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8-03-28杨雪董其娟于江红崔国敏孙晓菲范慧洁田勇王慧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院达标率血糖

杨雪,董其娟,于江红,崔国敏,孙晓菲,范慧洁,田勇,王慧君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慢性损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管理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案[1]。在传统医疗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管理主要依靠患者的被动就医和自觉管理,缺乏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导致糖尿病的血糖达标率不理想[2]。近年来,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实现信息化血糖管理,医务工作者及时知晓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和用药方式进行指导[3]。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患者的血糖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床旁血糖检测终端有效联系起来,实现血糖数据检测、传输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跟踪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持。本文探究血糖信息化管理前后对224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血糖管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施全院血糖管理前,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全院血糖管理后,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治疗的112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65例,女性57例;年龄36~73岁。平均(40.87±7.02)岁;病程1~8年,平均(4.78±1.24)年;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7±2.34)kg/m2。对照组中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38~75岁,平均(41.39±6.73)岁;病程1~9年,平均(4.86±1.17)年;BMI(25.34±2.28)kg/m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112)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床旁血糖仪和血糖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院信息化血糖管理,该系统由Statstrip POC(美国强生公司)医院用血糖仪和联网系统构成。该系统还能通过分级授权进行质量控制和操作者授权等。每次采血仅需要6 μl,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并可以通过扫描条码确定操作者和患者信息,测得血糖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库并形成报告,医生可在工作站调阅血糖数据,避免血糖转抄及报告生成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方便及时对异常血糖进行处理。血糖仪扫描录入路径联通并通过测试,可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的结果,智能分层筛选出高危患者。减少工作环节,优化管理流程,从而提高血糖管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医院进行全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前、后,患者对血糖知识的知晓率、血糖达标率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人数。比较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P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做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做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血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血糖水平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对血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糖达标率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自测血糖率、适当运动率、合理饮食率及规范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n =112,例(%)]

2.3 两组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FPG、2 hPG、TC、TG及HbA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n =112,例(%)]

表4 两组各指标比较 (n =112,±s)

表4 两组各指标比较 (n =112,±s)

组别 FPG/(mmol/L) 2 hPG/(mmol/L) TC/(mmol/L) TG/(mmol/L) HbA1c/%对照组 7.21±1.15 10.67±1.87 5.38±1.13 1.94±0.65 8.17±1.53观察组 6.64±1.09 9.43±1.73 5.06±1.09 1.52±0.58 7.06±1.04 t值 1.231 2.350 1.679 0.803 1.452 P值 0.014 0.023 0.037 0.019 0.006

3 讨论

血糖信息化管理就是由医务人员对特定病种患者制定的的一种新型的血糖知晓模式。比较单纯的血糖或血压控制,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慢性病的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如糖尿病[4]。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5]。报道显示,约34%的手术患者有合并高血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远期死亡率。因此,监测血糖数值一直是医师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6-7]。血糖值过高可加重患者的各类基础疾病,增加围术期感染、并发症及死亡率[8]。因此,需掌握血糖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手术后患者血糖的监测频率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水平[9]。

为帮助医务工作者系统有效的掌握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2004年美国内分泌协会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联合首次发表住院患者糖尿病和代谢管理的建议;同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发表类似的指南,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该将系统化管理住院患者高血糖[10-11]。近几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表一份关于非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的指南,通过对临床观察及试验结果总结提出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一体化血糖管理的思路[12]。本院引进美国哈佛大学附属Joslin糖尿病学院的糖尿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路径,通过搭建全院血糖监测网络及中心监测平台,借助糖尿病专业医师的主动干预,实现对全院患者中血糖异常人群的动态管理,筛选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配合医院各专业的诊疗,给予专业的高血糖管理指导[13]。文献证明,该方案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出现的概率,最大限度降低血糖异常对疾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14]。

本研究表明,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后,患者对血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前的患者。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后,患者自测血糖率、适当运动率、合理饮食率及规范用药率高于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前的患者。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后,患者的FPG、2 hPG、TC、TG及HbAIc低于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前的患者。

综上所述,医院实施全院血糖信息化管理后,方便医护人员获取患者信息,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1] 蒲月英, 罗瑶, 王孝琦. 医院相关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4, 31(3): 463-464.

[2] 潘宇, 梁超, 王亮, 等. 基于电子病历质控的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2): 48-50.

[3] 赵红梅, 赵越, 邓芒, 等. 影响临床路径完成率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5): 27-29.

[4] WOLLERSHEIM T, ENGELHARDT L J, PACHULLA J, et al. Accuracy, reliability, feasibility and nurse acceptance of a subcutaneous continuous glucosemanagement syste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J]. Ann Intensive Care,2016, 6(1): 70.

[5] PINSKER J E, KRAUS A, GIANFERANTE D, et al. Techniques for exercise prepa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Can J Diabetes, 2016, 40(6): 503-508.

[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8): 2-42.

[7] MUTHUSAMY K, KRISHNASAMY G.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role of 6- (hydroxymethyl) -3 -[3, 4, 5- trihydroxy-6- (3, 4,5-trihydroxyoxan-2-yl) oxymethyl oxan-2-yl] oxyoxane-2, 4,5-triol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J]. J Biomol Struct Dyn, 2016, 34(12): 2599-2618.

[8] 纪涛, 刘随意, 翟骁, 等. 住院医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5(9): 1020- 1023.

[9] 熊真真, 袁丽, 贺莉, 等. 大型综合医院血糖管理团队对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5, 18(4): 443-445.

[10] 母义明, 纪立农, 杨文英, 等.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5): 385-392.

[11] 张敏, 赵琨, 李雪, 等. 青岛市某医院临床路径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ITS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 35(2): 67-68.

[12] 刘娟, 李延兵. 结构化自我血糖监测与优化血糖管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6(10): 845-848.

[13] 李亚冬, 马立萍. 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4): 439-442.

[14] 王琪, 汪小华.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启动困难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4): 466-470.

猜你喜欢

全院达标率血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覆盖全院科室的医院财产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