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发展与演变

2018-03-28续润笑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具玩具阶段

续润笑

(长治学院 教育系,山西 长治 046011)

从1904年到2018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文件50余份,通过对相关法规、文件的分析,发现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停滞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

一、自制玩教具理念的萌芽阶段(1903年—1918年):练习手工技能,开发智力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该章程在“保育方法”中提出教育者要教儿童用小木片、小竹签、纸、粘土等做各种形状的物品,旨在发展幼儿手部动作,训练手眼协调,练习将来能用到的手工技能,并作为开发心智的基础[1]93-98。

这一思想提倡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制作物品,练习手部技能,发展智力,这是我国提倡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开端。随着社会变革、清政府解体,新学制确立和新思想的传入,以及我国一批先进的学前教育家的试验,自制玩教具理念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二、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初步发展阶段(1919年—1948年):“做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文化思想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同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宣传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加速了中国学前教育由学日转向仿美[2]。该阶段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做中学”思想鼓励幼儿自制玩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为了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教育家进行了幼儿教育试验,并形成了科学的理论。陈鹤琴鼓励幼儿手脑并用,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张雪门认为“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能在做上教,拿做来教,做的就是教的,那才是真正的教;学生能在做上学,拿做来学,做的就是学的,那才是真正的学”[3]。这些先进的思想反映在自制玩教具方面就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通过自己操作、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达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目的。

(二)玩教具的制作要符合幼儿生活经验

首先,玩教具制作的原材料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实际。民国教育部于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230-242中指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然物品、废旧物品或日用品来自制玩教具。这些材料是幼儿所熟悉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教师应制作符合幼儿经验的玩教具。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制作玩教具。

最后,自制玩教具的种类应因地制宜,符合幼儿生活环境和经验。《幼稚园课程标准》要求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形,因地制宜地选取原材料来制作玩教具,体现了材料的本土化、民族化。

总之,这一阶段,提倡自制玩教具更多的是为了幼儿自身的发展,体现了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科学思想。

三、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停滞阶段(1949年—1977年)

建国以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陈鹤琴、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同时,全盘学习苏联理论和经验,重视集体教学,轻视游戏活动的倾向严重,儿童游戏和玩具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玩具、教具与儿童读物被作为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黑货而视为禁物,遭到烧毁或封禁。这些历史导致了这一阶段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甚至有所倒退。

四、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全面发展阶段(1978年— ):多视角看待自制玩教具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幼教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纲要”、“条例”等,保证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些文件对于自制玩教具理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在提倡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关注自制玩教具的安全性

我国多部法规、文件中都提倡幼儿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并延续至今。如: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91年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等。199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指出:“提倡幼儿园……,利用各种无毒、安全卫生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4]337-346。

可见,90年代以后有关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对自制玩教具材料的安全性做出要求,使得自制玩教具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二)关注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制玩具

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4]288-298。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5]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或游戏材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见,人们开始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制作玩具。

(三)自制玩具对幼儿的身体动作、科学素养、艺术感等方面均有帮助

随着对幼儿发展特点认识的深入和幼儿保教目标的科学化,幼儿自制玩具的作用逐渐扩展到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6],在科学部分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艺术部分提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7],强调自制玩具对幼儿手部动作发展的作用,并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出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可见,通过操作材料,自制玩具,幼儿不仅可以发展动手能力,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

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8],提出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可见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反映了教师对环境创设、课程资源等的认识,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体现。

整体来看,我国有关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理念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停滞——全面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这些发展阶段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自制玩教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既可为教师组织活动服务,又可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自制玩教具不仅是教师技能的展示,更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

其次,自制玩教具要适合幼儿的需要和特点,要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再次,教师应注重自制玩教具与幼儿自身生活经验的结合,为幼儿提供多种原材料,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发挥想象。

最后,自制玩教具既要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又要保证安全,选择无毒无害、安全卫生的材料。

总之,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理念正朝着越来越科学的方向发展,它不仅是为了教学,更是为游戏服务的,而且要时刻以幼儿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

猜你喜欢

教具玩具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