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乡族毛沟村精准脱贫的路径探讨

2018-04-01雷兴长余子威

社科纵横 2018年5期
关键词:东乡桃园农家乐

雷兴长 余子威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课题组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的毛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发现该村精准扶贫脱贫活动开展以来,乡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脱贫产业逐渐形成,村民生活日益进步。同时,调研发现毛沟村的三大脱贫产业:农家乐、养殖产业、劳务输出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需要关注。毛沟村的桃园产业刚起步,一时还很难见到成效;养殖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利润有限;只有劳务输出成本低,见效快,成为毛沟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一、东乡族自治县毛沟村概况

毛沟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冬长夏短,无霜期年平均138天,年降雨量200~500毫米。该村山大沟深,沟内海拔在1940米,距离县城15公里,距离临夏州10公里。在毛沟村,东乡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一)东乡族的来历

东乡族因居住在甘肃临夏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撒尔塔原意是“商贾”,指12、13世纪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不同族群,主要有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据《蒙古秘史》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进攻以撒尔塔为主体的花剌子模国,并攻占了花剌子模国的都城撒马尔罕,大量的撒尔塔人被“签发”东迁,部分屯戍河州东乡一带,后被元世祖下令将军户变为民户,遂定居东乡地区。东乡族融合了一些伊斯兰化的蒙古人,也融合了一部分汉人、藏族人等。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有32.89%词汇与蒙古语相通或相似,49%采用汉化词汇,其余是阿拉伯、波斯、突厥语词汇,大多数东乡人兼通汉语,东乡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是其通用的文字。东乡人从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生产,并且以经商著称[1]。

(二)毛沟村的基本情况

毛沟村是东乡县192个贫困村之一,共有8个社、271户、1325人,劳动力680多人,总耕地1206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涉及劳务输出、规模养殖、农家乐及特色桃园等产业。

2012年实行易地扶贫搬迁108户,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70户375人,截至2016年底已脱贫60户319人,未脱贫10户56人。毛沟村有农村低保户248户1106人,其中,一类低保37户136人,二类低保54户254人。享受“五保”2户3人,孤儿2户2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新农合参与率9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三)精准扶贫脱贫进展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省委办公厅机要局作为毛沟村的联村定点单位,紧紧围绕群众行路、饮水、住房、就医、上学、增收“六难”问题,着力改善了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毛沟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甘肃省委办公厅机要局支持下,毛沟村主要开展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硬化6公里村社道路,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二是结合中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管网入户,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三是建沼气191座,卫改厕200户,提高新能源应用的普及率;四是扶持91户贫困户改造暖棚,发展养殖业;五是通过危旧房改造91户,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六是新建毛沟小学和“三位一体”村办公场所项目等。

二、毛沟村的脱贫产业结构

在持续发展种植的基础上,毛沟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养羊合作社及劳务输出三大脱贫产业。

(一)桃园农家乐

东乡族自治县有奴四桃园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进行林果种植及开农家乐,目前只是起步阶段。有奴四桃园农家乐就坐落在东乡县城至临夏市的公路旁边,一幢小二层楼,大概有10间房子,房后便是通往桃园的路,山上有5块起伏较大的平整土地,大概4亩多。第一块种植的是兰州安宁的白凤桃,有3年多的树龄,且陆续开始结桃果了;再往山上走有一块稍大的桃园,种植油桃还有樱桃。灌溉方面,拉水管引山上的泉水灌溉。

1.桃园产业的积极效应

一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如果毛沟村逐渐扩大发展林果产业,荒山就会渐渐回归绿色。当前,毛沟村山丘上光秃秃的,植被覆盖极少,在有限的耕地上除了种植玉米和土豆之外,别无其他绿色植被,林果种植少之又少。种植水果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待到民众尝到收获的甜头,他们便会主动种植,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多元。毛沟村现有牛羊养殖、玉米和土豆种植、劳务输出等产业,但是林果种植业之前是没有的,引进桃树种植,从思想认识上改变当地人不从事林果种植的习惯,让群众见到林果带来的收益,还可以使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

三是带动农民增收。桃园农家乐可以接纳农户入股,每年下来给农户分红,同时可以雇佣闲散劳动力参与果园管理,进而获得额外的收入。当前,有奴四桃园产业公司并未接纳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如果有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融资的问题,另一方面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2.桃园农家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资金缺乏。桃园农家乐前期投资农家屋、平整山地、树苗等方面,已然使户主陷入负债,但是所种桃树只是一部分初期挂果,并没有形成连续的效益,同时道路亟待修整,都需要资金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政策及资金贷款扶持,接纳农户资金入股)

二是管理不到位。第一,果园布局凌乱,没有突出重点。一块地有白凤桃、油桃、蟠桃、樱桃、葡萄,究竟什么品种的桃子是桃园主打产品,那就要把这种苗木集中栽种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进而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各种苗木不能混乱种植,要提前做好规划。第二,果树修剪、喷药工具落后、施肥不到位。目前,有奴四桃园的桃树疏于修剪,自然放任式的生长,这不利于果树形成好的树型。喷药工具落后,在户主一人管理的情况下,传统的背包式的喷雾器,工作效率很低,农家肥投入不足。由于道路的原因,农家肥到不了田间地头,使树木得不到充分的肥料。

三是缺乏劳动力。户主一人经营果园,管理方面缺乏劳动力,这使得果园杂草丛生。施肥、除草、喷药等工作,户主都要亲自去做,这就会让桃园的建设缓慢,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梦想还很遥远。户主不应该事必躬亲,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去筹集资金,做桃园规划,修缮道路,除草,施肥等具体的任务可以雇佣当地农民。在此,极力推荐一种做大产业的经营模式,那就是接纳农户投资入股,一方面可以解决筹资问题,另外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

四是长远规划不明晰。桃园农家乐定位在生态农业+农家乐服务业,办农家乐是有可能的,因为毛沟村距离临夏州府只有10公里,且公路交通很方便,为城里人休闲散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再者,毛沟村有很多办农家乐的农户,因而会形成产业集群。但关键是生态农业方面要大做文章,桃园道路要修缮,水源要有保障,防止因为干旱而对果园造成的危害。

(二)养羊产业

主导毛沟村养殖业发展的是毛沟富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500万元,建有3个养殖大棚,目前存栏300多只羊。有5名工人从事羊只饲养工作,月薪2000左右。全村牛存栏334头,羊存栏813只。

1.毛沟村的养殖模式

毛沟富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全膜玉米+牛羊养殖+沼气还田”循环农业模式和联户集中养殖模式。全膜玉米实际上是一种在土地上覆盖一层地膜,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会蒸发过快,特别适合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毛沟村地处半干旱地区,适合覆膜种植玉米,以便促使玉米增加产量。玉米收割后,闲置的玉米秸秆成为养羊很好的饲草,羊吃草后产生的粪便就被装进沼气池,作为生成沼气的原料,从沼气池掏出的池泥就被运到地里肥田。毛沟村在“联村联户”政策的扶持下,建成沼气池191座,为这种良性的循环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养殖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带动村民致富的经济效益有限。换句话说,简单的羊只饲养且整只出售并不能赚多少钱。羊只饲养只是将玉米秸秆等饲草及人工成本实现价值的转换,难以形成丰厚的利润。究其原因,养殖只是处于羊肉价值链条的低端,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一端是设计或创新端,另一端是市场端,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事实就是这样,养殖业只是处于羊价值链中的最低端,其附加值就会很低。

2.毛沟村羊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链太短。羊的产业链涉及到牧草种植——羊只饲养——屠宰加工——品牌包装——冷链运输——市场分销,同时还有衍生出的毛皮加工、羊绒纺织业、羊角羊骨工艺品等。而毛沟村的羊只养殖,只是处于羊产业链的第一、二两个环节,刚好这两个环节是整个价值链中利润最低的环节,只有延伸产业链,才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价值。

二是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低。毛沟村的羊只饲养,之后整只销售仅表现出羊的初级农产品的属性,其实羊的浑身都是宝,羊肉经过包装,通过冷链技术可以远销大城市,羊皮经过加工可以做成马甲、护膝,羊绒纺线织成围巾,羊下水也可以生加工包装销售,羊骨可以做成工艺品。

三是东乡羊肉品牌价值挖掘不够。东乡羊肉品质优良,只是在品牌建设方面力度不够,也没有出现特别出色的东乡羊肉品牌。要知道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提到网购就想到天猫、京东,一想到冰箱就想到海尔,这是品牌形象,而一提起涮羊肉,人们也不会想起东乡羊肉,这是没有形成品牌优势。面对这么优质的东乡羊肉,不树立起品牌的大气,就不能让消费者看到它。

(三)劳务输出产业——东乡餐饮

劳务输出尤其是东乡民族餐饮业是毛沟村的产业优势。加大牛肉拉面、面点、炒菜、护理、驾驶等技能培训,特别是发挥东乡族传统优势,鼓励群众学习和提升东乡手抓的烹饪技术,鼓励村民外出务工,自主创业,辐射带动,逐步形成培训——打工——自主创业。

畜牧养殖是毛沟村历来的生活传统,当地民众就地取材,采用肥瘦适宜的羊羔肉,新鲜的食材成就了当地一道特色菜东乡手抓。没吃过东乡手抓的人可能会质疑羊肉的品质,但凡是吃过一回后就会发现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滋补不凡。只要是有东乡人的地方,就有东乡手抓,这源于东乡人外出务工,从事餐饮行业。越来越多的东乡人在外务工,先当起徒弟学手艺,再掂起炊具烹手抓,后来做起掌柜卖羊肉,这是许多成功的东乡人的真实写照。正应了那种劳务产业的模式“培训——打工——自主创业”。

当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从事餐饮行业的东乡农民带动乡亲外出从事餐饮业,并提供贴息贷款,这一政策旨在促进农村冗余劳动力从事服务行业,摆脱农业的束缚,流转土地,让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

三、毛沟村脱贫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打造生态农家乐产业

桃园产业有现代农业的雏形,同时也是形成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服务业的线索,但是这条路还很长,困难问题也不少,需要当地政府的耐心扶持。

有奴四桃园公司引进林果种植,一方面摆脱了只种玉米、土豆的传统,转而种植价值回报更高的林果,这是一种思路的转变;另一方面桃园观光农业和旅游业挂起钩,这正是近年来比较新潮的农业发展的思路,这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旅游观光开展桃花节、桃子采摘节,加上网络直播的方式,可以将桃园品牌形象传播出去,也带动农家乐服务业的发展。桃园等林果业的发展,可以说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让光秃秃的山头重现绿色,这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当地政府要给予以下三方面的支持:一是资金支持。没有资金一切计划都无从谈起,通过贴息贷款辅助桃园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营。二是技术支持。有奴四桃园当前缺乏技术指导,关于桃园布局,桃树修剪施肥除虫等各个方面都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政府应该委派技术专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有奴四桃园成功与否,关键看水资源有没有保障,不能再靠天吃饭了,帮助修建蓄水池,或者埋入自来水管,以保障供水安全。

(二)在养殖业上延伸羊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面对毛沟村养殖业利润微薄的现状,微笑曲线理论给了我们启示:

延长羊产业的价值链,做足营销文章,形成品牌拓展市场。养殖环节只是羊产业链的最初端,如果稍加以延伸,就是羊肉生加工阶段,制成羊肉生鲜产品,经过包装,打出品牌,入驻电商平台或与超市对接或积极参与展会,在此处应该极尽营销之能事,要知道北上广深这些超一线城市最不缺消费者,也最不缺消费能力,只要羊肉的品质绝对上乘,品牌值得信赖,就会形成巨大的市场。

加工业进入市场,要依靠龙头企业。如果东乡县能够打造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公司和养殖农户做大做强市场,就有可能为整个县域经济脱贫振兴找到新动能。这就需要东乡县政府要善于发现打造龙头企业,并给予这种企业最大的政策扶持,一旦这种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形成,淤塞“羊产业链”的最关键的一段也就疏通了。到那时,当地农户也会因为养殖而脱贫致富。

做创新、做设计。围绕羊产业,以羊为素材,可以创新的方面很多,羊皮子可以做马甲,羊绒可以防线做针织品,羊角可以雕刻工艺品等。

(三)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城市化

从毛沟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耕地拥有量看,东乡县域的耕地面积是非常有限的。外出务工就成了毛沟村人以及东乡族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外出务工让越来越多的东乡人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由农业转向服务业,逐渐降低农业从业者的数量,让土地流转起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少数农业种植强人从事农业经营,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方向。

外出务工是人们自愿的主动的行为,如果再有政策上的扶持,更会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长期的政策支持,会让更多的农民逐渐市民化,大量闲置的土地也就开始流转起来,最终只需要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绝大多数人从事服务业。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毛沟村投入少、收益见效快的首选,成为毛沟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参考文献:

[1]马桂芬,赵国军.我国东乡族人口规模与分布——以五次人口普查为基点的实证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5(11).

猜你喜欢

东乡桃园农家乐
老伯和桃园
东乡五月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快乐东乡娃
欢迎来咱农家乐
桃园建植时品种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桃园寻梦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