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核心素养教师应有的能力及素养(I)

2018-03-27宋晓亮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信息处理科学精神

【摘 要】核心素养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据之完善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教师为完成自身肩负的育人使命,需要成为学生思维与生活的引领者,实践的指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与取向,具备这个时代所需的信息工具使用素养和复杂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就业指导,明确其家庭及社会责任。教师还需要具备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体验指导的能力及联系社会的活动组织素养,具备理财与法制方面的必要知识与素养,要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并懂得各类基本安全常识。

【关键词】教师素养;思维方式及取向;信息处理;人生规划;科学精神;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5-0098-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称“核心素养”)公布以来,落实核心素养就成为热点。落实核心素养首先得有可以执行核心素养的具有相关能力与素养的教师,因此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素养拓展与完善以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已成必需之势。本文综合学界研究、教育一线实际及核心素养内容,较为系统地探究了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亟需拓展的技能与完善的素养,以期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助力核心素养有效实施。

“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务实的看待事物的态度,也是进行探究与进步发展应有的思维取向。“实践创新”离不开实际体验与不断开拓的思维方式,这是科技进步与实际问题解决的依靠。“健康生活”是生命美好的道路与社会良性发展的基调,这离不开对生活多维的认识与体验,掌握能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基本生活技能与手段,如理财、法律意识、安全防范知识等。

一、思维的方式与取向

1. 引领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进步的源泉。教师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素养。这包括以创造力和批判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创新”跟“批判质疑”核心素养的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和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把“创新”和“实践”两个核心素养的点联系起来,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为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教研中贯彻发现和支持具有创造性的理念,给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给予学生施展奇思妙想的机会,在课堂上留有充分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发散思维。在考试和评价制度层面,应给予有价值的创新思维及表现以积极评价或肯定。培养创造性还离不开学生个性的解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必然得不到发展”。

2. 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素养拓展知识

“人文积淀”“自主学习”都对阅读素养提出了要求,阅读是知识面拓展的重要渠道,也是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必备素养。国际知名的OECD的PISA测评中,应用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习新知的素养便是一个重要考察维度。面对浩繁的知识,必须具有高效的阅读能力,而高效深刻的阅读是有思维含量且积极思考的阅读。现在的高考材料题很注重阅读能力的考察,“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第二个层面的能力是概括和归纳……第三个层面的能力是联系材料外以课本为主的日常所学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鉴别和整合能力……又增加了逻辑推理能力”。教师从这些角度培养阅读素养及思考能力,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及灵活性

在客观环境、知识储备大体对等的情况下,思维方式的调节及取向,对实践和处事的影响将是决定性的。因此,教师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缜密思维,能多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决定。这也是核心素养所明确要求的思维趋向。教师还需要具备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在惯性思维受阻的情况下,能让学生围绕目标做出积极有效的思维调整,为达成目标服务。

4. 具有设计思维

核心素养在“实践创新”中要求学生“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这要求教师应具有设计思维,有围绕中心议题进行科学系统设计的生成能力。“设计思维是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分析、研究、构思、规划等思维活动”,设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参与的复合高端的思维活动,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解决。设计思维可以实现将培养素材和培养目标系统优化,教育工作者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心目标进行合理的结构性教育设计,减少工作的随意性,提高实效性。

5. 應具有时代意识

核心素养中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国际理解等方面的引领都需要教师具有时代意识。教师可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与社会发展动向,了解时代的最新变化,引导学生跟随时代的步伐,倾听民族发展的脉搏,理解国际通行的基本思维观念,明确自身的责任,找到精神归属感,最终养成契合与促进时代发展的公民意识。

二、信息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信息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也离不开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工具的使用。因此,“工具素养也已列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中”,尤其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各种工具及技能,如互联网+。 此外,“珍爱生命”“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健康生活等也离不开信息的鉴别、利用、处理。

1. 具备使用信息时代教育工具的素养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各种教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具备持续学习新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普及或正在应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必将会有所展现,条件具备的学校和地区在相关方面可以有所行动,可先行试探教师对人工智能的适应程度,帮助其开发改进教育的各种技术。

2. 信息鉴别、分析、选择等能力

为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损耗,帮助自己提高效率,教师应具备信息鉴别分析素养,并将相关能力传授给学生。信息识别处理能力大体包括信息搜寻、甄别、选择、综合、使用等,比如面对各种推销和广告,怎样识别其优劣及价值,辨别虚假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具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拣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这要求提高对信息的反应敏感度,并能够有效分析判断各种信息。在两个及以上信息可供挑选的情况下,选择最有用的信息为自己所用,这尤其考验信息分析和抉择力。

3. 现代文明方式合理利用信息

核心素养规定“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这要求教师需以现代文明许可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与公布信息,遵从网络道德与社会公德,以公正客观的心态看待问题;发布言论和评论信息注意证据意识,而非人云亦云;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个人隐私,不造谣传谣,以免触犯法律;合理使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不非法暴漏他人个人资料,以及利用获取的经济、法律、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从事不法活动为个人牟取私利。以现代文明的方式合理利用信息,还包括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现代需求,教会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表达信息,以文明的方式获取与传递信息,以适当的方式使用信息以满足时代需求。

4. 合目的性的资料阅览能力

核心素养在“自我管理”中要求“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在“勤于反思”中“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人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特点、潜质和所需也有差异,要更好地发展自己必须具备合目的性的资料浏览能力,以保证效率。教师要将高效且有的放矢的阅览能力传递给学生。此外,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须排除无效与干扰信息,高效的选择有用信息进行阅读吸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带有目的性的信息搜寻的方式高效读书查阅资料,并以此来训练学生。

三、人生规划与指导

核心素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展开,初三学生面临普高和职校的分流,高中阶段面对即将成年和升入大学的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指导或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之课。更重要的是,所有学段的学生都需要从小进行人生责任的培育——立德树人,具备科学精神与负责任的人生观。

1. 职业规划素养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大体了解不同门类工作的性质、价值、未来的适用性,了解他们自己的潜能、兴趣与职业的契合度,明晰专业发展趋向。

2. 指导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对本专业的特点、就业行情等了如指掌,并且最好掌握一些信息和实践方面的资源,让学生能够以合格的专业技能毕业并稳步就业。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增强他们自力更生的意识与积极进取的态度。这与核心素养“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要求一致。对于中职和大学的教师,能够让学生顺利就业并结合所学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应是一项重要能力。

3. 培养科学精神之力

教师必须具有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唯有如此,才能让迷信思想远离青少年,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或愚昧落后的蛊惑没有市场,才能让未来的公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才能让文明昌盛进步与科技社会发展更有底气。同時,科学精神也是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支撑,两者合力乃是抑制宗教极端和某些狂热思想的利器。

4. 让学生明确人生历程应承担的责任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研究报告,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其发布的第三篇教育报告,意义非比寻常。该报告重新定义了知识、学习和教育,强调知识应该人类共享,个人是在社会共同发展进程中发展的。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国际团结和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要将人类生存的多方面融合,为所有人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机会。其中许多要求与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国际理解”“人文情怀”“珍爱生命”密切关联,核心素养与之引导方向是一致的。教师自身须具有责任意识,并引导学生建立全面的责任意识。作为正在崛起的在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的公民培养必须兼顾国际意识。人文情怀与珍爱生命,既是个人爱惜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必备的素养。

四、实践、体验指导能力及联系社会的活动组织素养

核心素养对“实践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体验和实际锻炼。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素养培养也离不开实践与真实的生活体验。

1. 劳动实践技能培养意识

为回应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应具有引导学生从事劳动实践的意识,让学生体味劳动的过程和价值。社会公益、人性关怀最后都要落到行动上,这离不开实践和劳动付出。学校教育应与劳动体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国外对少年儿童采取的社区劳动和公益实践等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为了避免相关实践培养活动流于形式,应选取那些符合学生总体志趣与时代特色的元素渗入劳动与实践体验中,通过与身边生活相联系的技能与素材进行教育或体验实践。

2. 活动策划能力与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各种活动的组织,这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提出了要求。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必然要求教师活动素养的全面性,因为可能需要组织各种具有特色的活动,不同活动对教师的素养也会提出不同要求。如培养“审美情趣”素养,可能需要组织艺术品参观鉴赏活动;“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又需要组织助人为乐的社会活动;“国家认同”需要组织参观爱国情怀的场馆和文化景点活动;“尊重劳动”需要组织劳动实践。这些活动各有特色,需要教师具有全面的活动组织素养与能力。

3. 教师具有指导体验课程的能力

具备培育核心素养为准绳的指导体验课程的素养与能力。上面论述的活动组织能力属于体验课程的重要形式,但体验课程远不止于此,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教育设备的接触与操作体验,让学生增强“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方面的素养。再以“自我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素养体验为例,指导学生精细制定符合自己的计划表,进行自主管控的学习与生活,增强他们对自我管理的认同,积累相关经验与信心。此外,还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人工构建场景实地体验考察的实践指导力等。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专业及实践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并通过教育实践改造小范围的氛围,成为能促进社会大发展变革的体细胞。

4. 跨文化交流素养与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

培养实际生活能力与生存技巧是核心素养应有之义。能与不同群体进行交流是社会生存的重要技巧。就在校生来说,不应回避多元文化交流问题,一是学生与不同文化环境熏陶下的同辈不同群体的交流问题;另一个是学生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社会文化和价值的对话交流融汇问题。所以教师要超越课堂界限,把教育从课堂延伸至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关注课堂之外的相关因素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影响。“社会参与重在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需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和主要表现进行描述,并不是将核心素养固化为封闭的体系。”在日常教学中,主动搜寻联系现实生活的综合性主题来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开拓视野,加强学生“国际理解”的培育,需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圈层,从个人、家庭、自然环境、社会、民族、国家、国际责任逐步提升层次为分层课程模块,增强学生立足于自身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的跨文化交流与价值判断能力。借此以学生的生活為基础,不断回应具备真实性的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处理关系能力、促进社会改造和正义能力”,从而诱导学生良性的社会化发展。这一轮课程改革把“回归生活”摆到显著位置。教师需通过培育学生的相关素养承担改造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增长的责任,自身首先须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素养与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而后才能发挥好自己的“改造”作用。

5. 实践创造能力

“‘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和‘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提高发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可靠的素养是经过生活和实际体验反复砥砺才稳固内化的。这对教师引领学生实践的素养提出了要求。核心素养鼓励“实践创新,具有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这说明应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具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的素养。

6. 指导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的能力

蔡元培先生曰“国之良民即家之孝子”。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教师应具备指导父母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与素养。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乃至社区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产生优化的教育合力,实现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只有两者具备最大的共通性和衔接面,才能保障教育功能的最大化,确保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未来合格的负责任的公民。

五、理财与法制素养拓展

1. 具备金融理财知识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金融素养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金融理财的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与核心素养要求培养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据《人民教育》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已经有45个州将理财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可见在金融日渐发达,理财需求逐渐普及化的今天,培养金融理财知识当是健康生活的必备元素。此外,随着金融诈骗和高科技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起码的金融理财知识是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在线金融、移动支付已经在学生中普及,而这些领域也常是金融与网络诈骗乐于侵入的。因此,教师应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和常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经济问题辨别力与理财素养。或许让普通教师掌握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比较苛求的,因此学生金融理财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金融、经济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让专业机构和人士适当介入,对学校、教师、学生开展理财与防范诈骗的教育。近期由财经大学和专业机构联合支持的“全国中学生财经素养大赛”在社会与教育层面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不失为有益的尝试。最后,要在评价上给予这种实际应用性很强的素养培育予以回应,给学生建立与金融素养所达水平、能力有关的合理评判、记录。

2. 法制意识——遵从法律

要做好“责任担当”确保“健康生活”就必须懂法、守法、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需具备法制意识和一定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遵从法律的理念,从而培养具备法制意识与素养的合格公民。

六、健康生活、安全意识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是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人自我保护与发展的需求,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本课题,亦是社会和谐稳定优质的子细胞。因此,教师需具备相关意识和素养,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与相关知识。

1. 健康的生活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保持良好心态,加强锻炼,保障身心协调发展。让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珍惜人生,热爱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规范礼仪,保障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生活观,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上佳的生活习惯,培育具备健康生活素养的良好公民。

2. 学会自我保护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世界纷繁复杂,在各种诱惑背后可能潜藏着一些威胁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因素。如果具备一定的防范知识,会大大降低其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教师大体应该具备以下类别相关防范与自我保护的知识,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与辨别力。第一,防范经济诈骗,含电话及网络诈骗;第二,地震、台风、泥石流等危害的防灾减灾自我防护知识;第三,与陌生人交往应具备的基本防范知识;第四,防范熟人的骚扰、侵犯等;第五,鉴别各种传销和诈骗组织拉拢,尤其防范熟人拉拢加入传销团伙;第六,远离毒品和上瘾药剂;第七,食品饮食健康知识;第八,预防同伴欺凌的意识;第九,遵守交通规则和乘载各种交通工具的安全及救生常识;第十,乘电梯之类的运载工具的安全及救生知识,人口拥挤场所的安全防范及逃生知识;第十一,防范火灾意识和火灾救生逃生常识;第十二,涉水安全常识;第十三,常见有毒物质防范及常识;第十四,防辐射及电磁危害的常识。上述安全和保护常识是每个人日常很容易接触到的,也是很可能会用到的知识。教师首先得加强学习增强相关安全知识的素养,进而传授给学生,让大家更好地爱护生命,过安全健康有意义的人生。

核心素养不能搞形式主义,应避免素养落实重形式而轻内容,以免与常态教育两层皮的应付心态。要搞好学生素养培育,让核心素养落地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具备足够能力、素养和水准的教师,本文所述能力与素养恰是对教师素养完善与拓展的一种趋向和界定,让核心素养下的教师培育变得目的明确,更具效率。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核心素养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7-1-4:9.

[2] 宋晓亮,张进.新课程历史考试的综合化考查及对教学的启示——一道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高考题带来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3] 陈平.从G20杭州峰会设计思维看教育[J].人民教育,2016,(22).

[4] 陶西平.引领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6-9-14:10.

[5] 叶菊艳.各国教师教育取向及其核心素养主张[J].人民教育,2016,(23).

[6] 姚育青,许序修.社会实践是核心素养发展的“生态环境”[J].人民教育,2016,(22).

[7] 孙忠.提高国民金融素养,中小学何为[J].人民教育,2016,(22).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信息处理科学精神
浅谈空间傅里叶“变”换之“变”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S模式空管二次雷达询问与监视技术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