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把“第一标准”落实到办学育人实践中

2018-03-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覃 川

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大学位于最高层级,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和领航船。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大学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和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既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本质体现,也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任务。

一、深刻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各类学校调研视察座谈,强调要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要求高校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并明确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2版)因此,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

师德师风之所以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首先就在于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在以师生为矛盾的统一体所构建的规范性教育活动中,无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如何发挥、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广泛深入,教师始终是“教”与“学”的主导者,并由于在知识和能力上居于较高位势而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随着反复的接触和熏陶,必然会在行为个性、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激发出学生的仿效或追随心理。古人所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或称“吐辞为经、举足为法”,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其次,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今天的教育成效往往意味着明天一个国家的发展态势、一个民族的兴衰起伏。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迫切需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新人,教师则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因此,教师必须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再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社会各界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业务能力,还要求教师在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上成为表率。如果教师不明师道、不铸师魂、不彰师德、不怀师爱,就难以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一旦教师队伍中出现违反师德规范、僭越教师本分者,哪怕只是个别人,也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进而损害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道德信任感和价值方向感。我们必须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得失成败,必须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导向鲜明、标准清晰、机制健全,并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二、准确把握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挑战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9页]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加强教育、压实责任、细化考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体系不够健全、合力尚未显现。在组织结构上,专门的领导机构、职责部门、工作队伍还不完备,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统筹联动的大格局没有形成。 一些干部意识不到位、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强,忙显性的或应急的事务多,对看似隐性的、长效性的思想道德问题关注不足、办法不多,容易片面重视业务和成果产出,对不当言行、错误思潮不敏感或不敢于、不善于“亮剑”。资源投入有待加强,政策支持有待优化,需要更好地平衡教学科研任务重、压力大与严把政治关、道德关之间的关系。二是制度效力需要增强、薄弱环节仍存。围绕教师聘任入职、开课申请、教材选用、教学督导、评价激励、报奖推优、晋职提干等职业发展全过程的师德考核检查机制未构成闭环,存在主体不明、标准不清、执行不严的模糊地带。特别是对教师在“八小时以外”和“校外”的相关行为难以做到及时准确的把握,发现苗头性问题的能力不够,须积极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全维度师德监督系统。针对违反师德行为的研判分析、举报调查、应对处置机制有待落细落小、融入日常,应进一步在普遍共性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师德负面清单、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等,并在操作中严守底线、严格履职、严肃查处。三是开放办学带来冲击、形势复杂多变。随着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不断增强,学校面向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教师队伍来源增多,外聘教师、兼职教师、“海归”人才、国际学生学者比例持续提高,使得校园文化环境更加国际化、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化、价值判断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进合作办学、参与全球事务,师生信息渠道和交往方式大大扩展,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更加突出,离心化、碎片化、娱乐化趋势明显加剧,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的交织交锋现象日趋复杂。总体来看,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海外引进教师的国情社情和文化传统教育、针对外籍教师开展的中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覆盖面、有效度、持久性等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或欠缺。

三、系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举措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需要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大背景,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出发,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辩证统筹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攻关重点难点问题,从造就一个又一个好老师做起,带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最终形成又红又专、代代传承的好老师群体。一是要放眼长效,健全制度。以学校章程和相关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为纲,研究制定各类专门文件和规范、细则,做到体系严密、底线明确、责任到位、操作高效。二是要瞄准关键,完善机制。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院系工作评估、干部述职考核、教代会议程、党支部评议等环节,在纵向上建立学校、院系、党支部和基层教学科研机构三级组织工作体系,在横向上强化教师工作部、宣传部、人事处、工会等的跨部门协调合作,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合作、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良性工作机制。三是要抓住队伍,压实责任。明确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骨干力量及相应职责,特别是明确单位党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在教师聘任、考核、晋升、奖励中承担领导责任,同时党支部须对所在单位全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把关负责。四是要围绕育人,考核激励。坚持“党管人才”,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将思想政治和立德树人表现作为考核的先置要求和重要内容,督促教师牢牢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第一学术责任”的观念。五是要推进学习,提高认识。以落实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为切入点,党员干部带头学、领头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广泛组织研讨实践,深入开展宣讲研究,夯实思想认识基础,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明确目标方向。六是要贯穿全程,深化教育。从新教师入职抓起,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研讨以及反馈、奖惩,引导教师把师德修养自觉融入职业发展全周期、育人实践全过程,并形成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七是要宣传榜样,倡导新风。充分挖掘接地气、靠得住、鲜活生动、有说服力的典型代表,用师德标兵的事迹做向导、以先锋模范的精神为指引,组织好各类评选表彰,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会议活动、展览演出等途径并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大力进行宣传,持续掀起学模范、争进步的热潮。八是要把握规律,教学相长。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通过“开放交流时间”等方式增进师生思想情感交流,号召全体教师关心学生思想成长,持续推动和创新“课程思政”,把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在全方位师生互动中实现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