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2018-04-01徐黎珺

市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域理念旅游

◇徐黎珺

我国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新阶段的旅游战略发展定位,应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进一步变革旅游发展模式,这对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深远意义。

一、全域旅游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1.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

20世纪90年代,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可以说为全域旅游理念的产生提供了温床。随后,“大旅游”概念的提出,成了新世纪旅游业的指导理论。结合传统旅游、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理念,“大旅游”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多向互动的、具有综合效益的整体系统。而这种发展理念,催生了全域旅游这种新业态的产生。

厉新建(2013)教授首次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一全新的概念(也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成都市大邑县于2010年所提出)。他强调,旅游目的地理念及旅游经济理念是未来发展理念的重心。2015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概念第一次正式提出,并要求各地自觉实践、全面推进实施。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也明确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

李金早(2016)指出,将景点旅游转变成全域旅游,体现出这个时代赋予了旅游业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使其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能够更加广泛。

史寿山(2016)在研究广州市增城区旅游发展时提出,一切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的景区泛化的“大旅游”新格局,都在呼唤全域旅游新业态的诞生。全域旅游的打造,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全域旅游也能够更好地统筹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协调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概念,进一步优化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所以,在大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当下,发展全域旅游势在必行。

2.全域旅游的基本概念

厉新建(2013)认为,全域旅游就是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他提出,全新的产品观(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会展商务产品)、全新的资源观(自然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吸引物、社会旅游吸引物)、全新的产业观(产业交叉、产业渗透、产业聚变)和全新的市场观(外来市场、本地市场、外出市场),是全域旅游理念的核心。

魏小安(2015)通过解析全域旅游的“全”来阐述对全域旅游理念的理解。“全”即全通、全景、全文、全品、全业、全员、全新。全域就是要把握空间、行业、消费、时间、社会、发展的全域。全域旅游总的思路是以工业化视角挖掘前工业化资源,利用工业化成果,创造超工业化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李金早(2016)提出,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全域旅游的研究进展

1.全域旅游的国内研究

中国的旅游发展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小旅游”,20世纪90年代的“中旅游”,新世纪以后所提出的“大旅游”,到近几年提出的全域旅游,有的地方又称其为全景区旅游。全域旅游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顺应了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旅游业转型有重要意义。

就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厉新建(2015)认为首先要从理念入手,其次要用同理心来发展,要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共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吴必虎、张栋平(2016)则认为,全域旅游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综合载体。石培华(2016)提出,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在于空间上的各种“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传统封闭的自循环方式转变为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对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杨振之、唐德军(2016)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延伸到了经济社会的全域空间,如城市、小镇、村落等。郭毓洁、陈怡宁(2016)强调“空间域”在全域旅游中的核心地位,旅游产业认知从抽象的产业关联具体到了现实的空间发展依托。吴玉龙(2016)认为,全域旅游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加社会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而言,为游客提供良好旅游资源服务的同时又能改善自身生活环境质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杨振之、张冠群(2010)指出,全域度假将促进区域度假产业的协调、统筹发展,使城乡实现真正意义的统筹化。王恒、李悦铮(2012)认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优化是全面落实全域城市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吕俊芳(2013)指出,全域旅游的存在取决于动态的“旅游流”日益繁荣,而衡量“旅游流”的指标主要是旅游的“流量”和“流向”,“流向”乡村的“旅游流量”增加,正是全域旅游产生的催化剂。王炎文、徐帆、刘海霞(2016)以黄山市为例探析了当前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性。黄山市在原有的固定形象上做出突破与改变,大力推进“旅游+”建设,与互联网、物流等产业进行发展融合。

2.国外成功经验

全域旅游并非全空间、全产业、全员化直接投入旅游,而是要以旅游业为核心和平台,通过规划和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与保障,引领实现一定地域内城乡社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产业体系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一些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全域旅游地区,这值得我们研究及借鉴。

李金早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2016)中列举法国的都市旅游、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其全域旅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全域覆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独特性以及政府持续的扶持与财政投入。西班牙的全域旅游,从点式发展向城市、区域综合环境转变,主要海湾、海岸区域实行全面转型,制定及实施新的战略,推出完整系列旅游产品,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推动融资、政策与规划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法国蔚蓝海岸大区的农林牧渔业,以旅游业作为农产品展销平台,实现产业叠加的增值效应;意大利托斯卡大区的小城镇体系,有利于保证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活力。此外还有全域均质化发展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等。

随着一体化演进,美国东部都市群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以都市群为依托,以都市旅游为主题,众多旅游形式为一体。其旅游职能定位准确,竞合关系顺畅,发挥着强大的旅游流输入、运转和输出功能。旅游产品结构齐全,个性化的城市群体组合塑造了世界顶级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它的成功,对如何打破区域界线、合理整合分散区域资源、成功推进全域旅游,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日本宫城县在饮食、温泉、自然和历史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资源多样性在日本全国来说都非常突出。基于居民共同参与这一共识,宫城县通过提升“都市与农村对照”“季节的变化”,以此挖掘和提升当地魅力,同时加强本地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服务质量,并且依靠游客增加交流人口,活跃地方经济和社会。

三、述评与展望

总的来说,全域旅游把整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强调旅游要素的规模化发展和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关键在于核心吸引物的竞争力、旅游业态配置、接待容量和公共服务能力等。发展全域旅游将会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旅游脱贫、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利于帮助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盘活旅游资产,进一步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重点,第一个是城市,第二个是乡村,第三个是休闲度假,第四个是生态。站位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笔者更为关注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县域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尤其是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区域。全域旅游,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但旅游资源(环境、人文)丰富的民族地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基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入全域旅游的理念,探索针对民族地区县域或乡镇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出全新内涵以及从哪些方面进行转型调整,这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R/OL](2016-01-29)[2016-09-20]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2/t2016 0207_760080.shtml.

[2]乔力,李茂民,高连营.“大旅游”概念与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0(05).

[3]邓丹.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

[4]厉新建.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03).

[5]史寿山.全域旅游:增城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6]魏小安.全域旅游解析[N].中国旅游报,2015-12-02.

[7]吴必虎.如何发展全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5-12-28.

[8]吴必虎,张栋平.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6-02-03.

[9]石培华.“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6-05-11.

[10]杨振之,唐德军.全域旅游的空间与用地管理[N].中国旅游报,2016-04-27.

[11]郭毓洁,陈怡宁.全域旅游的旅游空间经济视角[J].中国旅游发展笔谈,2016(09).

[12]吴玉龙.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J].中国市场,2016(29).

[13]王恒,李悦铮.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14]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

[15]王炎文,徐帆,刘海霞.全域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路径选择——以黄山市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6(06).

[16]杨振之,齐镭.国际全域旅游发展实例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6-05-11.

[17]齐镭.国际全域旅游发展实例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6-05-11.

[18]金卫东.美国东部都市群旅游产业密集带的发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4(06).

[19]张建民.日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0]魏小安.促进全域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5-12-07.

猜你喜欢

全域理念旅游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