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虚”“实”相容促均衡发展

2018-04-02甘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气球直观数量

甘哲

数学是一门直观与抽象并存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公式、图形等都兼具直观可感与抽象概括的特点。客观地讲,教学时只重视直观或抽象中的一面是不符合数学规律的。数学课标(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要“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直观向“实”,抽象向“虚”,“虚”“实”相容,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均衡发展。那么,不同的数学学习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呢?

注重基础,在直观感知中逐步渗透抽象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中,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数学概念的建立、法则公式的推导、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直观感知经验。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抽象思维的渗透。否则,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現象上,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不深,不能揭示出日常经验中的数学本质,也就不能从浅层感性认识上升到高度理性认识。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时,对于自然数1~5的学习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也应鼓励学生经历上述的抽象过程。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学生一开始只关注了图本身:天空中飘着白云,小鸟在飞翔,有大树,小兔在玩跷跷板,花丛中有各种颜色的花……这时,教师要适时增加要求:你看到的各种东西的数量是多少,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学生自然关注到图中事物的数量: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5只小鸟在飞翔,地上有1棵大树,3只小兔在玩跷跷板,一共有4朵小花……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量为1~5的事物,如1个房间、2张椅子等。在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体验中,数的意识自然进入学生的脑海,学生进一步抽象出数的意义也就有了基础。

等学生感受到了足够的直观信息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1棵大树、1个小朋友、1栋房子虽然看上去不一样,但是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你能像老师这样,告诉同学们其他数字可以表示什么吗?”这样就让学生明确:虽然这些事物有很多不同,但它们的数量相同,都可以把数量抽象出来用自然数1~5来表示。

又如,“加法交换律”这一概念的建立,开始时也可以从具体事物入手感知:1个气球加2个气球等于2个气球加1个气球,由此得出1+2=2+1,从而推导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结论;在多次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数字抽象为字母,总结出加法交换律:a+b=b+a。

小学数学知识大都是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由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再到抽象。这样的学习过程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能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映照现实,用直观方法辅助抽象知识的理解

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思维上体现出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综合特征,且抽象性、逻辑性逐渐成为思维的主要品质。但笔者认为,完全脱离现实、只要求学生抽象理解数学知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日常教学中,恰到好处的直观手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综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证明“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图形变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无须过多证明,直观解释了“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这一定理。

直观与抽象是数学思维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可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气球直观数量
简单直观≠正确
统一数量再比较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找气球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