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同志关于党史国史研究工作的思想

2018-03-31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史陈云党和国家

孙 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2488)

陈云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亲历了许多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他的一生是和党史国史紧密联系的一生。陈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光辉思想是党史国史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他还为党史国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厘清许多历史上模糊不清的问题,也为我们研究党史国史提供了可贵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陈云同志关于党史国史工作的思想,学习他严谨求实的作风,体会他为民唯实的苦心,坚持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学习陈云同志关于党史国史工作的思想,不光要学习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紧密联系时代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当下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史国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强化党史国史的教育功能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党史和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民族解放英勇抗争、顽强奋斗的历史;是建设新中国艰难探索、同甘共苦的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陈云同志曾多次强调过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延安时期他就提出:“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建国以后,和平环境下,他依然重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他说:“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他以身作则,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要好好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他在给子女的信中讲道:“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没有历史知识,连《毛泽东选集》也看不懂。”[1]1983年,陈云同志对编写《辽沈战役》一书所提出的意见中再一次强调了要发挥历史的教育作用,他讲道:“编一本回忆这个战役的书是必要的,这对于纪念那些牺牲了的同志,对于教育下一代,都很有意义。但是,编写这样一本书,不仅应该使大家知道辽沈战役胜利的经过,而且应该使大家知道这个胜利是怎么来的。”[2]陈云同志号召青年学习党史国史的思想至今仍然有现实意义,在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党史国史是必修课,必须要修好这门课。

考虑到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粹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等多元化的思潮对民众产生的极大的影响,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型媒体加速了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传播。这对当前的党史国史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不再去花时间阅读党史国史的读物,而是喜欢沉溺于微信、微博等碎片化的阅读中。这就使得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从只在小范围宣传,扩大到每一个手机用户。青年们看到的“党史国史”是一些网络写手肆无忌惮的打着历史研究的幌子去歪曲历史事实,谩骂共和国的先烈,诋毁我国的社会制度的错误历史。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一些青年人黑白不分、以错为对、以偏概全,质疑主流的党史国史的观点,更有甚者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忘记了他们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党史国史的教育功能的本质就是要培养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问题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主流的党史国史如果不能占领青年们的头脑,那么错误的思潮就会影响他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只有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才能懂得党和国家的事业来之不易,才能与错误的思想作斗争,才能具备坚强政治定力。正如陈云所说的那样,不仅要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经过,更要让大家知道胜利是如何取得的。这就要求青年人在学习党史国史的过程中,既要了解史实,又要正确的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史国史育人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4]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在党史国史的学习中锤炼信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视党史国史的研究方法

要真正发挥党史国史的教育功能,就要重视党史国史的研究方法。研究党史国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党史国史要想战胜其他错误思潮,占领青年人的头脑就得坚持用彻底的理论来进行研究,唯有如此才能说服人、教育人。

改革开放后,陈云同志对党史国史的研究工作给予过许多具体的指导。例如,他提出的“十五字”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就是要研究者在进行党史国史研究时首先要搞清楚史实,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要让事实说话,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处理问题。当年在编写《辽沈战役》一书时,如何评价林彪成了一个敏感问题。对此,陈云同志明确表示:“战役参加者的作用,战役的组织、指挥,这些对于战役的胜利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但是不能只看到这一方面的作用,还必须看到其他方面的作用。只有这样看待辽沈战役,才是全面的,符合历史唯物论的。”[5]又如,陈云同志与邓力群同志谈到关于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几点意见中所讲到的,《决议》应该如实地按照事情本来面貌写上去。要通过对这些历史问题的论断,再一次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公正的。《决议》一定要写得很准确,论断要合乎实际,要反复推敲,反复斟酌,使它能够站得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证明了,陈云同志既坚持原则又“唯实”的做法是研究党史国史的宝贵经验。因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历史研究应该坚持的原则,更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党史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只有能经得起时间、事实锤炼的党史国史才能是科学的,才能很好的帮助人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国史,还需要全面辩证的研究党史国史。陈云同志所讲的“交换、比较、反复”,就是要求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问题。他说:“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如果没有不同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继续修正。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6]党史国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全面的、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错误;既要注意细节,也要照顾全局。例如,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如何对待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问题。如果片面的看待这个问题,将前后三十年完全割裂开来,忽视总的历史进程,以此非彼,那么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历史过程。对于这类重要的问题,作为党史国史的研究者要多进行几次“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要将自己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温情的看待历史。既能走进去,同时也要走出来,在看到差异的同时,找到共同点。当前,有一些历史研究者打着后现代史学的幌子,过度追求历史的碎片化,以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用个别例子否定大局,或者是以个别情况,简单粗暴的推而广之得出结论。这些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科学的研究党史国史的方法。

三、把握大局、认清主流,坚持党史国史的主题主线

把握党史国史的主流主线,是进行党史国史研究的第一步。只有科学的把握住党和国家发展的主流主线,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史实中揭示出党和国家发展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陈云同志多次强调看待事情、分析问题要抓住主流、抓主要矛盾。例如,在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时,他认为,“要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7]

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我们分析革命人物、具体事件的纲。纲举目张,只有抓住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充分理解革命人物思想的出发点,才能从具体事件的背后找到其必然性,才能使学者在的研究过程中避免陷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小学”泥潭,同时也能让我们避开不顾具体环境,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单纯道德评价的唯心主义陷阱。陈云同志就指出,对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在这个原则之下,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8]因此,学习陈云同志全面的、辩证的、主次分明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就要在照顾大局的同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张、不隐晦。但是,强调党史国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并不是说不能谈、不能写历史上发生过的错误和曲折。相反,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曲折和错误才能帮助我们总结失败的教训,不断的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此外,我们更要看到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成绩和进步是主流主线,错误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离开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抹黑党和国家领导人、无限夸大探索道路上曲折和错误,都是对历史的歪曲和曲解。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表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9]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有人喜欢看“新”、“奇”、“书本上看不到”的历史。为了迎合这类读者,一些历史研究者专挑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奇闻趣事”、生活枝节,或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又或是民间的流言蜚语进行研究写作,以博取不明真相的读者的眼球。这些人只关注于党史国史上的细节和碎片,写出来的作品缺乏整体性,不能如实的反应历史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利用来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史和建设史、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从而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目的。对此,党史国史的研究者应该旗帜鲜明的同这种思想和作品做斗争,以求实生动的写作吸引青年读者,牢牢把握住党史国史的主题主线,使中国革命历史成为全中国人最好的营养剂。唯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才能提升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自信。

四、实事求是,总结党史国史的经验教训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的更好”,“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10]。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党史做出这样的总结:“我们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11]1988年,邓小平再次强调:“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12]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研究与学习也有很多指导意见,他指出:“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九十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13]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蕴涵着正反两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在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存在历史的必然性。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为我党有计划的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准备基本的经济条件。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国家工业化计划的开展。这是一个“大仁政”,“是我国和世界社会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14]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小商贩也搞公私合营,急于进行全行业改组,把一些不该合的合了,有些不该分的分了,打乱了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如果仅仅将眼光放在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忽视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工业化这个“大仁政”,那么就得不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正如陈云同志所强调的,总结历史经验首先要端正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错了,不可能总结出真正的经验。端正指导思想就是要明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乃是人类历史上伟大和空前艰巨的事业。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失误在所难免。应该正视这些曲折和失误,深入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背景等等因素,从中总结出防止“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方法和对策。对于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要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提炼出成功的核心要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其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研究与学习的讲话既秉承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党史国史一贯的思想,又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学习陈云同志处理党史国史问题的方法时,更要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实际研究工作的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国史,科学的把握党史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实事求是总结经验。让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思想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1]陈伟力.父亲与党史、国史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4.

[2][5][6][7][8]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89,291,371,255.

[3]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案[N].人民日报,2013-06-2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6.

[9]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7-22.

[10]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J].党史研究,1980(1).

[11][12]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4-235,272.

[1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学习时报,2011(9):5.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

猜你喜欢

国史陈云党和国家
My plan for new term
国史新记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蔡国史地问题研究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铭记——山东省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荟萃 前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