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018-03-31王元钊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人民警察负面

王元钊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一、新媒体发展给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境

新媒体发展给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境,集中体现在涉警负面信息、失真信息等对警察思想的影响上。

(一)增加了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心理压力

新媒体背景下的“自媒体”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是可能的信息发布者,而人民警察在当下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代,其工作的性质与职能,使之处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各种针对人民警察的负面信息、失真信息等不时产生和传播,且这些信息具有突发性、碎片性等特性,到目前为止对它们还没有有效的合理的管控和引领,致使它们一方面给涉事民警增加了工作难度,带来了心理压力,也对整个公安队伍思想稳定产生着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于及时把握其对民警思想的冲击和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加了难度和心理压力。

(二)关注度不高,认同感降低,荣誉感减弱

在新媒体背景下,“警察牺牲了”等有关警察的正面消息鲜有报道。而个别明星过生日、秀恩爱、甚至于穿衣服都可以上头条。例如王宝强离婚居然也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渲染得举国皆知。而民警不分昼夜,流汗流血,甚至牺牲生命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却换不来社会公众的积极关注,警察执法得不到媒体应有的支持、理解与公平的对待。相反,“警察打人了”等有关警察的负面信息、失真信息却能分分钟上头条,维护公平正义的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人却成了弱势群体。加之个别领导面对新媒体,不善于应对,不能很好地保护涉事民警的合法权益。这必然或多或少造成民警心理失衡,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对民警思想产生着相当大的冲击,使民警对自身职业的荣誉感减弱,挫伤民警的职业自豪感,造成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

(三)民警被嘲弄,价值观受到冲击。

新媒体主体的思想意识存在严重的畸形与扭曲,不少新媒体总是试图依靠炒作警方的负面新闻,来达到其“被社会关注”的目的。这种对警方的误读,甚至已经炒作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对于事件的真相,他们根本无意也无需去探求,对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根本不愿也不会去做解读。特别是一些不良媒体刻意歪曲事实抹黑人民警察的宣传与报道,误导了广大公众,拉开了人民警察与公众的距离,造成了公众对人民警察的误解乃至对立与不配合。一些民众对警方执法的不配合,对执法民警的嘲弄、挑衅与侮辱,已经让基层民警处在了一种极其焦躁的情绪之中。给人民警察执法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基层民警的心态,也已经开始失衡,个别警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辞职。有民警就这样认为,“我感觉我现在每一次出警,都在冒着被脱掉警服、坐牢甚至于牺牲的危险”。显示出民警面对现实社会对警察的认知,对其职业价值选择的怀疑与否定,冲击着民警的正确思想,造成了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1]。

二、新媒体背景下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首先是对新媒体的认知不够。对新媒体的内涵、外延、本质及其发展与应用缺乏应有的认知,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对新媒体不具备基本的常识。被称为中国警察个人微博第一人的“段郎说事”的博主、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段兴焱认为,不少官员对网络认识不够,将新媒体当消遣,视之为个人情绪的宣泄地。有个别领导干部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认知,将微博平台当作私聊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微博上大肆调情,遭网友截图发送到国内知名论坛上,该领导干部后被停职检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

其次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官员触网“三种心态”要不得。这三种心态即是网络恐惧装聋作哑的“驼鸟”心态、随意轻率任性发布的“路人”心态,高高在上官腔回复的“家长”心态。该文称《人民论坛》曾做过的一项调查,高达七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而在“当下官员最怕什么”的调查中,“被媒体、网络关注”以超过半数的得票高居第二。由此可能看出,面对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还是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者,实际上普遍缺乏对新媒体应有的正确态度,不能正确认识与正视我们生活在新媒体发展之中的现实与趋势,不能积极主动地应用新媒体,让新媒体这一宣传新工具为我所用,引导舆情的发展。而对新媒体的这种消极态度,导致舆情应对的被动局面,难以形成有利于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环境,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扰乱了民警的思想,民警的思想纯洁性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

(二)对新媒体的监管、疏导不够

大众传媒居高临下地教化芸芸众生,这种力量如果还没有消失,至少也在锐减之中,相应地,一些个人在新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却多能迅速流传,影响大众。如被称为“2006年网络第一红人”的胡戈,仅仅凭20分钟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网络短片,迅即成为网红。面对新媒体舆论信息,一方面是对蓄意制造的负面信息缺乏应有的有效管控,对负面信息产生前的预防、产生后的处置都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往往这些负面信息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才不得不进行应对,结果是经常处于被动局面,即使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无法真正消除其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不明真相的人发布与传播不良信息缺乏有力的疏导。许多事件,固然存在有利益主体的蓄意歪曲事实发布信息,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推波助澜。但是,更多的是面对这些不良信息缺乏研判能力、不明真相却又热心事件的人的传播。这些人并没有主观故意,甚至自认为是匡扶正气,但是客观上却扩大了负面信息的影响范围。对他们如何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也是新媒体应对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三)应对新媒体发展的能力不足,缺乏协同体制机制。

新媒体并非洪水猛兽,它虽然存在负面影响,但科技发展本身是为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便捷,只是我们对于当今社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缺乏足够的应变与接收准备,从应对的技术层面上讲,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发布、传播越来越表现为社会性的,因而对它的负面信息监控也应该是社会整体性的协同与监管、疏导。而当下我们对新媒体的应对却局限于单体模式,即单个人或者单位、部门的局部范围的应对。例如涉警事件,面对负面消息,往往只是涉警当事人及其单位在负面信息已经产生较大影响时,才被迫作出反应。其它社会方面很少作出正面反应,没有形成对负面信息的全面协同围歼。难以彻底消除其影响。另一方面,依靠这种单体应对的模式,在很多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上,个体或者单体能力不足以应对新媒体负面信息发展,一些人甚至不会应用新媒体加以正面的引领,只能任由其发展,扰乱人们的视听,冲击人们的思想与灵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环境造成损伤,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新媒体背景下民警察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总的策略是主动出击,努力创新,与时俱进,开创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之路。

(一)转变观念,主动出击。面对新媒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利弊观,要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利与弊的两面性。科技日益发展带来的信息便利性,既有其不利的一面,更主要的是其积极性的一面。因为科技发展本身带来的技术革命或工具革命,它们本身是要人的使用,而运用之道存乎一心,关键是运用它们的人,以何种目的去运用。所以,新媒体本身没有善恶,而善恶在人心。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正确认识新媒体,克服“三种心态”,消除畏难情绪,树立积极主动的心态,努力运用新媒体,创新与研究新媒体在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充分发挥它在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服好务。

(二)提高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新媒体的能力。

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如果我们不能提高认知水平,提高掌握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我们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无所适从,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舆情是瞬时形成,例如,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九寨沟发生的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仅仅用25秒就发出了540字,4张图的地震速报,速报中关于地震参数、震中地形等8项内容一清二楚。这样的媒体信息发布速度,如果不能被正能量及时掌握和使用,却被一些无道之人掌握和使用,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思想大混乱,那就必然加深我们对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为此,需要我们跟踪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随时培训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让他们掌握新媒体技术,提高应对新媒体发展的能力,包括信息研判能力、发布能力、引导能力等,从而充分应用和发挥新媒体在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3]。

(三)构建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网络与智能时代,已经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只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小范围内就能起到引领作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思想的传播、交流、碰撞是范围广、受众多且不固定,如果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模式下,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遗漏相当多的信息与对象,不能及时在多数公众中形成良性影响与主流观点与意识,造成所谓的“力不从心”的局面。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创新,融合各种资源,形成全社会协同监控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构建起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探索新媒体背景下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首先,充分应用新媒体,整合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大一统”的格局。对于人民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警察系统内,从公安部到基层派出所,每一层级都有相应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工作者。但是,他们都没有被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联系,从而在新媒体的信息应对上共同进退,努力创设有利于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见。所以,面对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在人民警察内部系统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平台和依托这个平台的各级子平台,人民警察内部所有的思想政治机构及其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中都有着自己的点位,形成有机的联系,把各层级思想政治机构及其工作者真正整合在一起,形成整个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一个整体,既能纵向沟通也能横向联系,既能互相学习,也能充分调动各层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发现和引领各种社会舆情,净化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大环境。

其次,是尽可能地融合有利于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创造系统内和系统外携手共建,共同进退,开创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社会大环境。新媒体背景下,既然人人都有麦克风,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不能够广泛地使用新媒体?我们总是觉得各种负面信息的产生防不胜防,但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群防群治。信息产生于社会,就应该用社会的力量去发现和防治引领。因此,应该紧密联系各种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形成一张社会舆情导控的大网,群防群治,让各种负面信息在其产生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导控,甚至来不及产生就以预防性的引导而让负面信息胎死腹中。有了这样一张大网,对舆情的及时了解、导控就不再是难题,从而有利于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良好大环境的形成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第三,建设大格局所需要的机制体制,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构建与运行。“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置危机没有一个科学的运作机制”。新媒体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可以而且必须为我所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工具。但是如何运用好这一工具,却是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好新媒体,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地支撑。应该首先建立人民警察系统内外的资源融合机制体制,其次是信息发布机制体制,及时疏导、监控、引领舆情发展。“众多实例说明,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在危机处置中回应社会关切,公开事实真相,应有一整套快速反应机制作前提,才能避免手忙脚乱”。“不是新闻发言人不够机智,而是发言人缺乏‘机制’支撑。他又是在缺失后援机制支撑、对现场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走上了发布台的”。第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媒体中展开工作的体制机制。例如,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交流的信息安全、工作绩能绩效的考量等[4]。

第四,加强新媒体背景下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新媒体时代的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这种时代的思想与能力。新媒体改变了信息发布、获取、传播的方式和效率,为人们传播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多样的手段和路径。它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思想情绪倾向与问题,及早进行干预引导,以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新媒体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真正使人们能够“不出户知天下”了,而且能够了解极其微小的事情,了解事情的萌芽、发生、发展、结束以及公众各种意见,为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工具。《资治通鉴》讲“圣人之虑远,故谨其微而治之”新媒体恰恰提供了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者“见微知著”便利条件,充分主动地利用好新媒体,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见微”,从而易于“知著”而及早对不良或错误的思想情绪与观念进行干预,适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解决好人民警察的思想问题。

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实用性,要真正树立新媒体不可怕,新媒体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工具的基本观念,积极主动学习与掌握新媒体知识。当然,新媒体背景下的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不一定需要队伍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现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新媒体素养,是如何充分发挥好现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作用。这种新媒体的观念与素养,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却是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为此,还需要加强这支队伍的有机联系,提升能力。加强有机联系,是为了真正形成一个整体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洪流。提升能力是要使这支队伍敢于用新媒体,善于用新媒体进行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能力才会有自信。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掌握了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才不会畏惧新媒体,才能主动积极地运用新媒体。只有能够熟练地使用新媒体,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新媒体。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各层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定期不定期参加新媒体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可以走出去学习,也可以请进来培训。这种培训,至少应有技术上学习与掌握舆论信息的发布与引导,应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媒体中如何能说话,敢说话,尤其是会说话的培训。

总之,新媒体时代宣告的全民话语时代,客观上对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对人民警察思想产生着冲击的时候,客观上呼唤着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拧成一股绳,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实用性等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努力开创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新局面,切实提高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境界。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人民警察负面
向人民警察致敬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