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类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与实践

2018-03-3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师生

李 星 星

(重庆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承担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技术开发和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等工作,是开展课内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主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组成,理论教学是基础,实验实践教学是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1]。在当前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创新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鼓励措施落实在人才创新培养上[2]。以往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3-6]。

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不再满足于走进机房敲击键盘,编写功能单一的程序,或是在实验箱上按部就班完成每项验证性实验。如何保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与时俱进,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得到及时更新,这是高校实验室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物质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在高校学生当中已经非常普及,他们每天都在与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打交道,可以实时获取科技前沿信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好这些先进科技并且运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为了高校实验室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心针对信息类专业实验室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入手,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为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特色实验室、创新实践平台、开放实验项目基金、以及实验室管理运行制度等硬、软件支持。在参与了中心的前期建设、组建和管理工作,结合实验室工作实践体验,论述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以及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 问题与挑战

1.1 实验室管理理念落后、机制陈旧

管理运行机制陈旧,管理理念落后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体现在实验室设置、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仪器设备共享与维护、实验项目开发与更新、人力资源分配与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影响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高校实验室的改革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实验室管理理念在逐步转变,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7-12]。

一直以来,我校实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实验室管理模式,各系(教研室)直接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实验室相对独立,根据实验室规模设有主任(副主任)、专(兼)职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等岗位,并配备相应仪器设备满足专业课实验需要。这种管理运行机制使仪器设备重复采购,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协作困难,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跨学科交叉下对实验室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着学校实验室的发展。

1.2 缺乏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平台

“以特色求发展”应成为普通高校实验室改革创新的共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并对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起到支撑作用[13-16]。一味地搞“小而全”的专业实验室,只会退到原有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模式上去。一个高校,只要在区域范围内,在某学科领域内建设一个行业特色鲜明的品牌实验室,并发挥其面向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教学和科技服务的功能,就能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脱颖而出。此外,缺乏创新实践平台,同样制约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师生进行课外自主实践,需要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场地、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师生有很好的设计作品、创业计划,没有相应条件支撑其去实践,最终都只能变为“纸上谈兵”。

1.3 实践项目开展缺乏管理和激励机制

对所有学生而言,完成每门专业课所设置的实验项目,参加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等,是修满毕业所需学分的“规定动作”。很显然这些实验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但远远不能达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完成一项课外实践项目,教师和学生必须在项目的开发、立项、实施、验收等各个阶段通力合作,在这过程中师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实验室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因此,难以吸引他们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参与到各类课外实践项目中去。

2 改革措施及制度保障

2.1 整合实验室资源,改革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改革需要依托现有师资力量和资源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功能结构,从而建立起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近5年来,在我校实验室改革的总体要求下,学院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推进各项前期工作有序开展。2015年6月,在整合各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内容、规章制度、专(兼)职人员、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心。打破以往按专业设置实验室的模式,以信息学科大类设置实验室,以大类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实验教学内容;在考察国内多所高校,邀请校内外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修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使中心在创建之初,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都有据可依,对中心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中心所在学院统一聘用实验室主任、副主任,以及专、兼职实验教师。其中,专职实验教师除了负责对应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仪器维护以外,也参与中心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仪器设备实行集中化管理,所有仪器设备统一采购、保管、借用、维护,中心每学年制定仪器、耗材的购置计划,避免了仪器的重复采购,保障学生实践环节顺利开展,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2 多方筹措资金,推动实验室建设

中心坚持以信息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为特色,探寻新的发展点,积极建设信息学科领域新平台,创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工程实训条件,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先进的实验室环境。

2015年至今,学院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实践中心建设,争取“中地共建专项资金”等近900万元建设经费,在实验室硬、软件改造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特色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感知创客空间等,构建起高水平的科研与实践创新平台。其中,“交通物联网基础实验平台”服务于物联网核心课程的150多个基础实验的开展,学生可以基于“智能交通设计套件”“智能安防设计套件”等自主设计各种物联网应用项目;“交通综合信息处理与指挥调度控制创新云平台”具备完整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云、大数据平台、桌面云、指挥调度控制大屏系统等模块,实现交通综合信息处理与指挥调度控制;“轨道交通运管与信控实验室”能够演绎行车规则,模拟演示信号故障,实现列车行驶过程中指挥系统和调度系统的模拟训练;智慧感知创客空间专注于激发、扶持师生在互联网+交通、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创业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协助创客产品的市场孵化。

2.3 激励与管理并存,保障创新创业实践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实验室硬、软件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师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与先进科技保持同步,更重要的是保障师生拥有一个“智慧交流,能力施展”的平台,积极加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为此,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并且强化实践项目的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纳入考核奖励范畴,将考核评价的标准细化到实践项目开展的规模及成效。用活实验室开放基金,改变了以往按项目申请金额“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将每年划拨给中心的经费,按照过程管理考核结果,主要包括项目实际开展规模和学生参与面,给予项目支助经费。对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的项目,推荐项目团队或教师申报各级各类奖项。并且,在学生培养计划中设置1个创新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取得,如参加开放实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等。

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和考核。例如,在实验教学以外,每学期由中心公布开放实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教师等信息,并实行全过程管理。从项目选题、实施到结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得到锻炼,每位指导教师都必须和学生共同参与,严格完成项目申报内容。

3 改革与实践成效

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由于中心较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在校内各二级学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中心创建的智慧感知创客空间和智慧交通众创空间已成为我校师生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为我校进入教育部首批遴选的“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获批重庆市级“众创空间”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托现有的实验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中心已获批两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高铁客运大数据客流分析、预测技术与运营辅助决策,桥梁结构状态评估与损伤识别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015~2016年,我校计算机和通信工程2个信息类专业被列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奖数量和质量大步提高,获得更高学历深造资格的学生比例名列全校前茅,被国内知名IT企业录用的学生人数连创新高,连续两年学生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

4 结 语

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成熟,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进步,才能满足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在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室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对实验室的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只有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能力,探索与高校实验室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才能推动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麻辣师生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