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足三里穴对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2018-03-28任霞琦王鸣池王会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泌素鸣音

任霞琦,王鸣池,王会民

卒中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出现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症状或体征,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1]。近年来,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步增加,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逐年升高的趋势,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并且还有较高病死率及复发率等特点[2-3],患者发病后易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引发新的病症,胃肠功能紊乱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卒中患者的预后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4]。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患者心理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经过电针针刺足三里穴的治疗对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科的80例卒中病情超过2个月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将所有入选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7.79±6.21)岁,其中脑梗死23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14±6.01)岁,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纳入标准 卒中的诊断要求必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5],胃肠功能紊乱起病大多较慢,主要是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便秘等临床症状;发病前无内分泌、消化道疾病史;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要完整、并完成了有关检查与治疗[6]。

1.3 排除标准 ①急性卒中;②伴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③伴有严重心、肺等器质性病变;④伴有消化道出血、腹泻者;⑤有恶性肿瘤晚期疾病;⑥受试依从性差者。

1.4 干预方法 患者在入院急性期均按照脑血管的原则治疗,进入恢复期时按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法治疗,包括莫沙必利促进胃肠动力及胃肠减压、抗感染、稳定内环境、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足三里穴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足三里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足三里穴,得气之后在针柄处连接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出产的KWD-808Ⅰ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75 Hz,在两侧足三里进行交替治疗,并以患者感觉到足三里部位酸麻并能够耐受的强度为宜,30分钟/次,1次/天,14 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结束治疗。

1.5 观察指标 按照上述分组方法,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案,记录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改善状况,评定疗效并监测是否有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时的状况;入院后开始记录患者每日肠鸣音及排便、排气情况,以恢复正常肠鸣音4~5次/分钟,排便、排气每周至少2次或每日至多3次为标准,监测患者肠鸣音、排便排气恢复正常时间长短;在治疗前、治疗后空腹抽取全数送检者静脉血2 ml测定胃肠激素,胃泌素(gastrin,GAS)用放射免疫法,胃动素(motilin,MT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依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对24 h肠鸣音、腹胀排便等胃肠功能情况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价[7],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痊愈: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完全消失,肠鸣音、排便排气都正常;显效: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明显改善,肠鸣音较弱,排便排气不规律;有效: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有一定好转,肠鸣音不清,排便排气推迟;无效:胃肠功能紊乱主要症状没有改善甚或加重,肠鸣音消失,未见排便排气。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2.2 两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排气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排便排气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

3 讨论

胃肠道受到很多因素的支配与调节,这些因素可保证胃肠道结构完整、功能正常[8]。卒中患者脑组织损害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系统的调控支配能力下降,终使胃肠动力出现异常;也可能是下丘脑的垂体分泌功能有所下降,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9],由于卒中后患者损害绝大部分是无法逆转的,进入恢复期,胃肠道功能紊乱成为常见并发症,此外,卒中后患者易焦虑、抑郁,并且长期卧床、运动不足、饮食结构改变等,也会对胃肠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10]。所以胃肠功能紊乱似属于独立的临床综合征,但其治疗效果与脑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它的发病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卒中患者脑组织受到损害,使用药物改善胃肠动力效果往往不佳且有副作用,而用电针治疗属于恢复期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卒中患者是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机体、调理气机等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针刺可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11-12]。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主穴之一,在调理脾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可应用于上腹部不适,腹胀、便秘、呕吐等胃肠病证。电针针刺足三里穴可增强卒中后处于抑制状态的胃肠分泌及运动能力,加速肠蠕动,缓解便秘等症状。有研究显示,电针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有良性、双向、整体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加强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肠黏膜微循环等有关[14-15]。

本研究通过对卒中病程2个月以上并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动力、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针针刺足三里治疗卒中后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疗效显著,其有效率达92.5%,通过治疗,胃肠动力得到较快恢复,且入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后,未见有不良反应及明显不适症状。另外,胃肠激素也是影响胃肠动力的重要因素,广泛存在于中枢和胃肠道神经组织,牟向东等[16]研究结果显示,与非经络穴组比较,对足三里穴电针针刺可使血浆中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在停止刺激之后该效应仍持续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经过电针刺足三里穴的治疗,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对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影响,受试者经过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均较治疗前升高,起到了调整胃肠激素的作用,同时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后期的康复。虽然本次研究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但目前仍缺少对胃肠动力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还有待于与其他中医干预措施的临床效益进行比较,并且尽管GAS、MTL的生理作用已经明确,对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却仍在探索,值得进一步的开展后续试验。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排气恢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是非常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此方法易于操作,费用低廉,实用性强,患者容易接受,前景良好,值得推广。

[1] 秦建超.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7-59.

[2] 郭志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7):438-439.

[3] 蔡友兰. 脑卒中后心理特点及防治策略[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1040.

[4] REINTAM BLASER A,MALBRAIN M L,STARKOPF J,et al.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terminology,de finitions an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SICM Working Group on Abdominal Problems[J]. Intensive Care Med,2012,38(3):384-394.

[5] 石秀峰,戴冬梅,范树腾,等. 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现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5):608-609.

[6] 杨秀丽,安朋朋,王成岗,等. 脑梗死急性期并发胃肠动力障碍1206例临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10-2411.

[7] 许敏怡,熊秀萍,沈瑜倩. 中医药在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876-1877.

[8] 史盛梅,孟存英.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4):329-331,342.

[9] CHEN C M,HSU H C,CHUANG Y W,et al.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elderly acute stroke patient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J]. J Nutr Health Aging,2011,15(8):632-636.

[10] 吴炯,王俊俊,李雅国. 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应用推拿治疗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57-459.

[11] AZIZ Q,THOMPSON D G. Brain-gut axis in health and disease[J]. Gastroenteroloy,1998,114(3):559-578.

[12] MERTZ H R. Overview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ysfunction of the brain gust axis[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3,32(2):463-476.

[13] 陈艳,刘诗. 电针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7):705-709.

[14] TATEWAKI M,HARRIS M,UEMURA K,et al.Du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gastric motility in conscious rats[J].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3,285(4):R862-872.

[15] 何淑寅. 针刺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效果观察[J]. 人民军医,2016,59(2):171-173.

[16] 牟向东,谢鹏雁,刘建湘,等. 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对LESP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9):1069-1073.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泌素鸣音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脑干出血后胃泌素升高导致应激性溃疡的相关研究
离断胃迷走神经对门静脉高压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