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2018-03-31孙立军许静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孙立军 许静波

[内容提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路径、任务和规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就要坚持主体原则和方向原则,深入探索加强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新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机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机制,谱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和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新思想对教育事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奋力谱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一、进一步领会“新要求”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8并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昭示。“新时代”的确立,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一般划分,而是源于坚实的物质基础、理论支撑和实践逻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同时,也从战略高度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化解这一矛盾就要协调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础上,还要强调“教育先行”,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九大,我国逐渐改变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局面,然而还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各区域间在办学理念、投入、条件、标准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的显著差异,同一地区校际间存在的“985”“211”院校与普通院校发展的不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智育与德育的不平衡。同时,教育发展不充分还体现在高等教育支撑国家战略的能力、先进教育理念的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等多方面。因此,要客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发挥高等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而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服务”,通过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奉献精神。高校德育应与智育协同一致,帮助大学生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建构起合理的能力结构。

2.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7新时代的竞争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既包括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国内的各种竞争,而归根结底仍然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人才培养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能力实质上体现为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德智体美全面纳入育人全过程。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建设,统筹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另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进步和技能提升,进一步提高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又红又专”,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到“三个面向”,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总是在时代发展中得到重新诠释。在新时代,尽管高校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来自国内外的新挑战,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坚定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自信,切实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勇担社会责任、掌握真本领。当代大学生将是见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代,高等教育必须以青年学生为本,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3.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2]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很快,热情很高,在多元化时代,他们能够不断吸收各个学派、各种思想的养分。这一时期也是大学生通过选择形成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虽然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有着广泛的兴趣,但是他们在进行分析和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困惑”,而这恰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3]在新时代,青年学生感到困惑的内容往往是时代性的,甚至有些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较少关注的,或者是近年来才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遵循青年成长规律,以青少年身体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以专业要求,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等,就教育内容的时代属性与青年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讨论、说服。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等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与价值认同。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有机构成的原则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的重要理论依据,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明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激励原则、民主原则、示范原则、求实原则等众多原则中,要特别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原则和主体原则。

1.坚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特别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同时,“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5]。这既是对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保证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稳步运行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旨,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尤其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此,全国各大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日常教育主阵地的思想引领功能,通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原则。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认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各类基金项目、各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专项基金项目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立项力度,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将这些成果应用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有助于提升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水平,为各高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有助于不断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水平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关联学科教学研究的结合,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第二,要在“知、引、融、行”上下功夫,合力构筑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长效机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专门对青年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工作等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使青年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而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5]。同时,要以专业知识传授为着力点,对学生开展科学系统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既是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青年学生通过完善自我价值提供更多社会服务、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青年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本领,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开阔视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升探索规律的基本能力。因此,需要引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使其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科学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在坚持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和价值引领的同时,必须重视专业知识教育。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尤其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党管青年”为原则、为遵循,坚定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强化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理论教学,还要在实践中开展丰富的党团活动,积极推进好党团建设工作,做好两者的相互配合。以党建带团建,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在坚定青年党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对团员及其他青年群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优秀青年爱校、爱国、爱党的热情,在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在组织上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坚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原则

坚持主体原则就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主体性。

第一,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主导地位。为认真贯彻这一重要要求,必须努力建成一支包括党政领导、有关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是这支队伍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肩负着直接向大学生传授最新理论成果的重任,因而必须大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一般专业课教师不同,他们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能力鉴别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差异,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时,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向学生阐明和示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国内约有六百所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同时,在近十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过程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外部条件。然而,新时代又向我们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包括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等等。达到这些要求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即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校层面,高校党委应深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营造教师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层面,应以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工作着力点,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开展教学评估和比赛等形式,不断巩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育人功能,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形成人人关注教学、重视教学、关注质量、注重实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氛围;应为教师提供出国访学与进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应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在科研过程中强化教师的理论自觉,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实效。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其思想品质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青年大学生是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主体,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他们还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新时代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进一步统筹学校育人资源,宣传、人事、教务、研究生院(处)、财务、科研、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应各负其责,特别是涉及学生管理的部门更应相互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和研判,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思想动态,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切实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和文化多元化,当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文化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结新时代学生群体特点和成长规律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因此,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探索落实“新要求”的工作机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1.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首先提出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抓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落实好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高校各行政机关分工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要在学校层面成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这些工作包括组织分析和调研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协调成员单位工作;等等。要保证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保证会议精神或决议的及时落实。在具体操作层面,还要保证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至少一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讲授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两次以上。

2.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新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保证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统筹协调,建立各部门目标一致、行动快捷、配合高效的“大思政”格局。努力做到加强各部门的统一领导、有效协调和联动机制;加强课堂管理,强化教学纪律,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加强网络思政工作,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旋律,使高校各段“责任田”都有专人负责。为此,要抓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三个群体”,构建“主渠道”与“主阵地”一体化,打造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四个统一”的教师队伍。一是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教学针对性。突出课堂教学环节,强化社会实践环节,促进学生接地气、受锻炼、做贡献、长才干。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专题化、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推广分类教学,倡导网络教学,延展课堂教学空间,提升教学丰富性、实效性。强化学科支撑,以学术研究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开展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着力发掘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德育点”,强化“四个意识”,确保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加强教学督导,强化育人职责。激发专业情志,鼓励专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择业观、事业观。三是提高辅导员实践育人的专业化水平。遵循“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培训提高、动态平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辅导员日常思政和实践育人业绩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谈心谈话、进课堂、进宿舍、建立学生完整档案和安全信息闭环报送制度,探索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3.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机制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必须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支部、进学生头脑。要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作用,统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化课程建设,一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创新,有针对性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工作,在教育部的教学要求下,深入研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辅导”课程的课程特色和内容,合理有效地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课程教学,既全面深入,又不重复交叉。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内容,及时修订教辅材料,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做好教学系统化工作。多措并举,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中。

4.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阵地“三个平台”,整合教学、科研、学工、团委、基层学院力量,建设开放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四个正确认识”。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建设。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激发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人文情怀,彰显自然科学课程的科学精神。着力加强备课环节,精心设计和改进讲授方法,拓展课外辅导答疑途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营造良性运转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强化社会实践育人作用。整合教学、科研、学工、团委、基层学院力量,加强专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踊跃参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通过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严肃管理,严格执行意识形态管理责任制。规范师生自媒体行为,建设校园新媒体联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聚合、共振;巩固“全国高校百家网站”建设成果,增加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容量,继续建设好“网微”思政工作平台,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壮大舆论引导力量,唱响“网微”主旋律。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家国情怀,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团建设工作等相关思想工作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学生的需要为宗旨,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伟大的新时代已经开启,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核心使命,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