶槭林、水青树林。当然,在人为活动强烈的火烧迹地上,也形成了一些水马桑灌丛等次生群落。这些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不管是植物食源还是动物食源都很丰富,难怪它们会选择这里。

现如今我们虽然对黔金丝猴有所了解,但毕竟还不深入,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种群增长依然很缓慢。在重重大山中,究竟还发生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愿有一天,黔金丝猴能恢复到历史记载中它那广阔的领地。

猜你喜欢

梵净山金丝猴
川金丝猴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好黑好黑的金丝猴
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
金丝猴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Golden Monkey金丝猴 & Sheep羊
我与梵净山茶
看雪——铜仁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