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建构刍议

2018-03-28李继萍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应用型特色

李继萍

(晋中学院 图书馆,山西 晋中 030600)

一、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学习研究中心,为高校提供教学科研的智力保障和信息保障。根据教育部教发[2015]7号文件“普通地方高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要求,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转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在资源构建也应当突出应用型的特点,其遵循的构建原则是:围绕学校转型,突出实践能力;结合地域特点,凸显地方特色;结合专业设置,强化重点学科;为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资源。

二、应用型大学图书馆资源构建探析

(一)凸现馆藏地方特色

1.特色化地域文献

“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研究利用价值的文献。”[1]它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活动变迁的大百科全书。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语言风俗,形成了地方特征浓郁的文化,也形成了内容广博,种类繁多的地方文献资源。譬如一些历史古籍、省市县志、原始舆图、碑刻拓片、家谱家训、人物传略……这些文献资源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当地的地貌物产,风俗民情、历史沿革。经济和文化是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和文化发展政策时,首先要考虑本地区地理优势、经济基础、人文特点、文化传承等,这些文献资源都极具指导性、实践性。

随着普通高校应用型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地方文献的依赖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借助各种渠道挖掘采集、分类收藏具有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地域特色明显的文献资源,依据目录学、文献学、档案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行政决策的重要参考,为当地企业经营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建设助力。[2]

2.馆藏文献的实践性

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试图对已有的文献资源通过分拣、摘要、综述等方法形成二次文献,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步建立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性的专题库。譬如建立以产业或企业商情为主题的产业特色数据库,对服务地方经济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宁波工程学院图书馆,就建立了“化工特色数据库”,“网站总访问量超过27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为2000余人次,年均服务企业10余家”,在服务地方、服务企业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3]以我院为例,可围绕“晋中文化生态研究”“晋商文化研究”“语言与文字应用研究”“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等研究课题搜集开发相关的文献资源库,形成了自己具有实践性特色的馆藏。

3.馆藏结构兼容实践性与学术性

一方面是收集和传承文化遗产,为地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或者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决策、企业的发展等提供资源借鉴,参与到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建设序列中来。另一方面,出于高校本身具有的研究需要,这些文献资源是服务于高校科研项目或课题的,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因此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应该既具有实践性特色,又具有学术研究的用途,是二者的兼容。

(二)突出学科特色

1.资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普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和新的专业培养方向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服务应用型、职业应用型、复合应用型等专业应用型人才”[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性教育和应用型教育的相结合。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构建时,要围绕课程设置,突出学科特色。选择与学科设置密切关联的信息资源采集,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动态需求。

2.建立特色鲜明的学科分馆

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按照专业分类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建立学科专业分馆。[5]学科分馆的建立一方面将馆藏的学科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整合、录入,形成新的学科数据库,通过学科导航、课程导学,为学科用户提供集成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步骤,最便捷的途径获得最大效率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科馆员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透彻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学科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发现用户的动态与方向需求,购买优质学科数据库,进而推送快捷、精准、价值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应用型高校的读者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文献信息。

3.满足“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既具有学科专业理论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是与“985”“211”等重点高校重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的读者群体最大的不同。图书馆在资源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读者多方位的信息需求,注意文献信息的多元性,既要满足教师学术研究的深度,还要满足“双师型”教师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广度。

(三)强化重点学科资源

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是衡量其办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文献信息资源是学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成果不断创新的基础,构建富有特色的重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

1.探触学科前沿,确立采集重点

学科馆员要深入教学与科研一线调研,采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探触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内容、质量、数量的动态需求,研究他们对情报源类型、馆藏布局、服务方式的要求,确立文献采集重点,适时调整采集预案,合理布局比例,满足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需求。所采集的资源,既要有极具代表性观点的国内外权威性的专著,也要有学科纵线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论著,这样才能做到文献资源齐而不缺,既有专业性,又有思辨性。在文献信息资源采集过程中,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比如引进文献信息资源采访质量与模式的智能化分析与控制系统,实时跟踪调查研究国内外重点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及时调整采集方案,合理收藏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

2.加工现有资源,提供多元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传送更多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的,在采集文献资源时不仅要购置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而且对纸质出版物随赠得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要合理进行利用,不能束之高阁。将图书馆与重点学科有关联的、使用频率较高、具有前瞻性和独特价值的馆藏信息资源收集、加工,将其转化为重点学科数据库资源,并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形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高质量的二、三次特色文献数据库或者各种专题数据库,有效扩充文献资源的容量,通过图书馆局域网实现馆藏资源跨越时空的共享,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反馈服务。

(四)注重校本资源特色

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鸿儒也许不多,但不乏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或者业务骨干,他们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都付出过辛勤的劳动,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高校图书馆应该为他们开展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围绕他们的研究方向、记录他们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火花、收集他们的研究成果,形成别具特色的校本文献资源,为后来者提供研究的思路与借鉴。

校本资源的范畴很广,除上述内容,它可以名师为专题,也可以慕课为专题,可以知名校友为专题,亦可以校园活动为专题,或创客空间、读者之友……总之,校本资源就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解释的那样: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三、图书馆特色资源建构策略

(一)制定发展政策,构建特色体系

藏书发展政策是“图书馆对所收藏的学科范围、收藏程度、载体形式和文献使用的科学界定。”[6]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要制定出合乎地方普通高校资源建设的藏书发展政策,要凸显其应用型、实践性的功能,构建特色资源体系。首先要根据各类学科馆藏文献的占有率、复本率、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科学的分类统计、分析比较,评估出文献收藏的质量与水平。然后以原始馆藏为支撑,以学科专业为中心,构建特色资源体系。其次充分考虑重点学科的设置和科研方向,根据其内容质量、数量类型等方面的动态需求,有计划、按比例地采集国内外学术价值、情报价值高的各类文献资源,力争达到研究级完备级水平。

(二)确保经费投入,保障资源建设

图书馆要制定合理的资源建设方案,争取学校及各级的经费支持,保障文献资源购置、订阅和维护。加紧信息检索自动化的步伐,促进特色网络化建设进程,确保在数量和种类上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此外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比如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支持、获得社会团体的资助、吸引当地知名企业的捐助,或者利用本馆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做一些有偿服务等筹措资金,进而加强实用型文献资源购置。

(三)联合开发文献,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要联合地方进行文献开发。隶属于各地方政府的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它们收藏的文献资源内容丰富,文种类别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联系地方,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共用体系,以期达到区域性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

其次要加强馆际互借。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专业的侧重点也不同,其文献信息资源也就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因此图书馆资源建设时既要充分发挥其重点学科专业的优势,又要与同等类型的地方高校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以期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学科的合作与发展。

(四)成立“文献资源咨询委员会”,助力图书馆资源建设

在文献采访工作中,采访馆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成立由重点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文献信息专家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咨询委员会”,可以优化文献资源的结构,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促进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因为他们最了解重点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前沿信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具有发言权。当然聘请外援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通过培训和自学等方式,提升学科馆员和文献采访人员的职业素养。

结语: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提升高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助力教学科研、提高学生知识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建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实践性特色资源体系,是应用型大学提供智力资源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必然选择。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说,高校图书馆属于高校科学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甚至核心的一部分,是“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应用型特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色种植促增收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医的特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