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视角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研究

2018-03-29于艺婕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田径课程内容

于艺婕

(长治学院 体育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更好地结合人民健康需求去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未来“竞技体育要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这对学校体育教学也提供了新的方向,高校田径课程改革向竞技化方向发展是必然选择,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对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田径运动项目本身是作为我国优势传统运动项目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竞技性和运动性,但是并没有受到学生广泛的喜爱反倒倍受冷落与倒退,从根本上而言主要是田径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从竞技视角下促进高校田径课程设置,是解决当前田径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践行党和国家关于竞技体育发展精神的根本要求,对促进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代体育是娱乐体育、快乐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高速发展,高校传统的田径课程设置存在着单一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极大程度上消解了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的作用。田径运动从根本上来说是进行其他运动的基础,课程设置安排较为枯燥乏味,田径课程内容传统落后、更新速度较慢,使得学生对田径运动热情较低。

1.2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相脱节

普通高校在传统田径课程设置中高度重视运动等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活动主要以短跑和长跑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作为我国优势传统体育项目来说,田径课程设置过程中不能丢弃传统的、优良的东西,加强学生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把握好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相脱节,严重影响了田径教学质量。

1.3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兴趣不符合

田径课程设置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使得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个性鲜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明显落后于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 竞技视角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的思路与措施

2.1 竞技视角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的思路

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田径课程科学设置最终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旨在增强学生个人的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作为普通高校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可发展学生最基础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以及形成终身的体育精神。这也是大学田径课程设置与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田径的区别,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通过田径课程与运动还需要加强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会竞争意识、品德素质等培养,在合理安排田径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以田径课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加强对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等的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设置田径运动课程,可以将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技能及体育精神要素加以整合,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田径教学任务,也可以促进教学改革。

以竞技性为导向促进田径课程设置不断优化。新形势下竞技体育的发展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大学生普遍上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与竞争意识,未来社会和工作中也将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田径课程设置要坚持以竞技性为导向,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田径课程设置要注重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课程设置要把握好新课标要求,以大学生体育技能培养为导向开展全面性和综合性课程设置,并落脚于大学生社会生活不断优化田径课程教学体系。

2.2 竞技视角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的措施

(1)增设竞技田径课程内容。

从高校田径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包括200米和400米短跑、800米与1000米中距离跑、1500米长跑、跳高、跳远几个主要项目,具体可以细分为跑与跳跃两个部分。但是,田径运动其实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在内的40多项内容以及各个部分组成的全能运动。田径运动项目具有明显的竞技性,要增设竞技田径课程内容,就必须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需要挖掘田径运动中所包括的新课程项目。要保留高校传统的、经典的田径运动课程,但在竞技视角下要增设田径课程内容,还必须综合考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与场地情况、体育师资力量情况等,将容易开展的、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锻炼的比如跨栏跑、接力跑、障碍跑、竞走、标枪等内容加进来,为丰富高校田径课程内容创造条件。

(2)调整田径课程内容。

高校并没有开展专门的田径运动课程,而是依托于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进行课前训练,课程内容以慢跑为主,在体育选修课考核时综合考察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中距离跑以及跳远能力。因此,各个体育课程在安排田径运动课程过程中,应该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专门的课程设置,或者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配合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项目,田径课程内容体系要得到优化必须挖掘新的项目与体育选修课内容配合,将田径运动长跑、障碍跑、推铅球等内容与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网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等球类运动体能训练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与灵敏反应素质等[1]。田径运动项目作为单独课程设置开展要注意课程内容及其项目的多样化,与其他体育专业配合使用要注意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坚持以竞技为导向促进田径项目与课程内容的删减和调整。

(3)增加竞赛性教学内容。

田径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具有竞赛性质的短跑、慢跑、长跑、跨栏跑、接力跑、障碍跑、马拉松、竞走、跳高、跳远、推铅球、标枪等内容,通过课程内容延伸来拓展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合理安排竞赛性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2]。因此,田径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增加竞赛性教学内容,通过分组教学法促进学生合理分组,进行小组各项运动报名和比赛,实施小组淘汰制,每个项目再由小组比赛进行,让学生在比赛中去接受田径运动知识,并通过比赛去检验自身的田径运动能力、技能水平与身心素质等,真正实施以“赛”代“教”的田径教学模式。

(4)举办竞技田径活动。

田径课程设置离不开竞技性和对抗性,要加强田径比赛和活动的开展,为促进田径教学改革创造条件。要积极开展体育运动会,以短跑、慢跑、长跑、接力跑、障碍跑、马拉松、竞走、跳高、跳远等常规项目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加强小组田径运动项目竞赛,以学校运动会为载体促进各个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竞赛,以专业运动比赛为载体促进集体田径运动项目竞赛,或者加强普通高校之间的合作,实施带动学校之间的田径运动会与竞赛,加强田径运动能手、优秀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马拉松赛事,以及更高一级的田径运动会等。举办田径项目竞赛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田径运动的内在规律,具体细分为走、跑、跳、投四个内容环节,同类项目运动与竞赛进行,以活动带动竞技性田径课程设置。

3 结语

当前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着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相脱节、与学生学习兴趣不符合等问题,竞技视角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是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田径教学改革、发挥实效的重要途径。田径课程设置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市场需求与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要增设竞技田径课程内容,调整田径课程内容,增加竞赛性教学内容,举办竞技田径活动,坚持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