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经验值得借鉴

2018-03-30李洪铭

活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哈尔滨深圳人才

李洪铭

城市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在推动。截至2017年10底,深圳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9万余人,认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9604人,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56个、“孔雀计划”创新团队87个。其中,国内高层次人才6872人,全职“两院”院士26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7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1人;拥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4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0%,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深圳市引进人才的主要做法

一是人才落地——多层面奖励吸引。今年初,深圳市出台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达到国内最高水平。比如,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资助最高1亿元,对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300万元,对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新引进的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励补贴(哈尔滨是100万元安家费)。每培养一名两院院士,给予培养单位500万元奖励。对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2年不超过24万元和科研资助30万元,这些标准目前在国内都是最高的(哈尔滨市生活补贴为每月1万元,一次性科研资助5万元)。留学回国人才来深圳创业,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留学人员30—100万元的创业资助,特别优秀项目500万元;创客人才,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团队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外籍人才,符合高层次人才条件的可以享受高层次人才的一系列待遇。从2008年至今,盐田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直接赴国内各高校集聚城市和地区开展校园招聘,年均引进200—300名优秀高校应届毕业生。同时,盐田每年还会选拔10—15名在本行业、本专业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采取境外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举措,进行重点培养扶持。今年1至10月,深圳市共接收毕业生9.34万人,同比增长30.29%;引进在职人才10.78万人,同比增长46.44%。

二是安居住房——政府为人才买单。对于有意来深圳发展的青年人才来说,最在意的就是房子,深圳是全国的一线城市,房价高居不下,为了让人才“乐居深圳”,深圳市委、市政府对高房价背景下的“人才隐忧”始终保持着充分警醒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为此而孜孜不倦进行制度建构。深圳市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杰出人才的安居除可选择目前给予最长免租10年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外,也可选择600万元的奖励补贴。同时,对于10年后符合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条件的杰出人才,允许其选择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国家级领军人才免租房屋3年不超过150平方米,地方级领军人才3年不超过100平方米,后备级人才3年不超过80平方米,同时可以采取货币补偿的方式,国家级领军人才每月1万元;地方级领军人才每月6400元;后备级人才每月5200元。领军人才购房补贴由用人单位和政府按照1∶1的比例分担,国家级领军人才每年15万元、总额75万元;地方级领军人才每年10万元、总额50万元;后备级人才每年8万元,总额40万元。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投入1000亿元,配建30万套人才安居房,2016年已供应人才安居房4.2万套,为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配偶子女——人性化优先安置。制定了人才家属安置配套办法,杰出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配偶就业,属市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由市、区组织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其个人情况,统筹安排到本市相关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属其他单位工作的,可按照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有关规定聘用,或根据其个人就业意愿协调推荐到企业就业。地方级领军人才的配偶就業,属市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由市、区组织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个人情况,按照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和任职条件,帮助协调解决;属其他单位工作的,由市、区组织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其个人情况协调推荐到企业就业。后备级人才配偶就业,由市、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其个人情况,按照有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任职条件,协调推荐到企业就业。杰出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子女申请就读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转学的,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所学校申请就读;地方级领军人才、后备级人才子女申请就读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在其父、母或委托监护人居住地段公办学校就读;申请高中转学的,按实际情况安排在与其中考成绩、学业水平相匹配的、合适的学校就读。高层次专业人才非深圳市户籍子女,享受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就读高中阶段学校免交借读费,所有费用由市财政单列拨付。

四是人才平台——培育发展孵化器。致力于打造人才展现作为、发挥作用的舞台和载体,深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技术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提出了建立差异化服务孵化培育体系,实施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相结合的大孵化器战略, 支持技术咨询、金融、人才、培训、法律、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服务机构向孵化载体聚集,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孵化载体建设和孵化能力提升。对符合条件的孵化载体服务平台建设、规模扩大和服务质量提升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300万元;获得国家级孵化载体认定的,市科技研发资金予以最高100万元配套资助;对获得省级孵化载体资助或者认定的,市科技研发予以最高50万元配套资助,同一孵化载体可享受累计最高500万元的各类资助。到2016年底,深圳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493家,其中国家级94家,省级165家,培育了66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37家创业孵化载体。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刘凤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才智论坛上说:“国内一些大企业能给人才提供更大的平台和参与更多世界级项目的机会,这种机会,幸好深圳给了我们。

五是创新项目——导向化表彰奖励。对在深圳取得突出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设定了一系列奖项激励,让人才在这里有荣誉感、获得感。市长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四类奖项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76项,其中市长奖授奖人数不超过2名,每名100万元;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奖金共30万元,二等奖奖金共20万元;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奖金共30万元,二等奖奖金共20万元; 科技进步奖中的技术开发类和重大工程类项目一等奖奖金共30万元,二等奖奖金共20万元;社会公益类项目一等奖奖金共20万元,二等奖奖金共10万元。另外,还专门有对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激励,设立了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鹏城杰出人才奖,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不少于10亿元,树立了良好的人才导向,营造了爱才敬才的社会氛围。

六是人才服务——全方位立体覆盖。如今的深圳留住人才不仅仅是因为优厚的条件,更多是来自深圳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创新体系的健康发展,2016年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1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09件,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7.98件)的10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648件,申请量占广东省申请总量的83.35%,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6.59%(不含国外企业和个人在中国的申请),连续13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4年,深圳市探索建立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模式,采用“一窗接件、专员办理、集中反馈、统一建档”的方式提供服务,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和服务内容,设立绿色服务通道,安排专人负责受理高层次人才认定及引进、培养等特定待遇落实工作,极大地方便了高层次人才办理相关手续。深圳市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更好地服务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年11月1日,是首个深圳人才日,也是《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正式实施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也正式开园,“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核心理念,彰显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求,也让人们看到了深圳爱才、揽才的诚意与魄力。同时,深圳人才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正式开园,这是一家集国家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市场服务枢纽型基地和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产品孵化基地,建有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区、产业园展示平台、全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在线交易和信息发布平台、创客空间、高端人才交流沙龙、人才基金扶持平台等七个平台,入驻机构有中国最大人力资源服务在线交易服务平台“何马网”、首家在国内上市(A股)的猎头机构科锐国际、为境内外企业提供跨境猎头服务的香港金饭碗、纽交所上市的智联招聘、专注于职业白领和精英人士职业服务的“猎聘网”、专注于制造业领域绩效提升与人才学习发展的百仕瑞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专注于人才发展领域专业人士的美国人才发展协会(ATD)等知名机构,形成了统一规范、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截至2017年9月底,深圳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21家,2016年其营业收入总额近138亿元。

纵观深圳人才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理念先进、覆盖面广、标准具体、投入力度大,这是其吸引人才的根本原因。而深圳正是通过人才的驱动,开始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形成了自身发展能力,目前拥有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无人机占全球八成市场份额、机器人产值1年增长6倍,一大批新兴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成果和业绩,也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2016年,深圳GDP达到1.95万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136亿元,增长15%;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今年GDP可突破2万亿元大关。

二、深圳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几点启示

对比我们哈尔滨,近年来一直处于人才外流的状态,今年初制定的《哈尔滨英才集聚计划实施方案》,在人才引进方面相应加大了力度,但与深圳的标准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未来发展的竞争,不仅是区位优势、基础产业、环境资源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将人才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产业领域驱动、住房安居、配偶子女安置、医疗保障、孵化平台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打造形成哈尔滨吸引人才的“国际化名片”和“拳头产品”,继而通过人才的创新驱动,实现哈尔滨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启示之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要营造一流的制度环境。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人才竞争,根本上是制度的竞争。深圳之所以能聚集一大批优秀人才,很重要的原因是特区人才制度较灵活。哈尔滨要扭转人才被动局面,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起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在管理机制上“放权”,让用人单位在人、财、物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在评价机制上“放开”,构建起更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分配机制上“放活”,创造条件让人才“一朝致富”“名利双收”,进而提升哈尔滨对人才的吸引力。

启示之二——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人才是否引得进、留得住,关键看能否让其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以一流的服务环境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會义无反顾地回到哈尔滨、来到哈尔滨,才会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坚持服务至上,瞄准“痛点”、对标一流,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大人才住房供给力度,优化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为人才当好“后勤部长”,哈尔滨对人才的吸引力会更强。

启示之三——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但凡人才,最大的愿望是有大展身手的舞台,最大的顾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人才竞争中,不仅要拼优惠政策,更要比干事创业的机会与平台。要针对符合哈尔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打造一流平台,加快构建更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让各类优秀人才都有机会在此创新、创业、创造、创富。

启示之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营造一流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优化与否,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人才发展。为了集聚更多人才,哈尔滨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才工作。要借鉴深圳经验,研究制定《哈尔滨市人才工作条例》,为人才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特别是针对人才普遍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要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全力保障人才的创新成果和正当权益。

启示之五——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营造一流的人文环境。集聚人才,既要有经济保障的硬环境,也要良好政策的软环境,更离不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圳等你来”等理念深入人心,也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要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才“如鱼得水”,真正让哈尔滨成为人才的“家”,才能让更多人才向往哈尔滨、融入哈尔滨、扎根哈尔滨,进而实现聚人才、人才聚、事兴。

猜你喜欢

哈尔滨深圳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静听花开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