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八种本领

2018-04-01董爱玲

社科纵横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领法治群众

董爱玲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是站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初心和使命出发,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息息相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回顾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力量的源泉贯穿始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以奋不顾身的抗争精神,汇成排山倒海的革命洪流,筑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焕发出冲天干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许多推动改革发展进程的新经验新举措,也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可以说,97年来,我们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今天,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善治”的难度与“善能”的要求,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只有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增强八种本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才能肩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一、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切实增强学习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熟悉专业的“活字典”、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来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善于用“学习之箭”来射“实践之靶”,把学习转化为能力,把精神转化为物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着力解决好甘肃的问题、办好甘肃的事情。

二、站稳立场、保持定力,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就必须着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时处处事事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切实增强忠诚核心、爱戴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使命重托,强化责任担当,在深化中坚持、在坚持中深化,真正把“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落实到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全过程。要坚决拥护中央对王三运的处分决定,坚决全面彻底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深刻汲取教训,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时,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切实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努力使各项决策特别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符合科学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真正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改革创新是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具有无穷生命力的根本源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不断地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地为“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而奋斗、牺牲、拼搏、干事、发展、前进。大到一个党,小到一个人,“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永远非同小可、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无论干什么事业,不管大事业还是小事业,没有良好的“精神风貌”,遇事消极疲沓、萎靡不振,不求上进是不行的,那就只能无所作为、甘于落后、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抓项目、抓重点、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才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充满生机和活力,甘肃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也在向网络新媒体转移,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正在不断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方便信息交流,开阔人们视野,解放人类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我们共产党员、各级干部不可能置身事外,必须因势利导,加快觉悟,加快接受,充分利用这个人类最新的科技发明,迎接和把握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动向,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甘肃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面对、亟需解决的最大和最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发挥优势与弥补短板齐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乡村振兴战略暨精准扶贫推进为契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筑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视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加大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力度,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扭住“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既要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弄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从政做事的尺度。要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首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全面加快法治甘肃建设,推进依法执政,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坚持司法为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治队伍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全民守法,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切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锤炼党性、践行宗旨,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能否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践行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地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厚植培深群众基础,常下基层、多接地气,常访民意、善解民忧,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转化为推动我们实际工作的“锦囊妙计”。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和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深入研究群众的利益,体察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凝聚起推动富民兴陇大业的磅礴力量。

七、苦干实干、不务虚功,切实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如果不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只是一串飘在空中没有落地生根的数字,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张挂在墙上没有变为现实的图画。近年来,甘肃省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当前经济发展出现逆势下滑态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抓贯彻、抓落实、抓见效上做得不到位。广大党员干部要苦修抓落实的内功,苦练抓落实的本领,尽心尽力履职尽责,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主动担责,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树立真落实、快落实的干事导向,坚决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的整改、社会稳定、意识形态和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有针对性地完善推动抓落实的办法、健全激励抓落实的措施、构建督促抓落实的机制,及时把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按照项目、部门和岗位进行细化量化、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有压力、都有责任,促使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实下去、一步一步推展开来。要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硬约束、明确抓落实的硬标准,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坚决纠正查处工作责任悬空、工作任务落空的问题,绝不能让那些玩忽职守、无所事事的干部自鸣得意,真正使安于现状的干部“不安”、四平八稳的位子“不稳”。

八、预知预判、超前防控,切实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所谓风险,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消极的、不利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因素总和。如果把风险比作一只老虎,风险管控就是要把老虎关进笼子,一旦笼子破损,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就是风险失控。可以说,在改革发展稳定形势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严格、责任越来越重大的情况下,切实抓好风险管控工作,坚决防止因漏管失控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成了摆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将其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着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努力营造生产安全、生活安稳、社会安定的公共安全环境。要以明察秋毫的慧眼识别风险,树立和增强察形见势、见微知著的战略思维,一叶知秋、管中窥豹的洞察能力,积羽沉舟、蚁穴溃堤的忧患意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切实把防风险意识深埋心中,把防风险责任扛在肩头,主动预估风险、预防意外、预知变化。要以至臻完善的措施防范风险,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扬“克服浮躁、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盯住最细微的地方、最末梢的部位、最不起眼的工作,对风险防范每一项制度的制定、每一个环节的管控、每一次培训的开展、每一处隐患的整治,甚至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设定,都要有具体细化的规定和要求,绝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要以处变不惊的定力应对风险,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预估不利因素,把底子摸清,把困难看透,冷静思考,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沉着应对,做到排查在先、敏感问题早介入,应对在先、瞄准隐患早化解,防控在先、重大风险早处置,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蔡先春.深入理解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5).

[3]刘建民.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担当之风[J].理论与当代,2013(06).

[4]鲁彩荣.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03).

[5]刘文科,李传兵.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实挑战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2).

[6]王伟.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本领法治群众
小透明,大本领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多让群众咧嘴笑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