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活动提升素养

2018-03-27徐沛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鉴赏诗歌智慧

徐沛

【摘 要】中学语文里的诗歌是考试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智慧地设计问题和问题的活动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智慧地鉴赏诗歌。本设计力求在活动情境的营造中,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智慧;诗歌;设计;鉴赏

【基金项目】本文系洪劬颉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转知成智背景下智慧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D/2015/02/138)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5-0051-04

【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语文教材诗歌阅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课内适当拓展到课外,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朗读背诵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方法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1. 预习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

2. 朗读,把握诗歌内容;品读,理解深刻寓意;联现,体会现实意义。

3.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与背景

2. 解题: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在现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是连接长江中游和下游的重要关口。过了西塞山,船队就可以浩浩荡荡顺流而下。西塞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怀古,就是咏史怀古,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情,侧重写昔盛今衰的感慨,从而讽喻统治者。

3. 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王濬(jùn) 黯然(àn) 降幡(fān) 芦荻(lú dí)

【课堂活动】

活动一:智慧激趣,营造情境

1. 配乐视频,探骊得珠

《唐诗记事》中有“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也?”发出如此感慨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说:“我们四个人探骊龙,你先获得了宝珠,所剩一鳞半爪,我等捡了又有何用呢?”骊龙是传说中的一种黑色的龙,颔下有一宝珠。探骊得珠,意思就是擒龙得到了宝珠。后来就形容文章写得好,文字优美,内容深刻。这后面有一个唐代四大诗人同题竞赛的佳话。

插入视频一:简述“同题竞赛”的佳话导入诗歌。生听读,订正字音。

板书课题和作者: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2. 出示课件,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

(2)通过文本探究,掌握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朗读,把握诗歌内容;品读,理解深刻寓意;联现,体会现实意义。

3. 简介生平,补充故事背景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解作者和背景,老师视频补充。

师:刘禹锡的一生,大多是被贬谪的一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见他被贬时间之长。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因参加王叔文革新斗争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虽然被贬,仍心系天下,关心国家的安危兴亡。十年后,被朝廷召回长安准备重用。不料,因为一首诗再次被贬。这首诗名叫《玄都观桃花》。

师播放视频朗读《玄都观桃花》。

师:诗人再次被贬,被贬到更偏远的连州、夔州、和州任刺史,但是他并没有屈服。十四年以后,诗人重返长安做太子宾客的时候,再游玄都观,回忆起旧事,面对此情此景,已经物是人非,于是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播放视频朗读《再游玄都观绝句》。

师:这首诗就写于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的路上。诗人站立西塞山,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西塞山怀古》。此诗一出,就连大诗人白居易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谓神来之笔。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读这首诗。

4. 学生自主分组

根据学习目标,每个小组各领一个学习任务,按序号写好组名和任务:

第 1 组 竞读,描述诗意

第 2 组 竞读,文本探究1

第 3 组 竞读,文本探究2

第 4 组 竞读,诗歌寓意

第 5 组 怀古诗的特点

第 6 组 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五分钟准备)

活动二:整体把握,初步鉴赏

1. 朗读诗歌,疏通诗意

(1)请各组代表到讲台朗读,根据同学们掌声的分贝确定名次。

(2)师加入范读。

(3)生展示描述诗歌大意。

(4)生补充评价。

2. 補充诗歌相关背景

师展示背景课件: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3. 明确诗意

师展示课件: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面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师:刚才,整体把握,现在,重点探究。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品味赏玩!

活动三:合作探究, 智慧鉴赏

1. 从炼字的角度推敲,你认为诗歌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1)“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明确:“下”和“收”字用得好 。

“下”:是指自益州而下,符合历史事实。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一下沉一高扬,细腻传神地点出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2. 从手法的角度品评,诗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对比的手法。

师板书:对比

首句“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①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昂,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地点出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颔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是说人事的变动,“山形依旧枕寒流”是说自然景物的亘古不变。

② 两相对照,古今对比,以终古常在的“山形”作为那些匆匆交替、可悲可慨的王朝历史的无情见证。这句既有文学家的情思,又有哲学家的敏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来说,山川地形固然有险与不险、利与不利之别,但归根到底,人事的治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实际上蕴含着对于前朝失败教训的总结。

(2)以景作结。

颈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以景结尾,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写法上以意象营造意境。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是分裂失败的象征。后人将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展示背景链接: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

(3)借古讽今。

板书:借古讽今

借六朝灭亡,讽割据势力,忠告当朝统治者。

小结:齐读品析,领会寓意。

小组代表展示寓意: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感今;四海为家,江山统一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借古喻今,一箭双雕。

活动四:智慧拓展,深度鉴赏

1. 怀古诗

①怀古诗词的特点:怀古诗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怀古诗词因为要摘取历史的某些片段,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

②怀古诗的主题。主题大致有:

1. 感慨盛衰无常,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览古》;

2.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3. 感慨国运衰微,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4. 抒发爱国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卢照邻的《咏史四首》;

6. 感慨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2、3——无我之境 4、5、6——有我

怀古诗,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怀古诗小结,展示课件。

2. 联系现实,体会意义

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1)国家的兴亡,关键因素不在天时、地利,在人和,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刘禹锡《金陵怀古》)不论是什么样的人掌权,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这是不可抗拒的铁的法则。(东吴孙皓内政不修,荒淫误国。)

(2)国家的统一是众望所归,任何阴谋搞分裂的人必将灭亡。(比如:六朝的覆灭、西藏、台独、香港。)

(3)荒淫腐败,专权跋扈,将会危机四伏,令国内分裂、国外欺侮。(作者所处唐王朝,虽四海一统,但朝廷昏暗无能、权贵荒淫无度,是危机四伏的时代,警醒我们要接受教训,反腐倡廉。)

3. 梳理总结,交流学法

学习了本诗,了解了怀古诗的特点,如何鉴赏呢?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人物和典故;(王濬攻占金陵,东吴孙皓灭亡。)

(2)清楚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不随波逐流,一贬再贬;朝廷昏暗、藩镇割据。)

(3)明确古与今(人与己)的连接点;(古:王濬灭吴、人世几回;今:兴亡之感。)

(4)古今(人己)对比,结合诗句,体会作品主旨。(往事不再、人事交替,自然不变。)

4. 赏析经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其现实意义。

师说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流传千古的怀古诗篇。

(1)看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生齐读,运用刚学习的怀古诗的鉴赏方法,赏析这首诗。

①全词的内容可以用哪8个字来总括全貌?

(板书:江山如画,人间如梦)

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汇报:

生1:如画的江山——景物——意象——立体

气势磅礴的大江,嶙峋的怪石直插云霄,驚马嘶鸣般的波涛有力地拍打着礁石岸,卷起了千万层白雪般的浪花。——雄奇壮观,气势浩大。(板书:赤壁雄奇景)

生2:如梦的人间——周瑜

生3:懂爱情的周瑜——自古美女衬英雄,相得益彰,更何况这位英雄风姿才情均为人上之人。项羽一代霸王不也在将死之际别虞姬么。

生4:富文采的周瑜——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一根青色的丝带扎在头上,是魏晋时期名士平常休闲的装束。明明是赤壁之战的周瑜,为何不是盔甲加身,却要一副文人装扮呢?(文韬武略,文武双全,风度翩翩,儒雅自信。)

生5:有底气的周瑜——谈笑之间,就轻松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真的是如此这般么?史书没有记载,我们无从考证。但老师却找到了应证这段描写的另一位风流人物——谢安。淝水之战的谢安。39岁出来为官,当时也是北方南侵,也是水战,据史书记载,战争期间,和客人下棋,举棋若定,胸有成竹,谈笑之间便稳操胜券。这可谓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东坡生平最敬仰的人便是谢安。所以你看,东坡在此处似乎是把自己心目当中的英雄形象汇聚到了周郎身上,周郎因此而形象愈发高大,愈发完美,愈发让人惊叹。(板书:英雄周郎颂)

② 师评价引申:刚才几个小组代表的赏析非常精彩独到。

东坡的思绪似乎并没有越来越宽,反倒是越来越窄,越来越消极了。自怜自艾早生华发之悲。何以说东坡词“旷”呢,东坡到底摆脱了吗?(小组讨论)

戏梦人生让人无望,毕竟东坡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尤其还是个多情多执念之人,此刻却只能将这份多情寄在江月之中。幸好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赋》也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将自己逼到一个绝境,在情感上无法得到摆脱之时,用哲学之理去进行思辨。在词中已有初露之态,在赋中更是淋漓尽致。整首词在豪放旷达之中隐现怨愤,恰恰是他至情至性的真实反映。

师板书:失意酹江情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古今(人己)

对比:古赤壁——周瑜 今赤壁——自己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

周瑜:懂爱情——美女小乔

富文采——文武双全

有底气——儒雅自信

苏轼:壮志难酬——积极?

消极——豪放旷达

隐现怨恨——官场失意——如梦人间

【课堂总结】

1. 默写本诗,齐背本诗

(1)師书写上下句,生默写。

王濬楼船下益州,_____。_______,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

(2)齐背全诗。

2. 生总结学习得失

(1)了解了本怀古诗的情感和手法: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灭吴的史实,抒发感慨借古讽今,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并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表现手法:对比、借古讽今

(2)习得了怀古诗的品读方法,知人论世、联系背景、找到古今连接点。

(3)不仅学得了方法,还学得了审美、学得了如何做人。

3. 师教后感

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过了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同学们朗读诗歌的能力和欣赏诗歌的精彩分享,给我和在座的各位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最后,借用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的名句送给大家共勉:

展示课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怀古 借古讽今 感今

点:王濬灭吴 国家兴亡

人事而非地形

面:人世几回伤往事 渴望四海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

对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怀古赤壁 感今赤壁

周瑜 苏轼

懂爱情——美女小乔 壮志难酬-积极消极-豪放旷达

富文采——文武双全 隐现怨恨-官场失意-如梦人间

有底气——儒雅自信 失意酹江情

对比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鉴赏诗歌智慧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