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上)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2018-03-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党史中华民族总书记

冯 俊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执政规律、发挥党史在资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学好党史、搞好党史研究、做好党史宣传教育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运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学习党的历史的现实意义,深刻认识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关节点,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党的领袖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执政规律、发挥党史在资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刘华清、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诞辰座谈会上,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大会上先后发表了20余次和党史有关的专门讲话,在其他重要场合涉及党史内容的讲话也有数十篇之多。习总书记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学好党史、搞好党史研究、做好党史宣传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引,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深刻认识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现实意义

1.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人的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在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讲话中还说过:“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

党史国史是我们共产党人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精神食粮。习总书记把理想信念称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人补精神之钙,要学习好马列经典著作,学习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好党史国史也是补钙的好方法。党史国史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治国理政总是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以回答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治国理政应该善于总结和学习历史经验,以历史为镜鉴,因为今天发生的许多事情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影子。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总结我们党90多年历史经验,不断升华提炼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就善于在党的历史中总结提炼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战略。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些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8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家庭,从小就耳濡目染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并在长辈的嘉言懿行中潜移默化。他对党的历史接触多,知道多,理解深刻,可以说,党史国史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成长的一种精神滋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并善于运用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推进现实工作。

2.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时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要不断地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同时,历史的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警示,是清醒剂,让我们警醒。习总书记在2014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4]历史不仅提供经验,还提供教训,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让我们长记性,吃一堑长一智,使我们将来不再重犯同类错误。“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5]13

3.学好党史能够让我们在“历史性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历史性考试”的告诫。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讲到,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今后的路还长着。我们要在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之后,还能经受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因此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七届二中全会之后,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决不能退回去,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7]469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曾经在延安和毛泽东同志有过著名的“窑洞对”,就是讨论如何逃脱历史周期律的问题。[7]60960多年的执政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都考出了好成绩,但是“历史性的考试”并没有完结。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今天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还有很多更难的考试等着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接连用了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际上是给我们提出八个方面的任务,也是八道考题。

4.学好党史能够使我们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激励我们说:“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8]12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把文化自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并提,强调“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8]13

我们为什么会有文化自信呢?因为我们有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近百年来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我们有近70年来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独特的文化是别人没有的,是值得我们自信的。我们党史、国史中展现出来的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党史不仅对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有了文化自信,我们的另三个自信才更深沉、更持久。

5.牢记党的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5]12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谁也不能任意选择和任意打扮、任意篡改的。我们不能假设历史会怎样怎样,我们不能假设哪些历史事件如果不发生,结果就会如何如何!历史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和规律性。我们不能随意丑化历史、糟蹋历史,不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老祖宗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党,数典忘祖。我们经常说,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过去,未来就没有方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8]8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苏共的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将思想搞乱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殷鉴不远,爱护和珍视党的历史,就需要清醒地认识和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和干扰。以史实为依据,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来就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片面引用史料,随意打扮历史、假设历史,随意改变对近现代史和党史、国史和军史中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问题的评价和科学结论;一些人还以“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名义糟蹋、歪曲历史。这些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复活。新的形势下,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必须对这些观点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和坚决抵制。

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历史使命

1.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8]2“三个深刻改变”使中国共产党成立具备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性质和作用,成为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线。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谁能够带领人民完成前一个历史任务,还能不断实现后一个历史任务,谁就能够成为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量。因此,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就要把它放到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的历史进程中来考察,要向后看,也要向前看。向后看,是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向前看,是要说清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哪些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证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从而有了三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得出了三个“永不动摇”的历史启示。

首先,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的三个“伟大飞跃”。

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8]3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8]3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8]3-4原来党史上讲中国共产党做了三件大事,那就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而习总书记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的概括则将这三件大事升华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在理论上分析得更深邃。

其次,中国共产党使中华文明、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8]4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放在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共产党67年的政党执政历史中阐发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贡献和三次伟大飞跃及其给中华文明、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带来的“蓬勃生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世界意义和时代意义。

第三,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的启示,得出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结论。

通过对于党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启示,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的启示,得出了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结论。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历史还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8]5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和全球和平和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确立的历史地位、产生的伟大意义作出了全面的阐述。他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历史感。他时而由远及近,时而由近及远,从中华文明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国近现代史170多年,中国共产党近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大视野、大背景、大历史看待中国共产党,得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判断,为党史评价提供了重要评判标准、为党史宣传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

3.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讲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9]1,并从三个层次阐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一是从党的纲领和宗旨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因此,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的或者说最伟大的历史使命。

二是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170多年的近现代史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从96年党的历史中我们有三个深刻认识,“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9]13-14

三是新时代完成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就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四个伟大”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果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没搞好,其他“三个伟大”就没有保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四个伟大”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只有“四个伟大”都达到了,我们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

4.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的关系

首先,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线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之线交叉融合的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0]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线来看,党的历代领导人接续奋斗,都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了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没有这些积累,后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不可能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逐步形成并在历史中不断继承发展的结果。

从党的历史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看,社会主义从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作品《乌托邦》1516年发表以来,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在一国的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外国到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六个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近些年来,有人说我们现在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社会主义”,或者被说成是在搞“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论调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但都会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9]10这是我党根据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作出的新判断、进行的新概括。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1]该决议仍然沿用了1956年在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之后对我国基本矛盾的判断,因为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我们未能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目的是强调不能再延续“文化大革命”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要使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解决过去20多年一直没有解决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40年,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1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

新的历史方位的判断还使我们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9]12这一个改变,两个没有变,充满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掌握好它们的关系就是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第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运用了三个伟大飞跃、三个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三个紧紧连在一起、三个完全正确,来阐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实践还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是从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来分析党95年的历史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是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来分析党96年的历史发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党97年的历史发展,尽管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是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的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历史时期划分。它与以往党史传统历史时期划分并不矛盾,这是看待党的历史的一个新视野。习总书记将中国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时间段,一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往我们党史中分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但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的两个阶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和决胜时期,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党史中华民族总书记
第一次学党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党史上的今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