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的本质是改思想

2018-04-02姜楚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仙女山教师教学

2016年6月的一天,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初中校长胡际雄刚刚参加完市教育局组织的高效课堂建设经验交流会,就匆匆赶到城关中学。城关中学探究楼五楼的观课室内,6名评委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的显示屏对各校上报的录像课进行评定。胡际雄饶有兴趣地看着每一个画面——孩子们展示时是那样自信,交流时是那样从容,以往常见的羞涩与胆怯,现在荡然无存。他欣慰地笑了。

两年前的情况可不是这样。当时,“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摞书”主宰着课堂,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胡际雄的语气变得有些凝重。

不从思想上“找出路”,只在方法上“动脑筋”,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

胡际雄的话并非空穴来风。2014年春,中心初中以“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为主题,对辖区内一所初中和六所小学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围绕备课方式、教学方式、课堂时间安排、评价方式、教学理念等10个方面展开;学生问卷主要围绕学习方式方法而展开,如是否经常预习,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遇到疑问如何解决等。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按常规书写的教案基本不适用;教学形式重教轻学;教学方法重形式轻内涵;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讲、课下教、回家练成为教学常态;课堂评价缺乏实效,重甄别轻发展、重知识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十分普遍;作业布置不科学,机械重复性练习、题海战术等弊端随处可见;“电子填鸭式”教学盛行,不少学校的教师成了报幕员、放映员,一旦停电,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

总而言之,当时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五个中心”。城关中学副校长余国秀扳着手指头,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

这样的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中心初中督学杨宝珍说,平时经过课堂观察、师生反馈,我们已经感觉到教学出了问题,但没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胡际雄组织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多次座谈。大家提出很多方法和建议,但总体感觉,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不过,座谈也有收获——大家普遍感受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出了问题,如果不从思想上“找出路”,只在方法上“动脑筋”,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

思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改?这些年,大家也接触了很多新的教学思想,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等,但这些思想怎样落地?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似乎明白,但真要“说出个一二三”,却又说不明白。

既然一知半解,那就出去学习吧,“看看别人在怎么做”。听说宜昌天问学校和夷陵区分乡中小学的课改工作做得好,胡际雄决定带队去观摩学习。听到这个消息,老师们十分踊跃。城关中学数学老师周尚强已年过半百,妻子又摔伤了脚卧床不起,但他坚持要参加。余国秀劝他,以后有机会再去。周老师说什么都不同意,最后他把妹妹请过来照顾妻子,自己随团参加了学习。

这次学习“真是开了眼界”。仙女山一小教务主任刘红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天问学校的学生自学时“静若处子”,展示时“动若脱兔”,他们不仅敢说、能说,而且会说、善说。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教学场景吗?

刘老师的话代表了外出学习团队成员的共同心声。胡际雄说,这次观摩之后,我们就决定启动区域内课改,而此时,全市以“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为主题的课题实验也拉开了帷幕,我们的课改算得上“恰逢其时”。

有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程管理,美好的愿景就可以期待

一場恰逢其时的课改,美好的愿景是可以期待的,但这个愿景有赖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程管理。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中心初中围绕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向过程要质量、求效率。

用导学案取代教案是课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导学案编制难度大,仅凭教师个体或某所学校之力难以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中心初中一开始就抛弃了让老师“单打独斗”的思想,而是采用联片教研的方式,让仙女山一小与三小、仙女山二小与华一小学分别结成对子,集群体之力,共同研制导学案。

在仙女山一小副校长杜诗向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母鸡》导学案。它以表格形式,把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得丰富而简洁;在“个性化修改”栏,使用教师张艳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特点,对原稿做了大量删减、补充和修改;“反思”栏,张老师还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得失进行了恰当的总结。这样一份导学案需要经过三轮打磨:第一轮明确任务,主备说课,形成个案;第二轮各抒己见,成员议课,聚众之长,形成复案;第三轮,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做最后修改,形成定案。杜诗向介绍,为了提高编写效率与质量,对子学校建立了专用QQ群,让所有工作流程都在网上运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节约成本,让学校不再为高额的复印费而发愁。目前,所有学校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导学案,中心初中正筹划对这些成果进行再修改,将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充实进去,让它们更个性化,更实用。

宏观上的联片教研让导学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但它难以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小问题。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学生不热情参与,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怎么办?仙女山二小校长黄修炎坦言自己有“灵丹妙药”,那就是“微课题研究”。实验初期,仙女山二小承担了《教师教学力提升研究》的子课题,但老师们一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黄修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让大家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写在纸条上。纸条收上来了,问题林林总总不下百项,如怎样“侦破”班级失窃“案件”,怎样对付屡次不交作业的学生,怎样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等等。黄修炎经过反复筛选、归类、整合,确定了30个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问题,分给不同教师,让他们通过研究,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

为了发挥群体智慧,黄修炎在教师办公室里开辟了一块“策略墙”,将30个问题全部罗列出来,教师如果找到了科学有效的策略,就在相应的问题后写出来。于是,各种智慧如星星之火,在这面墙上汇聚。数学老师吴姣梅为了解决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设计了“开心农场”策略,即以小组为单位开辟开心农场,作业全部交齐的小组,可以在自己的农场里画上组员喜欢的农作物,反之,自己农场里的作物就会被交齐的组“偷”走。这一招既解决了作业交不齐的问题,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语文老师汪丽君在研究中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有“表问题”与“真问题”之分,研究时只有由表及里看清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对应的策略。比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不积极是一个表问题,背后隐藏的真问题要么是具有话语“霸权”的学生掌控了话语权,要么是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要么是自学不充分,没有内容可说。因此,教师采取的应对策略可以分别是,通过发言卡控制每名学生的发言次数;运用语言模板和循环说的方式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运用“自学五步法+小组检测表”的形式,让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中观层面的微课题研究既调动了个体的主动性,又汇聚了群体智慧,促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策略——实践反思——产生新问题——开发新策略——再实践反思”,让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始终呈螺旋上升的状态,从而解决了课改中遇到的绝大部分实际问题。

还有一个方面的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个体为了解决某个方面的小问题而灵光忽现,创造性地想出的小妙招。课改刚推行时,仙女山二小的语文老师肖艳芬发现班上的孩子总是记不住一些常规性要求。一天课间,她看到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首长长的儿歌,就灵机一动,把枯燥的要求都编成了儿歌。如:“学语文,得预习,方法好,分步行。第一步,读课文,标小节,内容明;第二步,画字词,读准音,记住形;第三步,勤思考,多质疑,会点评;第四步,查资料,广积累,头脑灵。”再比如:“起身聚拢小声议,轮流发言都参与,提问质疑有回应,点头摇头多鼓励。”读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们很快记住了预习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方法。

思想是否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是衡量课改深入与否的重要标准

胡际雄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评委面前的显示屏。屏幕上,一名女教师正在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推断》。“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一,将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二,这种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从实验可以判断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一定不含什么物质?”话音刚落,一名男生就举手回答:“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可以断定粉末中不含氯化铁,因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因为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粉末中一定同时含有硫酸钾和氯化钡。”

视频中的女教师叫陈丽娟,是城关中学副书记、化学老师;学生名叫张斌,曾是一名学困生。刚开始接手这个班时,张斌对化学毫无兴趣,上课开小差,一下课就拿着一副乒乓球拍,抢占一张最好的球桌。陈丽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一次上课时,她引导學生做蜡烛燃烧的实验:三人一组,一人准备一盒火柴和一个小酒杯,一人准备一根蜡烛,一人准备一个小盘子;实验时,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迅速用小酒杯将燃烧的蜡烛盖灭,最后用火柴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个实验难度大,一开始几乎没有小组做成功。然而,陈丽娟走到张斌旁边时,发现他带领大家一气呵成,娴熟、协调地完成了实验。张斌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陈丽娟意识到。此后,她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张斌操作实验,还安排他做了自己的实验小助手,为全班学生做演示实验。在一次次成功体验中,张斌的自信心逐步积聚、增长,最终甩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张斌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陈丽娟深有感触:以前教学时总希望学生慢慢适应老师的教法。课改让大家意识到,适应学法的教法才是灵动的、有效的,所以现在老师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并依据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是课改在老师身上留下的最大变化,也是课改最显著的成果之一。

教法的改变必然带来学法的改变。火猴山小学数学老师余丽君在教学《4的加减法》时,要求小组讨论为什么3+1=4。自学后,“梦之翼”组小组长让A说说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1=4啊!”A显得很不自信。“对啊,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时就是这样讲的啊!”其他三名组员纷纷响应,同时有两人表示自己有不同想法。组长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B说:“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理解3+1=4的原因。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一共有几根?”B一边说一边演示,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3+1=4的原因。“我与大家想的不一样。”C说,“3比4小1,所以3+1=4。”C的思路,大家都没有想到,伙伴们都表示赞同,并夸他聪明。

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凭借,对于课改的顺利推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课改之初,中心初中就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安排精干力量重点研究。火猴山小学校长曾凌艳介绍,最初大家都仿照外地的经验建组、取组名、制组规、定口号。试行了一段时间后,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合作学习时声音干扰严重。于是,课题组把《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控制声音干扰》作为子课题,安排专人进行研究。最终,“三控”策略(控制小组交流姿势,要求原地就座,侧转方向即可;控制鼓掌次数,引入多样化激励方式;控制小组交流音量,要求小声交流,以组员都能听见为宜)得以产生。研究人员还在组员搭配、座位排列方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如将传统的“秧田式”变为“豆腐块式”,组员数根据班级人数不同确定为4人、5人、6人、8人一组,对于大班额则采用“组内组”的方式,等等。

这些方式让小组设置越来越科学,小组运行越来越规范、有效。城关中学校长李文兵说,目前,学校正着手研发数字化管理平台,用不了多久,小组活动的各种数据就会直接进入电脑,因记载、统计任务繁重而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教和学的方式的改变,让老师和学生对于一节课学习的评价和认识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如今,一节课结束后,老师们都会反思:这节课我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的目标达成度如何?学生则会反思: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一旦改变,带来的变化往往出乎意料。汉川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特级教师、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建安认为:思想是否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是衡量课改深入与否的重要标准,那些只在形式上动脑筋、下功夫的课改是“伪课改”,至少是浅层次的课改。仙女山中心初中的课改触及了师生的思想,营造了多方共赢、“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说明课改进入了“深水区”。事实上,这也是汉川市课改工作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仙女山教师教学
仙女山的雪
“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最美教师
仙女山机场进行校飞,年底有望通航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仙女山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