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质量全方位监控的研究与分析

2018-03-28吉正霞

传播与版权 2018年6期
关键词:出版社图书监控

吉正霞

作为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的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产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检验才能得知。如果让市场检验出图书不合格,那么出版社即将面临的不光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其声誉的影响,将会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所以,出版高质量的图书是出版社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的最终出路。

为了防患于未然,适应转企改制后出版形势,我们从加强审读队伍的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图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强化三审三校制度三方面来实行图书质量全方位监控,在维护和提高出版社声誉的同时,扩大了图书影响力,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

一、图书质量的含义

图书质量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对图书质量的概念进行讨论。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图书质量指的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整个时期对于出版的所有图书质量的整体性评价,这里所指的图书质量主要指的是社会对于图书的评价。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图书质量主要是指图书本身的一些要素特点是否达到了出版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图书的纸张质量、版式设计、装帧材料、印刷装订以及图书的具体内容的质量等都属于图书质量的衡量标准。图书的质量对于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巨大,一本好的图书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

二、图书质量监控的意义

图书质量监控工作是整个图书出版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出版社声誉、扩大图书影响力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图书质量的监控对于维护出版社的声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对图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将会有大量盗版的、劣质的或者内容不健康的图书在市面上流行,这些图书给图书出版社的声誉将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极大危害社会和人民对于出版社的信任。其次,经过对图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流入到市场中的图书都是有质量保障的、内容健康向上或富有积极意义的,这些图书能够发挥其积极的影响力,给人们以更多的正能量。最后,图书质量的监控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是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有效保障图书出版的质量和水平,使图书出版事业能够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图书质量监控的特点

(一)阅读性

图书是文字的载体,阅读是我们与图书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进行图书质量监控的主要方式。在图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知道在一本图书中,有哪些字、词、句存在着错误或者使用不恰当,有哪些语句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或者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图书出版的规范。总之,对于我们图书质量的监控工作者来说,必须对全书进行阅读和阅览,才能够对图书质量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评定,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图书质量监控。因此,我们认为阅读性是图书质量监控的首要特点之一。

(二)严谨性

图书质量监控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表现出高度的严谨、认真。从图书的内容来看,在一本图书当中经常出现字、词、句使用不恰当的情况或者脚注、标注有错误,这些细小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的理解,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作为监控者一定要认真、仔细。其次,从图书的外在形式来说,图书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版式、装帧等问题,影响图书的设计和美观性,因此我们也一定要用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对待质量监控,保障质量监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社会性

图书本身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该精神文化产品一旦在社会中传播和流行,就必然会受到社会政治、法律、经济、道德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图书质量的监控也必须从社会性的特点出发进行。一方面,对于图书质量的最终评价是由读者来决定的,读者喜爱的、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好才是我们进行图书质量监控的依照标准之一。另一方面,从图书选题、审稿、编辑加工到发稿、排版、校对、发印到最后的批准发行无一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图书质量全方位监控的策略

(一)加强审读队伍的建设

审读队伍是进行图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在图书质量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前我国的审读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加强。审读员队伍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专职审读员,有由社内双向选择而来的;也有通过考试招聘而来,成为出版社正式员工。二是特聘人员,从社外聘请来的,在出版界有威望、功底深厚、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的专家。三是审读专家组成员,由各大学二级学院及学报编辑部人员组成,须具有某一学科或专业深厚的学术功底,并在编辑方面有一定专长的教授级人员。四是社内各事业部兼职审读员,必须具备某一学科知识背景,在编校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质检部对审读员实行动态管理。如果审读员所抽检的印前书稿合格,但成书检查其抽检部分合格率很低,再给其一次机会,并要求其加强学习,如看书、看标准、看杂志、看审读单,听取资深审读员介绍经验等。如果还达不到审读要求,质检部有权取消其审读资格。成书审读员管理也如此。

一方面,我们要优化人员构成,在进行人员招聘的时候要设置适当的门槛,选择具有专业能力和学术功底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与考核,在平时的工作中施加适当的压力,确保图书监控的质量。

(二)建立全方位的图书质量监控体系

一方面,我们应当确立图书质量监控的具体指标,在监控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出版部门来说,应当建立全方位的自我监控系统,防患于未然,把可能出现的图书质量事故都消灭在图书的生产过程中,强化防控意识和责任。

(三)强化三审三校制度

所谓的三审制度就是指一篇稿件在图书编辑工作当中要经过责任编辑初审加工、部门责任人复审把关以及总编终审签发三个环节,而三校制度则指的是从稿件编辑到最后的签发工作,至少要经过专职校对人员的三次校对工作。三审三校工作对于保障图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三审三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内部的检查与考核。

(四)真正落实奖惩措施

真正落实奖惩措施,是对图书审读结果最为公正的处理方式,不然只一味地追求图书的数量,会让责任编辑慢慢忽视了图书的质量。一方面,关于奖可对印前审读合格率高、信誉好的责任编辑,一年之中可给予其书稿一或两次的免检机会,用于对其精神激励;另一方面,关于惩罚,对印前审读不合格的图书责任编辑实行惩罚,同一书稿两次送审均不合格者,质检部将其记录在案,同一本书稿三次送审均不合格者,将会给予通报批评,同一责任编辑一年内两本书稿两次印前审读不合格,视同一本成书审读不合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这个复杂系统的协调运转,不仅需要社会对出版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尤其需要出版系统对图书质量的全方位自我监控。只有这样,才可能“防患于未然”,把图书质量事故消灭在图书生产过程中,才可能使图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有一个良性循环机制。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培养和提高出版队伍,尤其是编辑队伍的全方位图书质量意识、监控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在出版系统改革中,要围绕建立图书质量的全方位自我监控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图书质量指标体系,调整机构,选配人员。当然,在出版社和出版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也有一个互相监控的问题,但从社会和出版系统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些仍属于自我监控的范畴。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图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提高图书整体质量,坚决杜绝和防止劣质的出版图书,实现图书出版环境的净化和美好。

猜你喜欢

出版社图书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我等待……
图书推荐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