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哥特式动画电影中“他者”的现实隐喻

2018-03-28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亡灵他者僵尸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他者”的外族象征

2017年11月,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第19部动画长片《寻梦环游记》上映,该片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了现实人与亡灵奇幻故事。活人闯入亡灵之地的情节设置并不鲜见,因此,《寻梦环游记》被抨击套用动画电影《僵尸新娘》的情节套路,不过是主题倾向亲情与爱情的差异。当然,两者的差异不仅在于此,《寻梦》整体画面明亮轻快,更是以孩童视角展开故事。而《僵尸新娘》则是以阴暗诡异的基调贯穿影片。两者在表现“他者”形象方面也截然不同,《寻梦》中骷髅人无论从形象还是性格方面明显比《僵尸新娘》更易让观众接受。哥特式的动画电影《僵尸新娘》中的“他者”以“僵尸新娘”为例,一袭破烂不堪的灰暗婚纱,半骷髅半肉体的身形,常常会滚出眼眶的眼球……僵尸新娘以惊悚的“他者”形象出现,主人公维克多千方百计逃离僵尸新娘的控制,尽管僵尸新娘只是一个单纯渴望爱情的女孩子。电影将僵尸新娘的遭遇戏剧化表现出来,正是因为“他者”所遭受的痛苦不过是过去式,而现实中人们对“他者”的遭遇仅仅只能是同情,影片最后,僵尸新娘成全了主人公维克多和他现实中未婚妻的婚礼。僵尸新娘所代表的“他者”形象,则是现实人们心目中对他人的期待。人们在同情“他者”遭遇的同时,也期望着“他者”的成全与理解。这其中包含着人们对自我的自信与高傲,人们可以站在高处俯视“他者”的悲苦,又渴望“他者”处在高处时将自己也带离深渊。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僵尸还是只能深埋地下,而真正意义上的“本我”才会在现实世界肆意过活。

自有人类社会起党同伐异的现象已成必然现象。人们拉帮结派,排斥与自己思想不同,政见不一的他者。而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他者”,亦会遭到党同伐异的对待。2012年上映的哥特式动漫电影《通灵男孩诺曼》则讲述了一个党同伐异的轮回故事,影片中被视为巫婆的小女孩遭遇不公平待遇后,又让法官与当时残害她的小镇居民在死后遭遇了同样的待遇。法官审判时期,异于常人的“他者”是能够看到鬼魂的小女孩,而小镇居民对不同常人的小女孩的存在感到恐慌,甚至不惜逼迫小女孩走向死亡。排除异己无论何时都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他者”的强大亦或是与众不同都会造成人类本身的恐慌,或是,人类本身对未知生物,未知高等生物的排斥。《通灵男孩》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法官与小镇居民死后遭遇的诅咒,在他们成为僵尸,成为现实人眼中的“他者”后,也遭遇了同小女孩一样的遭遇,被误解、被打压。轮回式的戏剧情节,加深了人们对于党同伐异事件的反思,人人都可能成为“他者”。

“他者”的角色转换

“他者”在电影作品中最初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的存在,“本我”与“他者”有着明显的界限与差别,“本我”往往是文明的、理智的存在,“他者”往往是承担入侵者的角色。哥特式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南瓜王杰克以“他者”的身份入侵了人类世界,并无意识的造成了人类圣诞节的破坏。影片中的鬼怪皆是丑相毕露的“他者”。杰克所担任的“他者”形象在电影中最后弥补了自己的错误,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亡灵地不再干涉人类社会的生活。人们不仅仅将“他者”定位愚昧无知,更认为“他者”有被驯化的可能。

而“他者”形象在《鬼妈妈》中最初以完美母亲的形象出现,赋予了“他者”智慧,蜘蛛精这个“他者”成为了有智慧的异族,这才是人们心中尤为恐惧的。影片中的鬼妈妈以欺骗的手段残害儿童,当“他者”有了超越人类的智慧,便被定义为妖魔的存在。而这种狡猾的“他者”是不能够被驯化的,只能消灭。

201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通灵男孩诺曼》却将“他者”设定为生前有着未完心愿的鬼魂与僵尸,他们在人世间徘徊不能安稳长眠。“他者”成为人们生前的情感寄托。在2017年的《寻梦环游记》中,“他者”甚至需要活人的记忆维持在亡灵界的生活,活人的记忆是亡灵不会消失的依靠,“他者”便成为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寄托。

《通灵男孩》亦是给予了主人公诺曼同小女孩相同的命运,共同拥有与阴灵交流的能力,诺曼所代表的“本我”也是小女巫所代表的“他者”。而法官和居民在故事中从“他者”到“本我”的转变,体现了影片对于“他者”的包容与接纳,更是表现了“本我”与“他者”在现实中并无实际区分,万物本平等,不过是人类满足私欲的本性,将“他者”排斥在外。在“本我”与“他者”的碰撞中,人们期待炫耀自身优势,力图得到“他者”的肯定与赞美,而“他者”也做着同样的努力试图与人们心中的“本我”融合。实则,动画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他者”也不过是人们内心对自我的反思。

猜你喜欢

亡灵他者僵尸
城市与亡灵
亡灵节
笔记本电脑“僵尸”
盛世光环下凄凉的亡灵岛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祭祀亡灵:庄严又搞怪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