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

2018-03-29盖王芳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舞者舞蹈身体

盖王芳

(长治学院 体育系,山西 长治 046011)

体育舞蹈表演中的优美舞姿、独特风格、欢快柔美的音乐构成了其重要的美学元素。从我国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发展现状来看,许多选手往往表现出重技术轻艺术情感表达的现象,从而导致舞蹈作品失去原有的灵魂,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阻碍着我国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提高对音乐的认识,包括生活情感的传达,才能提升舞者的舞蹈水平,提高舞蹈作品的艺术表达力。

1 体育舞蹈表演意识的界定

1.1 概念

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活动的主观印象,也是人们自我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表演意识是指在一定的表演情景下根据不同的剧情所展现的自我内心意识的引导和能动的展现。

体育舞蹈是以自我情感展现为主、身体动作展现为辅的运动表演项目,并结合双人或集体配合为主要形式的运动项目。根据体育舞蹈的表演风格和技术结构特点可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项群,共十个舞种。现如今,体育舞蹈在我国已发展为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和较强的技巧性的竞技性体育项目。

1.2 特点

体育舞蹈表演意识主要包括:高超的舞蹈技术水平意识,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准确的情感流露。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者不仅需要高超的舞蹈技术水平,还需要与舞蹈表演意识相结合,只有将各种技术与表演意识加以融合,舞蹈的感染力、艺术表现力才能真正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2 体育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人的主体意识影响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体育舞蹈的表演意识同样在体育舞蹈表演或体育舞蹈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表演意识构成体育舞蹈塑造的灵魂,体现了体育舞蹈中舞者内在情感活动,可以很好的感染观众,使人们真实的感受它的艺术魅力所在!例如:伦巴舞中,男女伴之间的爱恨缠绵、若即若离的艺术表达,使观众深受感染。牛仔舞中,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男女伴之间诙谐的挑逗及配合,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尽显生活的欢快愉悦。

3 体育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策略

3.1 身体姿态的培养

3.1.1 协调性

在体育舞蹈中,良好的协调性是舞者表演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基础,但是良好的协调性是建立在长期对于同一舞蹈动作的练习和组合套路中的融合衔接上的。对于一个组合技术动作的学习,初学者应首先逐个分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多听音乐,欢快的音乐旋律会带给我们的身体以律动感。当我们处在欢快的心境下,动感的音乐会让人们有一种想动,爱动的心理冲动。自由忘我的跳动就是一种身体形态的展现和培养。其次,体育舞蹈以芭蕾形体为基础,体育舞蹈与芭蕾形体均对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延展性等有很高的要求。再次,就是情绪的律动。舞蹈表演可以看作是舞者自我内心的表达,是自我情绪通过肢体的表现。所以在平时多听多练的同时,要学会有意识的培养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将它融入到舞蹈中。

3.1.2 灵活性

在灵活性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身体部位,选择性进行系统拉伸,例如∶头部的不同方向旋转、甩头练习,肩胛骨上提、下沉,肩部、胸部的抖动等。有规律的进行训练,并根据不同程度的表现进行周期性的强化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掌控和表现。其次,在练习肢体动作的过程中,注意呼吸的调整和配合,尤其在拉伸过程中,保持心情舒畅,呼吸缓慢均匀,时刻放松肢体肌肉,切勿刻意强求。除了以上训练培养技巧之外,还要加强肢体抗阻力的训练。通过阻力训练,会加强自身力量并能减小阻力产生的影响。先由低强度低频率的阻力训练,逐步提高到高强度高频率的抗阻训练,既可以提高身体灵活性,同样可减少在训练、表演高难度动作过程中受伤的风险。

3.1.3 控制性

在舞蹈中,舞者通过静力性的收缩产生足够的肌肉力量,控制诸如头、颈、肩、手臂、躯干、腰胯、大腿、小腿、脚踝、脚掌等身体各部分环节,以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和相对稳固的身体重心,使身体各环节处在一种紧而不僵的自然状态,并且形成以腰胯为中心的“整体重心聚焦”,或者说“二人合力中枢”。如果舞者身体各环节肌肉力量不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好身体各部分。那么,在舞蹈运行中,舞者的身体就可能会出现撅臀、挺腹、松背或者驼背等不良现象,男女舞伴自然也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合作。比如华牛仔舞中随着快节奏的屈伸弹动,但是要求身体上段保持平稳;华尔兹中,男女伴在全程舞蹈行进中,不论变换任何方向、任何动作,上半身依然要求保持稳定。可见,身体的控制技术既是体育舞蹈的审美要求也是摩登舞的技术要求。

3.2 舞台习惯意识的培养

首先,在培养舞者学习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舞者的自信。一个人对舞蹈的自信表现的是舞者对自我的肯定和对追逐舞蹈坚定的信念。其次,舞者在学习和练习舞蹈技术动作过程中,无论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独处一地,都必须有舞台意识,那练习场地就是舞台,课堂就是舞台。我们要将每一次舞蹈技术动作学习和练习都当成是一场表演,面对的是台下无数的观众,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要要求自己按照舞台表演的要求去完成。要做到真正的“心中有舞台,心在舞台上”,通过反复的训练,养成舞台表演的习惯性意识!最后,通过不断的提高和训练,让舞者树立敢于吃苦,甘于为此付出的精神和习惯,为未来登台表演奠定扎实的基础!

3.3 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一支舞,如果只有高超的舞蹈技术,没有音乐,那就只是舞蹈动作,不是舞蹈。只有结合舞蹈的旋律及节奏感,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实现舞蹈真正的展现!我们在学习舞蹈技术动作表演的过程中,就必须融合音乐,使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完美结合!这样的表演看起来才会更加节奏分明,层次分明!对于乐感的培养,我们对舞者的要求也不同,初学者的舞蹈练习必须先采取简单的舞蹈技术动作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进行结合练习,以培养我们对乐感的理解和感悟。当达到一定要求后,通过给舞者营造特定的环境,配合音乐去感受乐感和节奏感的不同把控!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者,则应具备伴随着音乐的旋律,顺着音乐节奏的指引,通过身体动作的自然协调来完成优美的舞蹈表演,从而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以此来感染裁判和观众!

3.4 情感艺术的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展现生活。每一支打动人心的优秀体育舞蹈作品,都以舞者对其创作的情感作为支撑,蕴含着舞者丰富的情感!有悲壮的,有欢快的,有凄美的,有柔情的等等!都是通过舞者自身内在身体的运用并且通过动作技术的展现!但是要想做到真情实感的流露,需要我们走进生活,融入到作品的背景生活中,感同身受地的去体验,去感受,去表达。真正意义上把舞蹈当成自己内心的表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传达到观众的心里。比如:桑巴舞中人们高亢激越、热情似火的表演,男女伴激情火热、情节大起大落的震撼感,使其具有独特魅力!同样在学习创作的舞蹈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我内心世界的寄托和表达,或喜或悲,或恨或怨,融入到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中,融合音乐的旋律,引导舞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启发他们酝酿表演的激情,进行体育舞蹈的表达,所展现的画面传达到观众和评委的内心当中。

因此,在学习或表演中,必须在充分把握体育舞蹈作品情感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舞蹈动作、技术技巧来展现作品丰沛的情感,让观者在舞者的表演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意义上从内心感受到体育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

3.5 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个舞者唯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体育舞蹈本身既是一种文化,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素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只有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境,才能充满情感的进行舞蹈表演。

不同的文化层次对体育舞蹈表演展现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文化的加深,使得舞者对世间百态会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所要塑造的表演人物内心会有着更多真实的感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并改变着舞者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对人物的处理和表现。因此对于舞者来说,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舞蹈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充实了舞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我们文化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塑造人物的真实展现,我们的肢体动作才不会程式化。只有这样,舞者的舞蹈才能富有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打动观众的内心,进而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4 结语

对于体育舞蹈表演意识的探究,让我们认识到,一门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必不可少的是舞者对自身的理解和对舞蹈的融入,并结合人物的设定运用意识与肢体内在、外在的配合,完美的表达人物本身的情感的传达。只有在基础训练达到熟练的情况下,根据音乐旋律的引导,运用自我意识对身体的感知、情景的环境、人物情感的流露、节奏的把握等,以完美的传达艺术感染力和人物性格的真情流露。

猜你喜欢

舞者舞蹈身体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刀尖上的『舞者』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