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

2018-03-29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教练员

佟 伟

(1.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长治医学院 公共体育部,山西 长治 046000)

体能训练是田径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田径领域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体能训练的目标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训练依据主要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肌肉分布、生理学指标及训练指标等内容。文章对田径运动体能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今后田径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持。

1 田径运动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在田径项目中,体能训练与运动员竞赛成绩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科学化、合理化的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可以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从而被视为田径运动的发展支柱[1]。为了让体能训练在田径运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教练员需要根据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

2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特点

2.1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整体性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需要以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围绕运动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以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设置,不仅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速度及力量等专项身体素质,还是运动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

2.2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为保证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有效性,教练员在训练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实时监测,必须要参与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全过程。另外,可以通过不同子项目的训练,有效提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例如长距离与短距离交替的阻力跑训练是现阶段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过程中常用的训练方式,通过此种训练方法,有助于提升田径运动员下肢肌肉的速度与爆发力。训练方法的系统化可以被看作是田径运动体能训练针对性的反映[2]。生理机能、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是人体机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上述因素入手,对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体系进行完善,也有助于提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2.3 体能训练理念的科学化

训练理念的科学化是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新特点,为提升田径训练的训练效果,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应用于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以田径运动中的跑步训练为例,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研究结果,人体跑步时的力量多来源于大腿1/3以上至肋骨以下的身体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让教练员正确了解跑步动力结构,进而在调整训练方案的基础上提升田径训练科学性。

2.4 体能训练项目的独立化

就我国田径训练的现状而言,传统的项目教练团队已经被以专职体能训练专家为主的新型教练团队所取代。新的教练团队中的专家级教练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扎实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体能训练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在田径训练领域,专职体能训练方法已经在很多项目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5 体能训练强度的专业化

用力特征、人体力学结构与能量代谢特征的结合是现代化体能训练的主要特点。为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田径运动日常体能训练的强度往往高于实际比赛的强度。加强训练强度的专业化,可以让运动员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水平。

2.6 体能训练趋势的个体化

一般情况下,个体化训练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运动员的个体运动技术特点;二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三是运动员的动态特征。个体化训练在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2.7 体能训练手段的专项化

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式需要建立在生物力学特点的基础上,教练员需要从运动员身体结构的用力特点、力学结构及身体机能能量代谢等方面入手开展训练。超速度、超等长与超负荷训练手段的应用,有助于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以全年多周期训练为主训练方式的应用,可以在降低技能训练内容与训练时间基础上,促进运动员训练效率的提升[3]。上述训练方法的运用也表明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具有训练手段专项化的特点。

3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主要措施

3.1 提升体能训练的强度与质量

高质量与高强度是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运动员只有在充分掌握各种技术动作以后,才能在最大限度提升自身体能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竞技成绩的提高。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身体肌肉力量的强化,也可以在优化运动员肌肉组织结构的同时,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体能训练质量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为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进而对运动员动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可控性进行强化。

3.2 合理分配间歇时间与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的适度提升是增加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可行措施。在训练强度不足的情况下,速度的降低与热强度的上升会让运动员因超负荷运动而产生劳损。教练员在田径项目体能训练中可以适当添加冲刺训练项目,强度一致的重复训练与加强呼吸系统的训练之间的有效结合,也有助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提升,以便在合理分配训练间歇时间的基础上提升训练强度。

3.3 注重运动员技术动作控制训练

在田径项目中,一些成功的运动员往往具有较为突出的技术特点。除后天训练以外,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结构、个人喜好及他们对动作的理解等因素也可以被看作是技术动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较为固定,但是运动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优秀运动员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在技术动作方面表现出灵活性的特点,也需要具有良好的细节感知能力,单纯注重技术动作标准的训练模式在实际技术训练阶段并不能满足田径运动的训练需求。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技术动作需要符合生物学规律,技术动作与运动员自身实际特点之间的结合,也是田径体能训练的基础。

3.4 注重专项训练与体能训练的融合

在体能训练中,专业训练理论方法的灵活运用,可有效提升训练效果。根据训练类型的差异性,体能训练可以分为一般性训练与专项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在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教练员需要注重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保证一般性训练的基础上开展运动员专项训练,是有助于科学化的田径训练体系建设的措施。二者之间的结合可以降低田径训练的枯燥性,也可以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进行有效检验。针对实际训练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教练员需要对体能训练在实际训练项目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关注,以保证训练效果。

3.5 注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组合训练

技术训练在现代田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田径技术训练的实际情况,注重体能的分配与应用的训练方案有助于田径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一般情况下体能训练侧重于运动员自身的实际特点,技术训练偏重于某个技术专项。技术训练多以个人为单位开展,在技术训练实施以后,运动员需要对技术要领逐一掌握以提升自身的实际水平。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注重实际训练阶段的训练效果,注重不同技术动作的组合训练是巩固训练效果的可行措施。以田径运动中的跳远运动为例,动作衔接在比赛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4]。教练员在训练阶段注重运动员跳远动作的连贯性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升,过于追求运动员的腾空速度,可能会给田径训练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铅球运动中,运动员动作的衔接性与连贯性也是教练员需要关注的内容。

4 结论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注重训练的整体性与专项性的有机结合。在田径体能训练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为运动员量身设计科学有效的阶段性体能训练计划,在提升训练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体能训练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