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湖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3-27龙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

龙芳

【摘要】在全域旅游的全新理念背景下,市场对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更多元,本文通过分析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提出湖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从本土化办学、特色化办学、互融互惠式办学等方面进行变革,进一步为湖南旅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全域旅游 高职旅游专业 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43-02

全球已经进入“旅游时代”,旅游成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未来高职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旅游行业的人才质量和发展速度,而当下高职旅游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压力都空前。鉴于此,探讨新形势下湖南高职旅游教育如何顺应全域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人才需求趋势

2016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意味着着我国旅游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现阶段,旅游业进入以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行业对旅游服务的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1.从单一型到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转变趋势

旅游这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旅游人才的概念也随之拓展。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将只是单一的旅行社和酒店服务人员,如旅游规划、景区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型专业人才,都将是行业迫切需求的。另外,在未来,探索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或将成为常态。比如,探索“旅游+工业”的新业态、探索“地产+旅游”的跨界融合、农业、乡村与旅游的融合、养老和医疗与旅游的融合、文化、教育与旅游的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的融合等,消费关联产业多角度的融合都是未来旅游产品开发的趋势,因此,对于相关旅游人才的需求要求更多元化。

2.从宽泛化到专业化的转变趋势

近年,因公务消费大幅度下降,旅游市场散客化,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旅游业急剧“转型升级”。特别是当“80后”、“90后”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间力量,他们对产品和服务要求更精细化、专业化,自助游、私人订制逐渐成为主流。同时,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游、老年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邮轮、游艇休闲度假等都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另外, 随着消费能力的分层,市场对于旅游服务的需求也呈现梯度变化,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同。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旅游产品的细分市场边界将日渐细微化。所以,高职旅游专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宽泛就业定位培养方式,走出程式化的传统框,培养能为游客提供针对性服务的专业性人才。

3.从依托执业到自由执业的转变趋势

在传统旅游人才群体中,导游人员是最基层的,是旅游服务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其生存状况、服务形象多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行社成了微利行业,为抢占市场,狠打价格战,零负团费盛行,而导游人员因必须依托旅行社平台进行执业,迫不得已成了“零负团费”的帮凶,从导游转变为导购,职业形象骤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的老导游转行,导游队伍呈现年轻化,缺少职业认同感,导游人员数量和素质都急剧下降,这成了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2016年,随着导游自由执业政策出台,已经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其中湖南长沙和张家界是第一批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城市。这种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即将突破现有的导游委派制管理模式,为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去瓶颈,也促进了导游提升服务的动力。这一政策驱动,或将深刻影响湖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当前湖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湖南高职旅游教育曾为湖南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但随着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产业进一步升级,现有的高职旅游教育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1.培养目标滞后于市场需求

多年来,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多以向酒店和旅行社、旅游景区输送为主。随着消费转型,旅游服务产品更为精细化,服务要求更多元,而我们培养的学生技能多趋向于同质化,综合能力明显滞后于市场的用人需求,相当一部分的新兴旅游岗位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造成了企业的用人风险和供需不平衡现象。现代旅游企业在纳新时,需要的是更多创新性的人才,而我们职业院校按传统模式培养的还是“重技能轻发展”性的熟练工,所以,培养具备复合知识、技能且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同时又引领市场发展,激发更深层次需求,或将成为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

2.培养方式滞后于人才需求

目前,我们很多旅游职业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一方面,在学制上,高职实行的是2.5年理论学习+半年实习模式,这样的设置并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所以,我们有必要创新培养方式,实行工学结合。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利用远程教育、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积极深化和开展更多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让理论和实践教育同步进行。另外,有必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按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等层级来设置学分引导学生分层学习。

3.培养理念滞后于服务需求

全域旅游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接近于“人本意识”。作为定位为旅游业培养中层管理人员的高职旅游教育,在實际的学生培养工作中,我们的培养理念还有所局限,对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注不够。作为服务于人的主观感受为主的职业,我们前期的旅游教育都已经认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应从根源上关爱和关注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让学习者真正明白服务的本质,能理解服务中“以人为本”、“自我尊重”、“相互喜悦”的意境,从而克服对服务工作的偏见和畏惧,逐步提升职业认同感,精业乐业。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湖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1. 突出政府主导效应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推进,各级政府都极为重视当地旅游业发展,旅游人才或将成为各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倡导推动、投入保障、组织协调、管理监督、信息服务以及评估验收等行政职能与主导作用。真正把旅游人才培养放到旅游发展的突出位置,納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积极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加大人才培养工作投入,重点加强各旅游院校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的投入,建立旅游才标准化和考核晋升制度,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2.实现本土化办学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每个区域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人文历史,我们的旅游产品开发一直在试图进行深度挖掘内涵,不断升级提质。作为旅游服务的执行者,高职旅游教育也可利用本土资源、突出本土化办学特色。比如,张家界作为湖南旅游的一张世界名片,已基本突破了早期的粗放式发展,拟实现观光+度假+康养等模式。作为本土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张家界高职旅游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学生走出去的需求,更要侧重满足本土旅游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产学一体化办学。

3.突出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取得长足成效,但是小而散、多而杂,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国际化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规模、特色和品牌。我们需要借鉴中外优秀的旅游人才培养经验,比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或台湾高雄餐旅学院成功经验,独立设置本科旅游学院,在本科、大专和中职中外合作建立具有独立品牌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使旅游职业人才培养集约化、规模化[1]。另一方面,为满足相当一部分有条件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办学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办学,让学生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实现人才的高端化。同时,我们需要积极疏通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入学上升通道。另外,对内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互联网+”“旅游+”,加强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办学品质,讲求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2]。我们也要重视“引进来”,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配比,要积极引进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一线优秀员工到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旅游”,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认同,也为企业和学生实现相互选择提供契机。

4.实现互惠互融式办学

全域旅游的一大特色就是整合本区域的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因此,我们要统筹好校园内外,院校之间的专业交流和互融,将本地的旅游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协调发展。因为各旅游职业院校的发展历史不同,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所以,学校内部可以进行专业交叉学习和交流,如某学院的传统优势性学科是人力资源相关专业,那就可以在所设立的旅游专业中设置人力资源选修课程,对学生在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加深培养。又如,某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师范类专业,则可以在突出旅游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有选择的为学生增加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的选修,已满足当下对“旅游+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另外,各校的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各有特色,可以利用旅游协会等第三方影响力联合开展旅游教研合作活动,互相学习,以实现师资队伍智慧共享。学校间还可以开展校级合作、进行开课程改革、资源建设、课题研究,评估督导和技能大赛指导等教研活动。[3]。

5.积极深化课程改革

全域旅游要求旅游人才掌握更广泛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旅游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地旅游院校要根据市场变化升级教学课程。高职旅游院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从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出发,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要求出发,使高职学生在形成专业化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在同一职业群及不同职业群间进行水平及向上流动的职业转换与晋升能力。旅游课程内容还应体现层次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层次之上,可以搭建一个预测平台,由专家和师生一起预测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为今后的持续学习做好长期规划[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友会或者继续教育组织的创立,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归属感、为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交流创设平台。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服务观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改变以往的“非主即客”观念为“主客一家”,全域旅游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我省高职旅游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而为,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一步为区域旅游的发展,为旅游服务品质化升级助力。

参考文献:

[1]马开良. 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办学特色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2,(23):60-63.

[2]林克松,石伟平. 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J]. 教育研究,2015,(5):89-97.

[3]臧其林.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职教通讯,2017,(5):18-23.

[4] 魏小安, 厉新建.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旅游学刊, 2005, 21(s1):30-33.

[5] 刘秀珍. “旅游+”态势下旅游职业教育新模式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6(15).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类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