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群众工作的思考

2018-03-30马云龙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马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1]。这既是向广大领导干部走网络群众路线发起的号召,又是对领导干部做好网络群众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一、网络群众工作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反映了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应用主体、应用对象及主要应用领域,理解网络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把握好网络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做好网络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

网络群众工作的概念相对宽泛,其实质是“群众工作为体,网络为用”,目的是使群众工作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群众工作形式,提高群众工作效率。

一般而言,网络群众工作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与党的群众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工作范式,是信息化时代潮流下“互联网+”战略在密切党群联系中的具体应用。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群众管理和宣传的网络化,即将线下的群众管理和宣传工作移至线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党务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实现党务工作的数据化管理,同时以网络和新媒体为载体,向群众公开党务,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二是为群众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提供信息化渠道,即将互联网作为接受群众监督和广泛集中民智的技术工具,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网络社交平台与群众交互,群众通过互联网对党和政府的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建言献策,党和政府对群众提出的建议进行分类筛选,决定采纳及应用进而集中民智、凝聚共识,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三是借助网络这个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实现服务群众网络化、专业化,即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精准定位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对群众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网络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

1.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形象化。互联网的运用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形式。首先,互联网融合了多种媒体的功能,能够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有效传递信息。此外,网络能融合多种传播形式,形成更为生动形象和直观易懂的信息传播媒介,以此吸引群众关注,使所传递信息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和理解。其次,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创线上交流平台,建立QQ群、微信群、电子信箱等,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交流互动中来,群众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便于群众实现信息共享及进行利益表达。

2.辐射范围的扩大化和延伸性。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因各种条件限制,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同时照顾到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群众,群众工作所收获的效果与所耗费的高成本相去甚远。网络群众工作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非线性、网状化辐射的优势,消除了行业和阶层间的界限,实现了对各领域、各阶层群众的全覆盖,使得互联网成为更多人民群众进行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成效,降低了群众工作的成本。此外,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推动群众工作的触角向范围更广的人民群众当中延伸,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工作的范围。

3.群众工作所处环境的复杂化。网络是一个开放虚拟的空间,其开放性和虚拟性使群众工作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首先,开放的网络空间在给群众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虚假低俗信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这些负面信息很容易进入公众视野,给群众造成误导,给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增加难度。其次,“非理性网民”的无限无序参与也使群众工作的环境趋向复杂。开放虚拟的互联网为一些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恶意攻击党创造了条件,由于部分群众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上便会产生混乱,进而使我们党陷入舆论危机,导致党组织权威的流失和公信力的下降,威胁到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们党的网络群众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优势逐步展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网络群众工作面临着的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优势

1.创新群众表达渠道,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网络群众工作在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应用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开创了一个新的平台。互联网将传统的科层制模式变得“扁平化”,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可跳过诸多繁琐的环节,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党和最大范围群众件进行精准交互,节省时间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信息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层层失真”。其次,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进行利益表达。互联网的操作简单便捷,对参与者的匿名化处理吸引了广大群众运用匿名身份通过有效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高了群众建言发声的积极性。最后,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群众困难的及时处理。群众在网上留言后,工作人员进行审核,能在线上解决的问题直接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分类转交给相关同部门进行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要追踪问题处理的进度并及时在网上进行反馈,群众对相关服务进行评价,这种“网上留言—网上审核—网下办理—网上反馈—群众评价”的流程提升了相关部门和人员解决群众困难的主动性。

2.推动干部自我完善,密切党群干群联系。网络群众工作在客观上加强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首先,网络群众工作加强了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外部监督,人民群众“线上”提出需求,相关部门“线下”进行办理,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群众的满意程度都会在网上体现出来,从而倒逼领导干部进行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2],推动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其次,网络群众工作保障了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的发声权利,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在民主的基础上推动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最后,网络群众工作为领导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开辟了渠道,便于领导干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从而树立良好形象、得到群众认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为增加党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打下坚实基础。

3.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互联网是我们党准确把握舆情、及时化解风险的有力武器,网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人民群众在网上发表意见、宣泄情绪时能反映出社会思潮和社会发展的动态,社会矛盾在产生初期往往会在互联网上露出端倪。网络群众工作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收集群众的舆情,对舆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及时调整、正确引导,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处于萌芽阶段的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因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或矛盾的长期积累而引起激烈的社会冲突,从而发挥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

(二)网络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1.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错误,知识技能落后,这是网络群众路线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信息化时代,部分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与时代要求产生了明显的不适应。首先,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观念落后,只看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却认识不到网络对于开展群众工作的优势,在做群众工作时仍习惯沿用传统方式,对运用网络群众工作持怀疑甚至是轻视的态度。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在做网络群众工作中未能把握互联网互联互通思维的精髓,不善于同群众双向互动,不能将工作任务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存在“要完成任务,就不能走群众路线;要走群众路线,就不能完成任务”[3]的思想误区。最后,部分领导干部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不匹配,他们虽然能认识到网络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但因自身互联网应用水平低而无法熟练地运用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在遇到问题时不能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处理,反而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通过删帖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强行压制问题,导致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党群关系受损,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2.激进的“网络大V”、“网络意见领袖”及“非理性网民”的出现,使网络群众工作出现舆论引导危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平等、开放、共享的社会信息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网络群众工作的难度。首先,网上存在着较为激进的“大V”和“意见领袖”,他们的思想观点煽动着大批“非理性网民”在网络空间里过分宣泄情绪,大众的无限无序参与容易引发网络舆论危机。亨廷顿曾得出“政治参与的剧增就产生政治动乱”[4]的结论,并用“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的公式进行说明,同样,在互联网领域,“大众网络参与÷网络管理制度化=网络舆论危机”,由于当前我国互联网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因此,在“大V”和“意见领袖”的煽动下,大批“非理性网民”的过分参与可能导致网络舆论危机。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对于网络舆论缺乏敏锐性,在面对错误的思想和恶意攻击时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引导和处理,从而导致错误思想和恶意言论蔓延,错过了引导舆论和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失去了网络话语权,使自己陷入被动。

3.互联网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近年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迅速,网民人数激增。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5],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主要发达国家网络普及率都超过了70%,韩国和日本甚至超过了80%”[6],与之相比,我国54.3%的互联网覆盖率偏低,这阻碍了网络群众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此外,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网信事业呈现出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互联网的覆盖率更低。同时,由于西部地区面积广大、民族众多、人口稀少且分布分散,在开展群众工作时面临的困难更多,亟需引进互联网技术来弥补传统群众工作中的“短板”,但互联网的低覆盖率给运用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网络群众工作没能获得突破和进展。

4.互联网领域法律不完善及商业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曾为规范互联网的使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的自201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加强我国互联网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但这些法律法规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仍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部分地区和单位仍存在工作人员的“懒政”现象,如党政机关的官网更新速度缓慢、更新的内容陈旧,留言板和电子信箱无人管理,不能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商业化的消极因素对网络的侵蚀日益加剧,在利益的驱动下,“三俗”内容充斥着网络,“商业化正在影响着国家对传媒的控制。商业‘底线’正日益破坏‘党的路线’。”[7]最后,对运用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的群众也缺乏详细的规定,导致部分群众在表达诉求、参政议政时产生过激的言论,不利于群众的有序参与和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网络群众工作的基本对策

准确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规律,直面当前网络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握重点,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策略积极应对,这是做好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互联网群众工作素养

提高领导干部的互联网群众工作素养既要求领导干部牢记群众观点,又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推进群众工作。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8]。其次,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网络群众工作的实质,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给群众工作造成的挑战,也要看到互联网为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不断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再次,领导干部要自觉提升运用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网、懂网、用网”,把握互联网的应用规律,坚守思想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充分发挥网络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最后,应建立互联网应用考核机制,把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标准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中来,定期考察领导干部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以此激励领导干部学习网络知识、运用网络技术。

(二)要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9],民心是党最根本的执政基础。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是网络群众工作的终极目标,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群众工作是信息化时代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列宁曾指出:“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10]。中国拥有数量巨大的网民群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努力将互联网打造成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经常上网看看,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及时宣介群众不了解的情况,及时廓清群众的模糊认识,及时纠正群众的错误看法。对于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既要重视“线上”的解答,更要重视“线下”的解决。“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11],网络群众工作还是要把根本点落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使互联网成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使互联网成为走好群众路线的助力器。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精通网络技术和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开展网络群众工作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建立与网信事业相适应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广纳天下英才。对于网络工作人才的培养要舍得费大工夫、下大本钱,既要重视网络工作者的专业实力,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网络工作人才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硬、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党务工作队伍。

(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互联网在全国范围的覆盖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网络群众工作深入发展的物质条件。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及偏远山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努力缩小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在全国的覆盖率。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网络群众工作系统,防止网络群众工作出现碎片化现象,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借鉴运用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提高网络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让网络群众工作发展的有益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五)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工作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工作、建立完整的网络法律体系,是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的种种乱象要求我们尽快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详细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类型的网络工作,建立起一个覆盖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能有效净化网络空间的法律体系,填充起互联网工作领域的法律真空。要注重制定管理群众工作者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他们对网络技术的运用,明确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为群众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规范。此外,要规范人民群众的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网民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清除网络是‘法外之地’这一错误认识”[12],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形成维护网络文明的舆论氛围,增强群众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增强群众的网络自律意识,对于违反网络纪律的群众要依法处理,为培养“文明网民”,打造良好网络生态提供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下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党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深入把握互联网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互联网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推动网络群众工作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运用互联网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使网络真正成为为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工具,成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优势所在。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