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8-04-01◇王

市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竞争力贸易农产品

◇王 强

一、引言

国外关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衡量比较国际竞争力和分析研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两方面。在衡量比较农产品竞争力方面,庞守林在2004年提出农产品竞争力是在生产组织、科研开发、加工营销等能力的组合中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进而提出了从农产品结构、市场、经营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鉴于国内外农产品竞争力现状的概述和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各种情况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我们继续研究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平台。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一)国际竞争力的提出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其通过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创造商品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反映的一个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概念”。就国家竞争力而言,通常表现为政府对实现某类宏观经济目标能力的关注度,而这种关注恰恰是政府的职能所在,因此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必须放在产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等层面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把握。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测评指标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以农产品为载体,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技术、增加产品功能、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赢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来扩大商品贸易中的利润,所反映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渐深入,一个国家的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能够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进行测量。

(三)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于比较和竞争优势,这种比较、竞争优势本身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市场需求等层面分析,导致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对农产品竞争力存在比较重要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内部因素:自然因素、科技水平、质量品牌、生产价格。

(1)农产品质量品牌

农产品质量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其评定依赖于量化指标、技术等级、农产品品质需求,同时也体现了质量标准高则安全系数大的评定,更诠释着此种农产品的国际社会效益认可度,即通常所说的品牌效益,农产品质量越高越安全,品牌效益越明显,其国际竞争力则越强。

(2)农产品生产价格

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因素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越低,其市场竞争力越强,而降低农产品成本,价格的竞争优势才能更有力地体现,成本的降低,取决于各种投入物的纳入,包括劳动力、资本、科技投入等因素。劳动力构成成本的一部分,大量劳动力的投入意味着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农业机械的普及程度,也会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水平的机械化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外部因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注重的是由外部环境导致农产品国际竞争的实际结果,间接因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基础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外部因素:市场环境、政策导向、文化影响。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实证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描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增长,食品消费的升级,世界农产品贸易呈现出的是一种起伏发展、波动增长的自由化进展态势,竞争愈演愈烈。据农业部统计显示,中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农产品贸易的大出大进格局已基本形成,农产品进出口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且会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世界农产品贸易竞争愈加激烈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显示: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中发达国家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并且不断增长,其中农业人口有8.3亿人,占国家总人数的60%,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量只占30%左右,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75%以上,在世界农产品贸易竞争中,从市场经济规律看,全球农产品贸易竞争态势愈演愈烈。

2.绿色贸易已经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绿色农产品贸易在快速增长,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进入了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显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制约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

1.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资源

中国用于发展农业的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较为肥沃、农业自然基础相对较好,土地资源占世界的1/15,占亚洲的1/9,仅次于加拿大,所处的自然区位在中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于农业生产。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1.7%,人均耕地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阿根廷等世界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相对人口来讲,土地资源是缺乏的,再加上耕地资源盲目垦殖,生态退化日趋严重,这些成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农业基础设施

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设备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投入产出、贸易布局、商品流向以及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我国对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处于明显的落后状态,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将降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2.国内市场需求状况

中国人均消费谷物在所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是最高的,农产品消费增长与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也是较快的,但中国各种农产品国内市场饱和时间到来的相对比较晚,某些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已经开始出现递减的趋势。因此,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成熟度和挑剔性,相对于其他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要低。

3.经营战略、经营主体状况

我国农产品经营企业和经营者面对国际化的农产品贸易竞争,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经营战略包括经营模式、理念以及对竞争对手的了解都缺乏中长期的长远发展规划,生产者的管理水平,采取竞争策略的能力,农业经营规模的国际化视野狭隘和产业化模式滞后都成为增强我国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瓶颈,且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小而分散的家庭经营,劳动生产率很低,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四、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和竞争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意识相对缺乏,改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固有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变被动为主动,让农产品竞争意识不仅用于生产模式的扩大、质量安全的提升,从而形成中国式品牌吸纳力、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比较全面把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的市场分布规律和经营模式,推进我国农产品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扶植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同时要妥善解决专业化与一体化、生产与销售、劳动密集与科技集约等问题,正确引导农业与农户、农业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松绑,培植出农业生态、科技、资源、文化等多种产业体系,在广度和深度,整体和局部中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农业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创新,而农产品科技的创新包括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多个领域,主要有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鼓励企业个体创新,建立科技投资创新机制。

(四)采取农产品市场贸易多元化战略

依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政策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和贸易流向等特征,适时采取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从销售方式、渠道等农产品经济发展大局着眼,以大米、小麦、大豆、茶叶、蔬菜水果、园艺产品等各类农产品为突破口,依托饮食习惯和地理优势,分而治之地对拉美、亚非、欧盟等国家或区域采取多元化销售战略,建立稳定的双边贸易关系,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在为将来国际贸易市场奠定基础的同时,拓展更加广阔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我国在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使中国农产品品牌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品

当今世界农产品市场中,除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需要和关注,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绿色食品中投入相当大,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培养一代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农民,大力研发绿色农产品,做好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1]陈卫平.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乔娟.中国肉类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鹿永华.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4]庞守林.中国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竞争力贸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