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置钉与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的疗效研究

2018-04-02欧进奎赵筑川

关键词:伤椎椎弓脊髓

欧进奎,杨 明,赵筑川,汤 逊

(1.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2.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骨科,云南 昆明 650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26例,女57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5岁;胸11椎体骨折8例,胸12椎体骨折30例,腰1椎体骨折92例,腰2椎体骨折18例,腰3椎体骨折26例;腰4椎体骨折例11例;经过回访,治疗组中无断钉现象,对照组中发生断钉现象为7例;多发生在2~3年间,与患者再次摔伤、活动量较大及钉棒系统固定组数、肥胖、高大个子有关。

1.2 选择标准

(1)新鲜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损伤节段为T11~L4[1](2)术前CT椎弓根薄层扫描、了解椎弓根损伤情况,判断伤椎是否置钉;(3).A组伤椎置钉选择伤椎上下椎体及伤椎椎弓根置钉,B组选择伤椎上下置钉,伤椎不予置钉。(4)爆裂骨折或压缩骨折超过4/5的,不作为选择对象,因需要前后路手术治疗。本组病历仅选择压缩在40-80%的病历。

我们均采用山东威高的钛合金钉棒固定系统;其强度、韧性及抗疲劳度均符合国家标准。

术前完善各种检查,需做X、CT、核磁,在X线侧位片上,根据伤椎的高度用PASS系统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来评判;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计算公式为:(伤椎上或下相邻椎体前缘高度均值-伤椎前缘高度×100%;伤椎置钉后高度的恢复(撑开)计算公式为:术后1周,复位撑开后、伤椎前后缘椎体高度均值-伤椎前缘高度均值×100%,间隙高度为椎间隙前中后的均值;CT的三维重建,了解椎体损伤程度、椎体左右两侧损伤的倾斜度、以及椎弓根的完整性,椎体上部及终板、下部及终板的损伤;术后X线复查伤椎、用PASS系统观察椎体复位情况用于判断椎体恢复高度、判断伤椎稳定性及有无断钉断棒情况。[2]

病历完善,详细记录肢体、鞍区感觉、肢体运动、肌力的情况,以及膝关节反射、跟腱反射、巴氏征情况。

受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胸腰部皮肤无完整,无明显挫伤或软组织损伤较小者伴有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者,力争在伤后6~24小时内尽快手术;其他的患者,尤其是胸背部皮肤挫裂伤较重,待局部皮肤恢复后择期手术,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术中常规予以自体骨及人工骨横突间植骨融合,以增加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采用先置钉,后减压的次序进行操作;伤椎均采用万向提拉钉或万向螺钉,置钉深度根据伤椎损伤程度及患者椎体大小而决定。治疗组根据病情损伤程度、患者高矮胖瘦、选择4、3组钉或2.5组,对照组选择2组。

两组均根据椎体、椎板及复合体损伤情况,术中分别予以椎板切除或部分切除;中、后柱有骨块突出、刺入损伤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者,用髓核钳、咬骨钳小心翼翼的切除或者顶棒(置钉工具)将骨折块向中柱推移恢复椎管壁的光滑度,防止次生损伤。

本组资料中,重点观察前、中柱的损伤情况。我们采用伤椎置钉作为治疗组、伤椎不予置钉作为对照组;伤椎置钉组93例,不置钉组90例。见表1。

表1 A组及B组疗效对比(例)

1.3 疗效观察

两组治疗后的对比观察: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回访有无断钉、术后的后凸畸形发生率判断:显效:X线及CT提示:骨折愈合,椎体高度80%以上者,无再次椎管继发性狭窄,无脊髓神经的再次损伤;无断钉现象。有效:X线及CT提示:骨折部分愈合,椎体高度部分恢复(恢复原高度60-80%),有部分椎管继发性狭窄,脊髓神经根有部分症状。有断钉现象。无效:X线及CT提示:骨折不愈合,椎体高度仅有少部分恢复(恢复原高度40%以下的),椎管继发性狭窄,脊髓神经根有症状。有断钉现象。

3 讨 论

胸11椎体骨折所占脊柱骨折的比例为8.1%,胸12椎体骨折、脱位占脊柱骨折的比例为29.5%,腰1椎体骨折或及脱位所占比例为36%;腰2椎体骨折或及脱位站骨折脱位为7.1%,腰3椎体椎体骨折或及脱位占脊柱骨折比例为14.2%;腰4椎体椎体骨折或及脱位占脊柱骨折比例为4.9%。胸12、腰1因脊柱的前凸及腰3椎体的后凸,作为脊柱承受的上身的力量最多(着力点),在高处坠落、车祸伤及高能量损伤,受到垂直或人体斜纵向力以及横向作用力时,容易发生椎体骨折、脱位。

伤椎置钉(4、3组钉或2.5组钉)与2组钉比较,可以通过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撑开及钉棒系统及椎体的前后韧带、椎间盘、终板、复合体的牵张,将伤椎恢复相应的高度,置钉和植骨融合后,增加椎体的稳定性,防止术后因复位不良、胸腰椎退行性变、过早活动产生椎体高度的丢失、角度的加大,畸形发生率增加。[3]

伤椎后柱的损伤,术中可能将伤椎椎板切除,间接的增加了椎体的不稳定性,通过伤椎置钉,将椎体的应力分散,与2组钉比较,各个椎体的力量分散后,又可增加脊柱的相对稳定性。Hirano等的生物力学试验发现椎弓根提供了至少60%的拔出力强度及80%的轴向刚度,而椎体松质骨仅提供了15%~20%的拔出力度。[4]

伤椎置钉(2.5或3或4组置钉)与2组置钉比较,尤其是肥胖及高大胖患者,发生钉棒系统断裂的几率相对较少。

伤椎置钉,术后发生畸形再次损伤脊髓、马尾神经的几率相对较少,对减少翻修和患者的痛苦,具有远期经济疗效比的优越性。

治疗组中经过1~7年的回访:无断钉现象。对照组中,发生断钉现象7例;说明治疗组中,通过伤椎置钉,增加应力的分散,椎体高度的恢复,间接的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

[1] 印 飞,孙振中,等伤椎植骨与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2):228.

[2] 王 雷,夏 天,田纪伟,等.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J].中华医学杂志,2004,4(13):886-889.

[3] 曾忠友,孙德韬,金 辉.等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骨科杂志,2003.6.307-310.

[4] Hirano T Hasegawa K,Takahashi HE,et al.Stru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dicle and its role in screw stabability[J].spine,1997,22:2504-2509.

猜你喜欢

伤椎椎弓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