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报刊数字化发展策略

2018-03-28吴晓文

传播与版权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微报刊数字化

吴晓文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阅读兴趣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些都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全新的传播方式及传播体验,对业界而言,无疑是一场革命。在奔涌而至的数字化浪潮中,少儿报刊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青少年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而传统纸媒包括少儿报刊在内却是整体在不断萎缩。

面对纸媒整体市场的颓势,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少儿报刊必须积极探求出路,进入数字阅读领域,努力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调整发展模式,拓宽发展空间,使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少儿报刊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

一、少儿报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所谓数字化,一是指阅读内容的数字化,如网络图书、电子书、视频产品、微信微博、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终端、载体并非平面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MP3、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目前少儿报刊所尝试的数字化手段,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手机报刊

手机报刊借助手机为平台,具有轻便、易携,声音、图像、视频并茂,互动性强、付费方便等特点。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移动终端被广泛使用,各类APP爆发式增长的今天,移动互联端具有较强的传播投放优势。如今城市里的中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不在少数,而小学生由于被家长限制使用手机,因此目前少儿报刊的手机报刊还是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群,比如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就推出了《少年博览》手机报刊。另外,有些少儿报刊还开发电子报刊供读者在线阅读。

(二)电子产品

点读笔、点读机等利用现代数码信息技术,将书本刊物有声化。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选择要点的某一页,点击页上的图案、文字、数字等内容,机器就会发出相对应的声音。目前以低幼报刊产品居多,如《幼儿画报》以“红袋鼠”为原型,设计开发了点读笔和语音智能玩具等衍生产品。

(三)有声读物

即读出来的书,依据文字,用不同声音和录音格式所录制的作品。目前少儿报刊的有声读物主要以语言学习为主,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嘴英语》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旗下的《大灰狼画报》与视听网站合作,将每期故事内容录制成音频,购买了画报的读者只需扫描刊物上的二维码,便可以免费收听,其他的读者则需要付费收听。

(四)双微平台

利用微博、微信开通报刊公众号,借助新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树立品牌,绝大多数的少儿报刊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双微公众号。有些报刊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淘宝、微店等进行实体读物的销售,如北京出版集团的《少年科学画报》等。“中少期刊”公众号设置了“进入商城”菜单,读者只要点击就可以进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旗舰店”,在其中可以购买报刊、图书。

二、少儿报刊数字化发展面临的不足和困境

目前,虽然少儿报刊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发展自己的数字化产品,推进数字化建设,但由于种种因素,还是存在许多不足,遭遇不少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定位不准,内容简单化

有些少儿报刊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面发布的文章只是将原来报刊内容的简单复制,照搬纸质报刊的内容,没有任何新意,缺乏个性。管理平台只能进行内容的碎片化管理,存在更新较慢、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一些少儿报刊的数字产品只是为纸质出版物而服务,起辅助和烘托的作用,将数字化出版当作传统出版的延伸与补充。

(二)缺乏技术型人才,数字化成效不显著

目前,少儿报刊从事数字化工作的编辑,有不少还是原来的纸媒编辑,还保留许多平面媒体的操作观念,对新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知识了解不多,没有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和利用好移动互联网优势,缺乏对数字化的深刻认识,缺乏对数字化平台的拓展和数字产品的多元开发。因为缺乏相应的新媒体技术人才,有些少儿报刊选择与有相关技术平台的公司合作,通过提供每月报刊的PDF文件给对方的网站,按照点击量进行利益分成,但收益大头往往都是对方。

(三)数字化产品单一,没有找到较好的盈利模式

虽然目前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反观少儿报刊推出的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等数字化产品,因为缺乏数字化产品的商业运作,没能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拳头产品,收入却是不容乐观。在免费的无版权数字产品与具有版权的付费产品之间,更多人会选择前者。能否让用户埋单,产生粉丝效益,培养用户付费阅读观念,这些都成为少儿报刊数字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少儿报刊数字化发展对策

(一)准确定位双微公众号,与读者进行良性的互动

少儿报刊的双微公众号在板块和栏目设置上,应注重互动性、参与性和娱乐性。比如,在“颜值”一词火爆朋友圈的时候,中国青年报社的“中青在线”推出了一款“测测你的言值”的游戏:光拼“颜值”是不够的,拼“言值”才真正体现魅力。你会说话吗?一起来测测自己的“言值”吧!相信,类似这样的游戏,一定能吸引青少年受众,从而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加强对其语言文化和汉字应用水平的熏陶和普及。“中少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讲真,你的一张画就能拿奖品!》这篇文章,粉丝们只要按照公众号文章中的视频步骤,画出小仓鼠的画,就可以参加比赛。参加活动的全过程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方便快捷。这个活动吸引了学生、家长、老师的积极参与和转发,不仅联系了与固有粉丝、读者的感情,而且吸引了新的读者,很好地实现了微信平台带动传统报刊的发展。

由于少儿报刊特殊的读者群体,一个小读者身后会有几个相关的成年人,少儿报刊的双微开发定位必须有针对家长的教育内容。不仅有深度美文,亲子共读,还应有教育政策、教育资讯等内容。另外,还要借助双微平台,搭建和组织一些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线上、线下公益活动,吸引读者的长期关注,以求能形成新的知识服务,产生新的赢利模式。

(二)开发专属APP产品,充实少儿报刊的资源群和数据库

虽说短期内,移动终端的投入可能不会这么快有回报,但在大数据时代,移动终端的大量客户,将是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和研发新产品的重要来源和依据。所以,少儿报刊单位除了维护和发展已有的网站、双微平台、电子报刊等互联网产品和终端,必须及早谋划、布局移动终端市场,开发自己的专属APP产品,设计独特的内容和版式、添加分享、保存等互动功能,使读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报刊内容及专业服务,从而大力拓展潜在读者群,为将来的发展之路谋篇布局。

(三)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报刊上,使报刊变得生动有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少儿报刊必须和其他技术媒体合作,进行新媒体的融合嫁接,才能实现纸媒的健康长效发展。少儿报刊可以和视频、音频公司合作,将报刊中的故事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纸质报刊瞬间活起来。还可以同AR技术公司合作,通过扫码让报刊上的图片立体化呈现,并附带额外的知识讲解,这种AR立体卡片在丰富报刊内容的同时更让少儿读者兴趣大增。例如,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出版的《奇趣百科》等3D阅读刊物,将虚拟形象、视频、音频、实时互动等多媒体内容和纸质刊物上的图片、文字整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小读者的视、听、触等各种感官,让阅读变得声形并茂,让小读者远离“审美疲劳”。为了实现3D阅读和纸质刊物的“无缝链接”,推出了与刊物相配套的3D阅读App。配套的3D阅读App使用了基于标记物进行视频检测的跟踪定位技术,标记物设置在刊物内页上,读者必须依托刊物才能获得3D阅读体验。在少儿报刊中融入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读者打造一个虚实结合的阅读空间,通过三维模型、绑定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把单纯通过图文阅读难以透彻理解的知识点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以上这些都是少儿报刊实行新媒体合作的方式,真正让少儿报刊进入“报刊+”的时代,实现新的发展生态。

(四)注重顶层设计,积极建设数字出版平台

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技术、IT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出版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出版业态。数字出版对于传统报刊出版单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它不是对传统出版的否定和颠覆,而是传统出版的转型和升级。少儿报刊不能把自己定位在原材料供应商的位置上,而应把自己定位于数字服务的出版商和阅读服务的供应商,从而把握住数字出版的机会,完成传统出版单位由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目前,国内少儿报刊界做得最好的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少总社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中少数字出版平台,并获电信增值服务商、网络视听节目制作许可、网络出版许可等资质。中少社还组建了数字出版中心,引进懂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统一组织实施数字出版工程,建成报刊数字资产库,开发数字出版产品,推出数字图书馆和一大批精品电子书,建立少儿数字在线阅读平台。并启动报刊的协同编纂平台建设,最终实现多媒体协同编辑,从而实现全媒体出版和立体化传播。中少总社建设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的举措,为全国少儿报刊出版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报刊数字化道路方兴未艾,少儿报刊应乘着数字化这股浪潮,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自己的数字平台和大数据库,大力构建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平台,开创与不同介质媒体的融合,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多媒体、多元化发展,使少儿报刊事业长盛不衰!

猜你喜欢

双微报刊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双微”教学法在除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百强报刊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突发事件中政务“双微”联动传播的困境及应对
基于“双微”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
数字化制胜
论“互联网+政务”条件下“双微”发言人责任伦理问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