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协同探析

2018-03-29王冬冬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培育协同价值观

陈 沉,王冬冬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同时,总书记还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能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民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大量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为培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是,各类培育路径如何突破自身壁垒,实现协同配合,形成系统效能,更好地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同样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的内涵分析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2]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且已经进入到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常态中。同时,伴随着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因此,无论是从继续推进自身发展方面考量,还是从应对外部挑战方面考虑,都需要在一定社会文化中起中轴作用,为全社会所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价值理念,将“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3]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凝聚国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重要前提。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说文解字》中提到: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调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对于协同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展示:其一,协同是两个以上主体的协同,单个主体不存在协同问题;其二,协同需围绕一定目的展开,无目的的协同没有存在依据;其三,协同是一种过程,是多个主体相互交流、合作的时间历程,也是一种能力,能够对多个主体力量进行整合,使之发挥最大效能。

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对象,积极地争取大学生、赢得大学生构成了这一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情况中,客观存在着各培育路径的“单打独斗”,培育路径间配合不佳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指的是充分整合现有的培育路径,以系统、整体思维嵌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使各类培育路径能够发挥系统效能,以追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大效能。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的必要性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培养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尤其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培养方面,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的挑战加剧,要求改变传统的单一路径培育模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协同配合。

2.1 大学生特点变化,要求实现培育路径协同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在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也产生了多方面的的变化。其一,主体性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点,即较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个性,反对权威,较为普遍地秉持怀疑态度。由于身体、思维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年轻活跃、敢于批判等是造成大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内因;同时,愈发开放的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发展的信息传播手段,也为大学生彰显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支持。其次,道德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态势。“新时期的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和人生追求,出现了人生价值的超前与务实并存、人生目标的多样化与统一性交织在一起”的情况[5]。道德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结构调整引起的社会各阶层竞相表达利益诉求。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受到各类利益诉求的影响,由此产生多样的道德价值观。再次,内心情感丰富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前大学生生活的时代,是开放且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国际政治格局、国内改革开放、自我前程设计、人际关系交往、婚姻伴侣选择等等,无一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6]。这在客观上促使大学生内心丰富情感的形成。但由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不足,并且因在特殊的年龄阶段而缺乏毅力与信仰,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新时期大学生特点所呈现出的新变化,使得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依靠单一路径难以达成预期目标,需要协同多种路径展开系统性培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

2.2 外部环境变化,要求实现路径协同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高度开放的信息化时代,国家间的壁垒已经打破,且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信息传播、接收、存储越来越高效,信息交流频繁。以此为基础,各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交流、交锋、交融更为激烈。改革开放以前,国外思想文化还较难进入中国;当前,各类文化思潮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十分激烈,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已经对社会主旋律构成干扰,各种思潮尤其注重通过影响、争夺青年大学生来增加其话语分量。并且,其争夺大学生的方式多样,手段新颖,效率极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从而争取和赢得大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难以通过某条单一路径完成,而应当确立协同意识,协同多样路径以使之发挥系统效能,产生立体作用。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的原则分析

原则是我们说话、行事的准则,在科学原则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够取得实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究其根本乃是一项人的实践活动,其最终协同效果的显现必然要以一定的原则为前提。因此,对原则的科学把握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需要坚持四个方面的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拥有多种路径,诸如学校、社会、家庭、网络等。同时,路径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则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看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协同问题,需要跳出“单一路径”“单打独斗”的固化思维模式,嵌入整体性思维;需要认识到培育路径协同问题的实质,是通过不同路径间的协同作用,以整体系统方式发挥功能。因此,系统性原则成为路径协同的首要原则,能否坚持这一原则,标志着主体对路径协同问题的认识是否站在科学的出发点之上。

3.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路径间相互协作形成的系统整体,这是能够实现开放的根本前提。并且开放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坚持开放性原则,就要处理好内、外以及内外联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内开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系统整体之内,存在着多条培育路径,它们是彼此开放且互相作用,如若彼此封闭,则不可能形成系统;其次,对外开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整体作为一个系统,对外界同样是开放的,如若始终封闭自身,则不能与外界产生相互作用以吸收先进经验、成果,其发展便会停滞;最后,内外联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系统内的各种路径,与系统外各影响要素处于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状态,系统内、外均动态地借鉴彼此以促进自身发展。

3.3 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即构成系统的结构。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决不是各种路径轮番作用,而是要根据大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多种路径。这其中有发挥主要作用的培育路径,也有发挥辅助作用的培育路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路径系统,这既有助于提升培育的成效,也实现了多路径的高效协同。现在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客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机械、僵化思维,虽然认识到多种培育路径的系统作用,但不能根据培育对象的特点区分路径层次,制约了培育成效。

3.4 目的性原则

目的,即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性则是指人们从事具体实践活动所想取得的结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决不是无目的的活动,相反,这一实践活动有着清晰的目标指向,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其基本价值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扣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这一目的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总体实践,从根本上规定着这一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的困境分析

就客观情况而言,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工作成效还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着理念缺失、制度缺乏、方法缺位三个方面的困境。

4.1 协同理念缺乏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3]”。因此,有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还存在着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的倾向,即主体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单一培育路径上,忽视了各种培育路径间的协同。不可否认,单一路径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仅依靠单一培育路径难以满足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而造成协同理念的缺失,在于大学生生活情境的丰富性与各培育主体相互隔离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维的生活情境之中,这一群体的生活就是多种情境的反复切换,其生活情境是丰富的;但培育主体的实践活动多基于单一情境,各培育主体之间缺乏有效信息交换,因此造成主体视野被限制于局部范围,无法形成整体认识。高校虽然对大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但大学生一进入到社会、家庭、网络等其他空间之中,就会受到各种负面内容的牵制、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短板效应”。

4.2 协同制度缺失

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确立的过程,就是以集中统一的约束力消除实践活动的自发性,追求自觉性的过程。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协同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即单纯地为了追求某一局部目标而产生的协同。诸如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调查,高校与社会两种培育路径之间就会形成协同,但这种协同只实现了局部目标,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真正的入脑入心还存在距离。要消除自发性,就需要有集中统一的协同制度,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这类制度还处于缺失状态。多条培育路径该如何协同,协同应当达到怎样的状态等,目前还是较多地存在于学术界探讨之中,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实现对具体培育实践的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集中统一的协同制度缺失,将直接造成培育路径协同实践的失序,既制约了大学生的成长,更影响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4.3 协同方法缺位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7]方法问题是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问题,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实践活动便能事半功倍。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中,协同方法的缺位直接影响到了良好成效的获取。目前,培育路径的协同问题已经得到关注,培育主体也注意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怎样实现培育路径协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粗放的做法:或是不顾实际,将各培育路径拼凑到一起;或是不加区分、不辨主次,胡乱应用。这些都是科学协同方法缺位的表现,实际上类似做法既降低效率,又浪费资源,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处于盲目状态。必须明确:培育路径的协同是在科学协同方法指导下的培育路径协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形而上学观点制约了科学方法充分发挥作用。

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困境的对策分析

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在系统整体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协同制度的顶层设计,实现协同方法的科学化、精细化,才能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

5.1 倡导系统整体理念,引领路径协同

所谓系统整体理念,就是要在培育实践的过程中,坚持整体思路、系统思维,以各类培育路径为基础,构建起一个系统整体。所谓引领,就是要发挥理念对实践活动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的系统优化,提升整体效能,即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协调、搭配各类培育路径,有重点、有层次地运用多种培育路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中嵌入系统整体理念,就是要改变过去不同培育路径间的“隔绝”状态,改“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杜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观念,提升培育主体视野至宏观层面,搭建起整体视角。与此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坚持系统整体理念并不意味均等使用各种路径,而是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实事求是地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做法。总而言之,系统整体理念是培育路径协同的先导,在实践中坚持辩证系统论,才能形成整体合力,达成路径协同。

5.2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指导路径协同

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制度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从最顶端设计、制定、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制度,能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协同提供根本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如果将全局性问题放到局部来解决,就会产生多样标准。但是作为一个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 “极端重要问题”,它的标准只能是集中统一的。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的制度设计只能从顶层加以解决,从上至下始终坚持和贯彻统一标准,才能形成最大执行力。所以,加强路径协同制度的顶层设计,要在科学原则指导下进行,坚持集中统一与自主灵活的辩证统一。制度的基本准则要集中,而制度执行方式要灵活,从而确保制度的强制力与培育主体自主性的统一。

5.3 实现方法科学精细,促进路径协同

协同方法的科学精细,就是要以科学方法论指导培育路径协同,变更实践的盲目、粗放状态,以契合大学生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要实现路径协同方法的科学化、精细化,首先应注意关照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在形成正确需求认识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解决方法使用问题。当前大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深刻反映出他们的群体及个体特征,这构成了方法的科学合理运用基础。其次,应当十分注意与新技术手段的结合。当前,新的技术手段发展迅猛,这为培育路径协同方法的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新技术手段的融合将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只要正确、充分地利用这种技术优势,无疑将为路径协同方法的创新提供强劲的助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协同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其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的迫切需要,应当进行持续、深入的探讨。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2]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5]汪俊斐,李炯,陈子立,等.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279+289.

[6]温成涛,董雅致.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分析及教育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9-111.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猜你喜欢

培育协同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