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3-30宋祖芳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针灸

宋祖芳

[摘要]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采用针灸治疗,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限制、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及总体健康)、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症状感觉情况(TC-SS)、疼痛情况(VAS)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较为良好,各神经传导速度快,下肢症状感觉情况良好,有效率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感,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改善其预后情况,使得最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R246.1;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a)-019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相应的糖尿病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患者往往表现为消瘦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则极易导致其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药物治疗,但极易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采取针灸治疗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1]。为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院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为(62.54±3.5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为(4.29±0.83)年;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为(62.58±3.2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为(4.12±0.76)年。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符,符合诊断标准[2];利用肌电图检测发现,患者神经传导均出现障碍;患者均具有运动神经与肢体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严重原发性疾病;合并脏器功能不全;严重精神疾病;对所用药物过敏;对该次研究不配合患者排除。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30812)治疗,患者需1次/d,3次/d,后期结合其自身病情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药量。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采用针灸治疗,以胰俞、脾俞及肾俞为主穴。其余还包括上肢穴位(外关穴、曲池穴及合谷穴等)与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及血海穴等)。常规消毒针灸所用针,以无菌操作规范为基点需严格遵守,保持1寸针刺气后留针[3]。每天两次,每次30 min,充分利用捻转法:拇指、食指及中指将毫针针柄捏住捻转、提插法:拇指与食指将毫针针柄捏住,利用中指将针身捏住,多次提起实施针灸,患者需连续治疗10 d,停针2 d[4]。所有患者需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症状感觉情况、疼痛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为参照,测定两组社会限制、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及总体健康内容,各数值越高越好。

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各指标越高越好。

下肢症状感觉情况:以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TC-SS)为参照测定两组患者下肢症状感觉,总分为19分,评分越低越好。

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为参照,评分越低越好。

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肢体肿胀与麻木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提升至5 m/s;有效:患者肢体肿胀与麻木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神经传导速度上升幅度低于5 m/s;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有加重迹象,有效率越高越好[5]。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症状感觉情况及疼痛情况(x±s)表示,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下肢症状感觉情况与疼痛情况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高,实验组下肢症状感觉良好,VS评分低,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就是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病机制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或作息习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则极易导致其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表现为疼痛、灼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会有肢体麻木等情况出现,对其生活质量极易造成直接影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但极易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对患者脏器造成损伤,导致最终效果欠佳。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针灸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血痹、麻痹”范畴,引起脉络阻痹的主要因素为机体消渴久病或外邪入侵导致机体肢体有麻木疼痛情况出现。采用针灸治疗主要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为原则,取患者胰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活血散瘀、温经通络作用,对神经传导功能加以改善,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针灸具有特异性强、整体性良好的显著特点,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针灸具有温通经脉、疏通经络与调和气血的显著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气血及经络受阻情况加以有效改善,强化患者自身微循环动力,科学合理的重生并修复神经突触,使得患者自身神经传导速度得以显著增加,有效改善疾病,促进患者病情得以早期康复。在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胰俞具有活血化瘀与健脾益胃功效;脾俞具备强化患者气血功效;肾俞具有补气行气活血功效;对患者针灸足三里穴与曲池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疏通血气与宗筋得养的功效,除此之外,对该疾病患者针灸三阴交穴具有健脾运胃与益气养阴功效;血海穴能活血化瘀。吴明娟等[2]研究中指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感[6]。

在该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较为良好,各神经传导速度快,下肢症状感觉情况良好,有效率高(P<0.05)。由此可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感,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改善其预后情况,使得最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捷,陈鑫,石向东,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7):135-138.

[2] 吴明娟,辛淑梅,宋京龙.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171-172.

[3] 冯利敏.中药熏洗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7):187-188.

[4] 谢爱玲,刘小庆,任永霞.系统护理联合经络氧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39-140.

[5] 潘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55-56.

[6] 谢爱贤.针灸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预后评估[J].当代医学,2017,23(8):136-138.

(收稿日期:2018-07-03)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