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文化打造高校立体式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2018-03-30董强李洁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建设路径

董强 李洁

摘 要:校史是一所大学成立、发展的真实史料,体现着大学办学特色和精神理念。利用校史文化打造立体式的文化育人形式,有利于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步伐,形成优良文化传统氛围;有利于对青年师生的传统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的宣传教育;有利于增进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推动文化的传承创新。

关键词:校史文化;立体式;文化育人;建设路径

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心、根基和特色所在,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外知名大学,厚重的校史文化是她们最具魅力和传承价值的体现。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 满载着六大名校矿冶学科的炫彩光华,钢铁强国的梦想在这里孕育和成长。建校65年来,学校文化在积淀、丰富和内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凝练出“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文化认同不断巩固,文化建设体系初步形成,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在全社会不断增强。

弘扬校史文化在大学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校史文化是各高校历史传统的积淀、大学精神的承载、文化内涵的映照,是高校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史文化彰显着校园特色和文化底蕴,对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全方位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弘扬校史文化有利于将更多的校史记忆、校史精神和校史符号嵌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核,形成优良文化传统氛围,有利于高校创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空间。

1.弘扬校史文化有利于传承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

校史文化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发展中所积淀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行为方式和教育规范的集中展示,是高校优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精神场所”是传播校史文化的思想阵地,校史馆则是归纳并集中展示学校历史精神的实体空间,其以精神文化为主体,将独特的校园景观、名人名师、校史故事内化于中,能够更方便、更确切地传承和发展高校优秀的精神、情操与品质。此外,长期沉淀而形成的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理念、人才师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一系列的历史凭借,蕴含着学校的发展轨迹,通过总结提炼可以形成宝贵的育人经验,并且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创新,延续校园文化的精髓,为校史文化育人提供保证。

2.弘扬校史文化有利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

高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一所大学内聚性的体现。校史中所展示出来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念,凝聚着一所大学的价值共识。从丰富的校史文化中淬炼提取有纪念意义的校园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筑景观、文化符号、校风校训等,可以展现学校历史的精神传承和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汲取智慧,开拓前行,获得师生情感和心理认可,最终实现对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形成对学校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3.弘扬校史文化有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精品文化活动

以前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学校科学研究和师资配置上,如今文化软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化特色也越来越成为高校比较优势之所在。正如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所言,大学之所以卓尔不凡,不仅因为这些大学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使他们成名的一致性,而且还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独特性。然而,这些独特性即是文化的独特性。学校的精品文化活动要借助校史文化的特色标签:一方面,要紧贴校史文化土生土长的特性,填充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要联系现阶段时代发展的特性,创新文化活动的丰富形式。

校史文化打造高校立体式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大学精神,在于文化;大学文化,重在建设。依托校史文化建设立体式的文化育人模式,其深厚的文化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深层感受和体验。校园的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和文化研究是打造立体式文化育人的新方向,以此为路径探索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价值追求、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深度的文化认同。

1.建设校史馆,开启记忆之门,彰显大学精神之魂

校史馆是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场所,是承接广大师生校友、企事业领导、国际友人、校际间参观访问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要依托校庆等重大活动加强校史馆建设。建设校史馆,就要深入解读学校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建筑主體、装饰风格还是史料文物都要彰显出大学精神之魂。校史馆汇聚了学校大量可靠的历史史料、影像和实物,从学校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校园景貌、科学研究的辉煌成果、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校风校训的绵延传承等,凝练出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大学文化精髓。通过文字叙述、影像记忆、实物展现,以其物化直观的特殊优势,使校史馆成为师生接受校史校情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校史馆建于2007年,时为学校55周年校庆,并于60周年和65周年校庆两次翻新改造。校史馆展示了“钢铁强国”建校的恢弘历程,“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清晰的历史脉络、丰富的档案资料、多样的展示手段,生动诠释了“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校史馆面向全社会开放。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和新入职教职工参观校史馆,让师生深入了解学校历史文化。

2.优化建筑景观,彰显文化符号,加强师生文化认同

建筑景观是大学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大学文化存在的物质载体。一所高校在建立之初就基本设定了以建筑环境为特色的符号,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新增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往往通过楼宇、道路、景观、环境、雕塑等地标性空间设施来反映区域内人群的文化认同,其认同源于“表现了个人或群体对于环境的熟悉感以及作为‘局内人的感知”。这种认同,“既包括个体对空间环境特质的认同,也包括个体通过对‘局内人身份的彰显而产生了对空间中其他群体的认同”。这些文化符号往往渗透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定含义和人文意蕴。其名称也蕴藏着厚重独特的校史情节,它不仅可以鲜活地展示出学校的文化气质,而且还可以让师生校友随时随地感受校史的沧桑变化,激活校史记忆的密码,与历史对话、与大师对话,进而达到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

在学校学子西路南侧,矗立着一幢高低有致的实验大楼,其东、北、西侧被分别设计成为三、四、五层,它就是学校第一座综合性实验大楼—金属物理楼。在这里诞生了中国首个、世界第二个金属物理专业,金属物理楼也因此而得名。我们在讲解学校历史时,经常引用《满井村》一书中的话语:“在这里,中国自制的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装配成功,成为中国电镜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在这里,柯俊、肖纪美、徐祖耀、张兴钤等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靠北侧的入口处依然写着“金物楼”三个字,褪色的字迹依然不断激活历史的记忆。情景交融,让人不禁想起50多年前的老钢院和为新中国冶金材料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学者大师们。

又如:由德国艺术家安德里斯·林穆库斯(Andreas Rinkus)设计、布德鲁斯(BUDERUS)特种钢公司锻造的“七座锻锤”分别安放在七个大洲。赫赫有名的“亚洲锻锤”,于2008年6月19日落户北京科技大学,旨在纪念闻名于世的中国传统特种钢材料加工制造历史和技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布德鲁斯(BUDERUS)特种钢公司将亚洲锻锤作为礼物赠送给学校,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学校长期合作和友好往来的见证。学校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于1979年建立合作关系,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学府第一个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是中国高校国际交流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走在校园中,静静矗立的“亚洲锻锤”,成为校园景观中的标志性雕塑。回追记忆,动人心魄,让师生不禁产生精神共鸣,达到文化认同。

3.丰富第二课堂,孕育文化品牌,打造精品文化活动

为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治学态度、文化素养及价值观念等,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外,健康高雅、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育人的第二课堂。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尤其是优良的校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校史校情,根据学校传统特色,坚持与宣传学校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彰显学校学科特色相结合,孕育校史文化活动品牌。追求专业化和精品化的宗旨,树立鲜明旗帜,打造具有明确导向的校史文化精品活动,吸引师生参与其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校史精髓传播开来。精品活动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只有体现历史精神、时代特征和文化积淀的活动才能够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追求,才能释放活动品牌的真正魅力。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特色。学校全力打造第二课堂育人计划,利用深植于北科大人“求实鼎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加强实习实践育人,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等课程,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一线,积极开展学习、科研和挂职锻炼,继承和弘扬北科大“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闻名于北京学院路八大高校的“钢院舞会”起始于建校初期。每周末,学生们就在宿舍的走廊里举行舞会,随着舞会的热度越来越高,成为京城高校学生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起源于建校初期的校园赛诗会也是当时校园文化的特色之一。学校延续历史传统,每年倾力打造“礼敬中华·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精心设计开展“戏剧节”“星期四人文讲座”“读书读经典”“满井时光”等活动项目,倾情打造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史文化精髓的精品文化育人活动。

4.加强校史研究,展示校史文化,构筑文化延伸空间

校史文化的研究与利用,能够反映一所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的情况。校史研究能够让高校把握教育规律,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校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就是文化价值,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和文化内容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增加和扩大,从而形成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文化核心。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校史研究机构,通過对学校发展历史的梳理和研究,完善校史校情宣传宣讲机制,注重理论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编撰学校文化系列丛书,采集知名校友口述资料汇集成册,拍摄校史剧集、校史纪录片、校园纪实片等,增设校史文化课程,讲授学校发展史。历史要不断研究才能使现实与之相呼应,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站在历史的平台上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构筑可延伸的校史文化空间。

深入挖掘校史故事和校史名人的求学历程、思想精髓、人生故事和丰功事迹,运用话剧、音乐剧等形式,可以推出底蕴深厚、灌注人心的优秀艺术作品。北京科技大学以校史为主要内容,学术大师为原型人物,积极创作《燃烧》《绽放》《奔流》三部曲,充分体现学校核心价值和育人理念,创建了精神层面鲜活的大学校史,铸就“求实鼎新”的思想根基,形成爱校荣校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石新明.满井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艾莉森·理查德.剑桥大学校长:差别与独特对一流大学的影响[N].文汇报,2006-05-28.

[3]曹秀芬,江书平,吕宏玉.高等院校弘扬校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史文化建设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5).

[4]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建设路径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技术文化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