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中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解析

2018-03-3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阿尼玛尼姆格雷斯

樊 静

荣格的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是一种超越了时代历史和民族界限的一种非理性心灵存在。它存在于人类心理的最底层而不被人们直接意识到,是人类经验经过无数凝缩和结晶的先验形式和通过大脑被遗传下来的先天心理模式。[1]这种先验形式体现着人类心理反应的普遍一致性和先天的表达可能性。原型意象、神话传说、仪式巫术、梦幻象征、母题、习俗和形象等都可能是原型的表达形式。荣格通过研究发现,代表人格系统的原型主要有四种,即人格面具(the Pers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the shadow)和自性(the self)。[2]

一、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是男女两性意象。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理当中男性的一面,也表现为在女性心中男人的集体形象、那些女性身上所具备的某些男人特征,以及女性的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男性怎样的影响。[3]这些就构成了女性的阿尼姆斯特质。女性的阿尼姆斯多来自于其最早接触的父亲。如果父亲对女孩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女性就会表现出勇敢乐观、真挚热情、沉静庄重的性格特征;如果父亲的影响是消极的,那么女性多表现出冲动莽撞、凶狠霸道、固执偏执的性格。当女性把心目当中的阿尼姆斯形象投射到某个男人身上的时候,他就具有了超越一切的光辉形象,顶着女性用梦幻编制的各种幻想光环,让女性甘愿为之放弃一切,失去理智。

与此同理,阿尼玛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简单来讲,具体表现为在男人心中女性是怎样的形象、男人身上带着的某些女性的特征、男人的性格形成过程受了女性怎样的影响等。每一个男性在他无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女性的意象,这种意象会在日后影响着他对女性的观念与态度。只有在与女人的交往中,阿尼玛才会显现和表达出来。如果母亲对男孩的影响是消极的反面的,那么他就会形成暴躁易怒、优柔寡断、抑郁低落、敏感多疑的性格。此外,男性还经常把自己的阿尼玛形象投射到某个具体的女性身上,因此超自然的无意识便会赋予这个女人,因为阿尼玛的作用她开始对男性有着非常的吸引力,让男性不顾一切为之疯狂。

二、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在《激情》主人公身上的投射

《激情》是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讲的是格雷斯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格雷斯与莫里订婚,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白开水,格雷斯也许会感到舒服,但没有激情。而她与莫里的哥哥尼尔的关系却有点像过山车,暧昧而心跳加速,与之短暂的逃离私奔,最终导致哥哥愧疚自杀,而格雷斯也只能在有生之年远走他乡,孤独终老。

(一)格雷斯的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玛是女性原始意象,是特指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则是阿尼玛的对应面,即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男性的一面。其作用与阿尼玛一样,充当着心理向导的角色,联络着自我和潜意识,是男性与女性相互交往中的参照系。《激情》中女主人公格雷斯身上异常突出地表现了很多男性特质。她3岁时母亲过世,父亲另组家庭,从此便由靠编结藤椅为生的舅舅舅妈带大。格雷斯从小就学会了编结技艺,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学习知识,中学的最后一年格雷斯试着参加了历史、动物学、英语、拉丁语和法语的考试,得到了本来无此需要的好成绩。她还想学物理、化学、三角、几何与代数,这些科目一般认为都是女学生最不易学好的。为了能把义务教育免费提供的东西都全学到手,她甚至推迟一年毕业。为了维持生计,她去酒吧做女招待,她体魄健壮,思想顽固,从来都不受别人看法的影响。[4]因为格雷斯从小在这种无父无母的环境中长大,要想生存下来,她无法像别的女孩子那样散漫地花钱购物,穿衣打扮,被当成宝贝宠着。她必须要让自己强大起来,隐匿自身的女性特质。而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坚强执着、聪明独立、顽固冷酷、深思熟虑、倔强无畏就是她的阿尼姆斯原型的投射。

阿尼姆斯原型在格雷斯身上的投射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女性的阿尼姆斯多来自于其最早接触的父亲,这影响着女性日后的处事方式、行为特征和选择异性交往对象的准则。一方面,女性会沿用父亲的行为方式或处事风格,在生活中表现出强势刚烈的一面;另一方面在与男性的交往中,女性会不自觉地把自身的阿尼姆斯投射到男性身上,这样那些与父亲具有同样特质的男性就会将其深深吸引。格雷斯的母亲在她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另组家庭。父爱的缺失让格雷斯的阿尼姆斯原型出现了畸形发展,导致在她身上表现出了迷失自我和堕落的后果。缺少父爱使得她本身所具备的女性先天对父亲的依恋被外界强行打破,她时时压抑着内心渴望关爱,幻想能够在肌肤相亲中得到心灵补偿的欲望。尼尔为人深沉,嘻嘻哈哈的外表下笼罩着忧郁的气质。他的身体既强壮又灵巧,浑身散发着成熟男人才有的味道,酒香萦绕,霸道温柔,这一切使得格雷斯意乱情迷,无法自制。

荣格认为,既然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异性的某些特征,要想达到人格的和谐平衡,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阿尼玛原型和女性人格中的阿尼姆斯原型在人的意识行为中得到均衡展现。但是原型只是一种潜意识,它是空洞抽象的,只有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它才能受到激发而浮出水面,以意识的寻求或者付诸行动的形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格雷斯的人生际遇使得她缺少这个情境,而过分发达的阿尼姆斯原型被压抑,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尼尔的出现就给她提供一个这样的情境,使得她与尼尔的私奔就顺理成章。在尼尔的诱惑下,她还没来得及真正了解这个人,便把未婚夫莫里抛之脑后,将传统的人伦道德置之不理而跟着尼尔疯狂出走。[5]阿尼姆斯原型备受压抑是她一度觉得失去自我,这个时候尼尔带给她的情感悸动是唯一能够使她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东西,所以她选择毫不犹豫地跟着尼尔私奔出走。

(二)莫里和尼尔的阿尼玛原型

只有在与女人的交往中,阿尼玛才会显现和表达出来。因为母亲多是男性最早接触的女性之一,所以男孩的阿尼玛化身很多都能看到母亲的影子。因此,男性经常把自己的阿尼玛形象投射到某个具体的女性身上,因此超自然的无意识便会赋予这个女人以无比耀眼的光环,让男性不顾一切为之疯狂。[6]因为格雷斯和她们的母亲有着某方面共同的特质,使得兄弟两个的阿尼玛都投射到了格雷斯身上,这也就解释了莫里和尼尔兄弟两个人为什么都对格雷斯情有独钟的原因。阿尼玛这一无意识的原型心理会在男人的一生当中一直暗暗存在,在一些特殊的现实情境激发下,或隐或显地以某种行动或者方式表现出来。尼尔自小父亲自杀,跟着母亲过着如同劳役犯的生活。他的童年也是在哀伤、贫困和被人奴役中度过的,相同的人生经历让他对格雷斯备感亲切,一见倾心。

和哥哥尼尔不同的是弟弟莫里从小衣食富足,享尽父母的关爱,他所幻想出来的阿尼玛原型和格雷斯截然不同,当然就无法理解格雷斯内心的真正想法。而对于莫里,格雷斯似乎一瞬间就能把他整个人都看个透,这个“可爱单纯的莫里,胆怯却很热忱,天真但是很有决心”。这些阿尼玛特质让莫里身上体现出了女性般的顺从和接纳,使得格雷斯觉得他身上缺乏她所梦想的男性身上所应有的阳刚威猛之气,完全不符合格雷斯内心深处的阿尼姆斯原型。跟莫里在一起,格雷斯始终无法在他的周围他的家人中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她永远都是那个被规范化被约束被改造被忽略的一个。

与莫里相反,哥哥尼尔小时候和母亲相依为命使他深刻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博大。后来母亲改嫁,加上一些社会时代和个人的原因,他形成了伤感、孤僻、敏感而又暴躁的个性。他内心深处总是在寻找关爱,渴望温暖和寄托。所以,当他看到格雷斯的时候,他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一方面他在内心的召唤下与未来的弟媳格雷斯发生了关系,另一方面他又无法面对世俗社会的人伦道德而痛苦不已。面对这种困境,他只有寄希望于无意识的救星了。正如荣格所说:“当困境出现之时,无意识中的与之相应的原型将如星座般的自然形成。这一原型因特定心理能量的聚集而吸引人们的意识,从而为人们的意识所感知。”阿尼玛原型本身就是一种期待超越二元对立结构的强烈欲求,它“总是把无意识予以人格化,并赋予它不能取得一致和容易形成冲突的性格”。如果母亲在儿子幼童年对他的影响是积极、有建设性的话,那么他的内心深处就会构建一个积极的阿尼玛;若相反其阿尼玛便是消极的。在小说中说,尼尔的母亲早年因为尼尔父亲的自杀精神很不稳定,神经经常出问题需要进医院休息调养一两个星期才能安定下来,可见母亲对他绝不是什么积极有建设性的影响。所以,尼尔身上的阿尼玛原型便具有一些偏执、孤独、低落和悲观的特质。当遇到一些重大的心理冲击时,那些藏在原型当中的爆炸性的消极的危险力量也随之而出,从而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尼尔无法平衡阿尼玛原型给他带来的悲观心理,在社会传统人伦道德和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夹击下,人格失衡精神崩溃,内心的冲突和分裂状态分化和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他开始担心自己的丑事被公布于众从此无颜见人,担心面对的弟弟和家人自己无法经受住亲情的审判,这也就解释了后来他为什么选择自杀来逃避眼前的一切。

荣格认为,要想改变人类的观点可以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即不从外在而从人类的心理内在来看世界,结果可能就会发现正确答案。用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来观照解读格雷斯、尼尔和莫里的行为轨迹,通过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和情感经历,再次印证了荣格关于分析心理学以及文学人类学的种种论断。也就是说人都是具有双性特质的,兼具男女两性的特点。所谓个体的差异只不过是受到外界影响之后显现出的差异多少而已。如果双性特质均衡发展、和谐统一,个体便走上了圆满之路;反之如果双性特质发展失调、投射不均,因为受到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相互冲突的思想的影响,那么个体将会表现出迷失自我,无法分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和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释放出可怕的消极能量,造成无可挽回的悲惨结局。

[1]容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2.

[2]常若松.人类心灵的神话:容格的分析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向倩.荣格“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基于性别批评视角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4]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

[5]刘文.神秘、寓言与顿悟: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6]崔诚亮.荣格宗教视域下的女性形象[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猜你喜欢

阿尼玛尼姆格雷斯
生活的“胜利者”
阿尼玛卿,常在于险远
摄影《阿尼玛卿冰川》
情谊和嫉妒:《别名格雷斯》中的女性关系解读
自我追寻: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论《激情》的主题
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阿尼玛
伊拉克前国脚:战争改变了一切
冰上惊魂
冰上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