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2018-03-29荀思杭杜天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标牌马拉松赛马拉松

荀思杭,杜天华

(皖南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自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国家46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市场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的发展目标以来[1],体育消费的升级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治与经济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马拉松运动因其参与门槛较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中国田协副主席、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在报告中指出:我国马拉松运动蓬勃发展,“奔跑的中国”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常态,“全民跑马”已成为中国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

1 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开展现状

1.1 赛事数量井喷式增长

近几年,全国多个城市兴起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潮,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通过中国马拉松官网查询得知:2014年我国官方注册的马拉松赛事达51场,2015年增至134场,2016年翻番至328场,且未经过官方注册的赛事还有200余场,2017年全国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超过500场,仅2017年12月3日一天,全国就有张家港国际马拉松、上饶国际半程马拉松、海南万宁滨海半程马拉松、金融街巽寮湾半程马拉松、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马拉松、深圳宝安国际马拉松、揭阳国际半程马拉松、第十二届南宁国际马拉松、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奥跑中国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众路跑全国系列赛(赤水站)等10场城市马拉松赛事开跑[3]。

1.2 赛事水平实现飞跃

赛事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赛事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主要体现在2014-2017年,我国获国际田径联合会和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标牌赛事数量逐年增加。

1.2.1 国际标牌赛事数量逐年增加 2014年我国国际标牌赛事共有6个,其中金标赛事4个,为北京、上海、厦门、扬州马拉松;银标赛事1个,为东营马拉松;铜标赛事1个,为兰州马拉松。2015年我国国际标牌赛事新增1个,重庆马拉松首次被国际田径联合会认证为铜标赛事,我国国际标牌赛事达到7个。2016年,我国共有10个国际田联标牌赛事,其中金标赛事5个,东营马拉松首度跻身国际金标赛事;银标赛事2个,兰州、重庆马拉松由铜标赛事升级为银标赛事;铜标赛事3个,为广州、杭州、太原马拉松,均为新增铜标赛事。

1.2.2 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数量增加 根据马拉松官方网站查询得知,201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标牌赛事有5个,且均为金标赛事;2015年获得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标牌赛事30个,其中金标赛事14个,银标赛事6个,铜标赛事10个;2016年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44个,其中金标赛事20个,银标赛事13个,铜标赛事11个;截至2017年11月30日,已进行的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标牌赛事33个,其中金标赛事14个,银标赛事3个,铜标赛事16个。

1.3 特色项目层出不穷

马拉松运动在项目设置上主要有全程、半程和10公里三种形式,然而,相较于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马拉松赛事,赛事组织方越来越重视赛事的娱乐性因素,制订了一些适合于各层次水平参加的项目,如:迷你马拉松(5KM、10KM)、亲子马拉松、长城马拉松、情侣马拉松、油菜花马拉松、沙漠马拉松、航空主题马拉松等特色马拉松项目,并越来越受到广大跑步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

1.4 全民参与热情高涨

马拉松赛事已遍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热爱,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少则三四千,多则三四万人,且报名情况往往是“一票难求”,如:2017年北京马拉松参赛名额为30000人,而实际报名人数98687人,中签率30.4%。据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约有90万人次参与了马拉松赛事,2015年这一数据达到150万人次,而2016年我国马拉松参赛人次为2796175人次,创下历史新高[4]。

1.5 社会力量参与办赛

“马拉松热”还表现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超过1300家企业赞助了马拉松赛事,涵盖了餐饮、住宿、汽车、银行、房地产、保健品、运动饮料、体育用品等行业[5]。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非长久之计,因而政府将目光转移到社会资源上来。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证实马拉松赛事是可以盈利的,吸引更多的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赞助取得赛事的冠名、宣传等权利,对企业进行推广,更加积极地参与马拉松事业。

2 我国城市马拉松快速发展的原因

2.1 经济基础的支撑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5000美元时,其国内将出现诸多城市积极承办马拉松赛事,迈入全民路跑黄金期的现象,称之为“马拉松赛事现象”[6]。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验证,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于2011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在这一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540美元,超过国际经验的5000美元。201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866美元,已达到国家休闲社会的经济线,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向精神需求和更高层次的体验性需求转变,体育运动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马拉松运动因其门槛较低、体验性较强的特点,短时间内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2 全民健身的普及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明确提出,在这五年里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到2020年实现每周体育锻炼1次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的发展目标[7]。在此背景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既满足了群众体育锻炼的内在需求,又积极响应了全民健身政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7]。

2.3 城市名片的催化

城市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城市群众在赛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素质、精神面貌,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自2015年开放赛事举办审核机制以来,几乎所有城市都在着手准备自己的马拉松赛事,既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跑步爱好者的需求,又是基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层面来展示自己的城市名片。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可以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更能展现城市的气质,凸显城市的魅力。城市马拉松赛事,其意义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跑步爱好者的盛会,是马拉松文化的盛世,是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于一体的城市节日[8]。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展示城市品位与形象,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马拉松已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荣誉感和凝聚力的助推器。

2.4 政府部门的放权

2014年国务院发布取消商业性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政策以来,大大简化了体育赛事的举办流程,降低了体育赛事的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马拉松赛事当中。该政策实施后,我国马拉松赛事由2014年的51场,2015年增加到134场,2016年翻番至328场,在尚未结束的2017年,全年举办的各类马拉松赛事保守估计不下500场。

2.5 跑步软件的流行

近几年,几乎每一个跑步爱好者都习惯用手机APP记录、分享自己的跑步动态。国内目前流行的手机跑步APP主要有悦跑圈、咕咚、NIKE+、乐动力、益动GPS、虎扑跑步,这些手机APP为跑步爱好者记录跑步数据,测评跑步成绩,分享跑步动态,让跑步变得简便易行,利用软件的好友功能约跑,让身处不同城市、不同地点的人们进行比赛成为了可能,真正让跑步成为了一种时尚,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跑步这项运动,为马拉松运动培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3 我国城市马拉松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赛事同质化严重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马拉松赛事不仅数量少,且赛事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赛事仅仅是简单的抄袭与复制,缺乏创新性。纵观近几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在项目设置上主要根据距离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而在马拉松运动开展较好的美国,开设有“海军陆战队马拉松”“迪士尼乐园马拉松”,甚至还有“慢动作马拉松”等主题各异的马拉松赛事,为跑步爱好者提供不同的赛事经历与体验。反观我国,虽有一些地区推出不同主题的马拉松赛事,如:山地马拉松、冰雪马拉松、沙漠马拉松等,但仅仅停留在场地类型的不同,并未给参赛者提供全新的参赛体验。

3.2 功能定位较为单一

相比其他运动项目,马拉松赛事举办门槛低、群众基础好,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赛事大多因其能够吸引大量的参与者,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和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新闻的报道、媒体的曝光,起到增加城市知名度、推广城市名片的效果。当前我国大多数马拉松赛事还是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模式运营[9],举办赛事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赛事功能主要聚焦于城市名片的推广,而忽视了赛事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导致赛事开发动力不足,政府办赛色彩浓厚,功能定位单一。

3.3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是一项十分庞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有效运行。但近些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常常曝出不和谐的声音,如2015年由海口市人民政府主办、某房地产企业赞助的马拉松赛事导致该市多条道路拥堵、交通瘫痪,被评价为“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2016年南京马拉松赛因路线引导出现失误,导致第一集团选手集体跑错路线的问题;2016年武汉马拉松出现了大范围参赛选手受伤,医疗设备紧缺、救治不及时的情况。这些现象反映出我国马拉松赛事组织运营水平、路线规划、医疗救助、后勤保障、志愿者服务都有待提高。

3.4 群众基础仍需提高

一方面,尽管我国马拉松参赛人数由2014年的90余万人次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近280万人次,但与我国总人口规模相比,参与人群所占比例较低,而在这近280万参与人次里,有诸多跑友参加了多场赛事。另一方面,赛事举办城市本土群众参与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对赛事的参与和投入两方面。有些人认为举办马拉松赛事劳民伤财,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如封闭道路,堵塞交通,赛后垃圾成堆,影响市容等。在城市积极营造赛事氛围时,群众的响应度有限,不利于城市名片的推广,对城市文化的宣传效果有限。

3.5 市场认同有待提升

近几年我国推出了大量的马拉松赛事,赛事数量的快速增长稀释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也降低了赛事的赞助价值,使得赛事对赞助商的吸引力降低。曾有赞助商做出评价:“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马拉松,开始变得泛滥了。我们更愿意去做一些面向消费者的,有深度的、系统性的沟通和传播,而非一次性的集中体现”。在赛事质量未得到有效提升的背景下,马拉松赛事的市场认同还有待提升。

4 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明确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

当前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同质化严重,严重影响了赛事品牌和价值的提升。因此要重新梳理并明确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定位,不应一味的模仿与抄袭,而应明确赛事主题和特色,重视与本土的融合,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赛事定位,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马拉松赛事。

4.2 多元化赛事功能

城市马拉松运动不仅具有推广城市名片的政治功能,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经营好一项马拉松赛事,可以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马拉松赛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此机会向外界展示城市的精神面貌,并通过赛事塑造城市的体育文化。

4.3 提升赛事运作质量

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参加马拉松赛事更加注重赛事的服务和体验,提高赛事运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主管部门的赛事组织、监管、协调能力,马拉松赛事规模庞大、体系复杂、主体众多,需要主管部门进行科学组织、严格监管、有效协调;第二,提高主办方对外包主体的甄别能力、选择能力和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对承包主体的监管和考评机制,选择经验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机构进行合作。

4.4 提高赛事服务质量

首先,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和保障,对参赛选手进行严格的体检,购买意外保险,配备专业的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其次,调动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城市马拉松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过往办赛经验表明,当地居民对赛事的不满和抱怨主要源于赛事的参与度和融入度不够,应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比赛和赛事志愿者活动,增加群众参与感,既能提升居民对赛事的热情,又解决了赛事志愿者人力短缺的问题;再次,对服务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以提高赛事的服务质量。

5 小结

自1981年秋天,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马拉松赛事在北京鸣枪开赛以来,中国城市马拉松历经30多年的艰苦耕耘,不仅获得国际田联的广泛认可,得到各级城市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创造了全民跑马的良好局面。城市马拉松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提升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马拉松运动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资点。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展示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赛事的同质化,过多的抄袭与模仿,导致赛事缺乏创新与驱动力,掺杂着明显的功利性因素,这些问题既值得组织者深思,也值得后来者借鉴。作为参与者,积极参赛的同时要量力而行,作为政府和组织部门应大力支持马拉松事业,不要一味模仿,追求数量,而是从根本上提高赛事质量,努力打造有特色、高质量的马拉松赛事。

猜你喜欢

标牌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禧玛诺全新一代XTR M9100 为山地越野赛、长距离耐力赛和马拉松赛车手而生
标牌如画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一起来跑马拉松
某微型客车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