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效机制研究

2018-03-26廖群峰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保护

廖群峰

摘 要:历史文化名城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者和窗口,梳理分析各种古城保护理论,在中国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长效保护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容推却的历史责任。零陵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研究零陵古城保护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效机制;零陵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64-02

在中国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一批蕴含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基层政府正面临既要改善当地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又要对老城区进行整体保护的两难困境。因此,如何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平衡关系,把各方面问题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探索出一条城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并举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零陵,雅称“潇湘”,又称“舜陵”,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自此已有2 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为湘桂粤通衢,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有楚南大都会之称。它既是历代舜帝祭祀之地,又是无数古代先贤、文人志士的汇聚之地,人文思想、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零陵素有“锦绣潇湘”“诗文潇湘”之称。两千多年来,在这块潇湘汇流的神奇土地上,既孕育了黄盖、怀素、周敦颐、何绍基等大批古代先贤,又有柳宗元、陆游、刘禹锡、徐霞客等一大批文人志士或贬谪或游历至此,于是理学在这里发源,舜文化、柳文化、稻作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碑文化在这里交织,无数的诗词瑰宝在此熠熠发光。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同志在对永州历史文化考察时说,“永州是一本书,是一本厚重而玄妙的书。”

一、零陵古城现状

零陵古城历经千年风霜,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仍然大致保存完好,历史遗存丰富。依据清光绪二年(1876)《零陵县志》中的“城厢图”,城区东起东山,西至潇水,共有七个城门,四个码头。城内街区规则齐整,水井和巷子尤其多,号称九井十八巷。

目前,零陵古城域内共有柳子庙、零陵文庙、零陵武庙、龙塔、周家大院、朝阳岩时刻、淡岩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个点),黄田铺石棚、望子岗遗址、王德榜墓、蒋家大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风景名胜不计其数。柳子庙内现存有宋苏轼《荔枝碑》、明严嵩《寻愚溪谒柳子庙》等珍贵碑刻。柳子庙前的柳子街也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全国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除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存有《女书习俗》《舜帝祭典》《零陵花鼓戏》《盘王大歌》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目前零陵古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古城区处于零陵区的中心地带,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零陵古城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保护理论严重滞后

古城保护区的居住环境通常是所在地区最恶劣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缺少配套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有着比较严重的消防隐患,部分民居常年受潮损毁严重。一部分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自行对民居内部进行改造,更有甚者在原有建筑上重修重建。不管是因为年代久远自然损毁还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人为损坏,传统上的“就保护论保护”理论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古城保护的实际。德国知名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专家鲁道夫·吕克曼在考察零陵时指出,要把人文情怀纳入零陵古城保护之中,在保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本地居民的切身感受,古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地居民的身份认同。

(二)城市规划存在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城区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可避免。以零陵古城区的核心景点柳子庙为例,在柳子庙和柳子街周围出现了大批现代化建筑,和清时期的柳子庙建筑群落极不相称,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柳子庙景区历史风貌的整体性。同时,随着古城区的人口逐步增加,古城内部的绿化面积、娱乐场所、交通道路也已不能满足古城居民的要求,这些都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精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三)保护和提升人民幸福感不同步

古城保护要和提升古城区普通居民的幸福感和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古城居民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以往,古城保护一般是政府主导,把重点仅仅放在古城保护上,并没有太多考虑到古城区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和居民自觉保护文物意识等问题,从而导致保护古城区的任务始终停留在政府层面,而没有落到全员参与中来。古城保护的好坏和普通居民百姓的利益不挂钩,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普通百姓不能从古城区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就不可能充分調动古城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动力,古城保护也就不能收到实效。

(四)零陵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还不充分

与部分历史文化名城过度开发相比,零陵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很不充分。零陵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附近又有九嶷山、舜皇山、阳明山等秀丽的自然风光,理应成为旅游的热门城市。但是目前,零陵古城的知名度和凤凰古城相距甚远,整合优秀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体验式古城古镇,应是零陵古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零陵古城长效保护的机制构建

目前国内外关于古城保护的理论争论主要集中在价值观、方法论和制度保障的实践方面。价值观层面的主要研究理论有城市发展论和历史资源论,方法论层面的主要研究理论有科学保护论、整体设计论、渐进更新论、文脉承创论等,制度保障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战略协同论和社会支撑论等[1]。这些理论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古城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零陵古城具有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零陵古城跟北京、南京、西安、洛阳、杭州等大城市不同,没有肩负太多的“城市使命”。其定位可以比较明确,就是成为永州旅游发动机的“芯片”和湘粤桂旅游圈黄金驿站。零陵古城长效保护的框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架构。

(一)从历史遗产保护的负担到城市发展的资源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零陵古城本身也并不是静态的遗址,而是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历史文化名城并不是僵死的街区,而是活的历史。以零陵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充分挖掘零陵两千年来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城市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并将这种文化积淀转化成文化发展的资源,使其惠利于民,是保护古城的有效措施。2015年7月10日,永州市政府和伟光汇通集团在北京成功签约“零陵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保护开发项目,总投入70亿元,意在打造以宋代湘南建筑为隐形骨架、明清建筑为形态肌体、潇湘永州文化为灵魂,集生态文化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市井文化消费、主题游乐互动、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充分展现民族性、生态性、综合性的5A级历史文化旅游和国际旅游度假古城[2]。“零陵古城”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永州政府走出了从历史保护的负担到文化发展资源的关键一步。

(二)从单一孤立的历史保护到整体的文化创造

当前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大多是通过划定保护街区和保护点来进行的,而作为背景的广大城区,则为大量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古建筑的零散分布和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兴建类似的同时代仿古建筑,从单一孤立的古建筑保护点延伸到文脉传承发展的保护面,是保护历史建筑文物的有效手段。目前,零陵古城全力推进“一轴两带三核五街十二坊”建设,一方面大力整合古城区内的古街古巷、古庙古寺、古楼古塔等历史文化资源;一方面大力宣传“永州八景”“永州八记”,通过举办柳文化研讨会、怀素书艺节、潇湘讲坛、清明祭柳、柳子家宴、周敦颐与湖湘等文化活动,打响“千古诗文地、锦绣潇湘源”的旅游品牌,力争成为湖南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排头兵。

(三)从单纯的“就保护论保护”到综合战略的协同

传统上的“就保护論保护”最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将历史文物保护视为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过于依赖专家和专业部门,过于强调自上而下的推动而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将古城保护和古城居民的切身感受隔离开来,使古城保护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当前摆脱古城保护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意识上逾越保护工作本身,从更高的层面将历史资源的保护内化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发展为导向理应成为零陵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取向。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协同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从而促进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化建设的有机协调;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从而给城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竞争力。2017年2月,永州市委书记李晖指出,要“深入挖掘永州文化特色,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字招牌,确保在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中体现永州特色……力争在文化创意基地建设中发出永州声音…高水平彰显文化底蕴…扩大永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在此指导思想下,永州采取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帮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文化市场品牌三管齐下的办法,来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截至当前,总计有永州异蛇生态博物馆、潇湘画派研究院等12项目入选湖南省文化产业名录[4],从而逐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升人民幸福感,将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红利惠利于民。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时俱进的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效保护机制,创造性的在发展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容推却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2]“零陵古城”项目在京签约总投资70亿元[EB/OL].[2017-06-07].http://hn.rednet.cn/c/2015/07/10/3734992.htm,2015-7-10.

[3]中共永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六大战役”集结号[EB/OL].http://www.yzcity.gov.cn/gzdt/201702/611ad56a777b49938-371a98832daa12d.shtml,2017-2-10.

[4]永州12项目入列全省文化产业名录[EB/OL].[2016-06-08].http://news.yongzhou.gov.cn/2016/1107/365270.html,2016-11-7.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保护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