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拍中国》解说词的文化韵味

2018-03-26王文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韵味

王文悦

内容摘要:文化作文已经是或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趋势,如何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作文呢?《航拍中国》是2017年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其解说词富有文化特色,可以通过赏析《航拍中国》解说词,先教学生赏析有文化底色的散文。

关键词:《航拍中国》解说词 韵味 文化散文

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再次高扬“文化”大旗。我所说的有文化底色的作文,就是在作文里添入文化元素,也就是让学生努力在作文中融入文化底蕴、文化色彩、文化精神等。莫怀戚教授称之为“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文化作文是作文教学的趋势之一,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文章,教学生学会用文化的材料入文,用文化的视角审视社会,用文化的思辨提升主题。

2017年开春,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一季推出,收视率创新高。观众们盛赞这部作品“增强民族凝聚力,唤起爱国热情”,“每一帧都美到想唱国歌”。《航拍中国》的成功,解说词功不可没。细细赏析《航拍中国》解说词,发现作者注重细节的描述,巧选句式,善用修辞,或增添趣味,或蕴含情理,字里行间渗透浓浓的历史、人文情怀。可以说,这些解说词正是有文化底色的作文。我想,可以和学生一起认真品读《航拍中国》解说词,让他们了解有文化底色作文的特点,再进一步学着写有文化底色的散文。

一.细腻的描述与真挚的情感有机组合

《航拍中国》解说词的叙事方式故事化、片段式,却不失细节描述,不缺情感表达。总导演余乐说,“解说词文本采取与观众平视交流的姿态进行撰写,做到有细节、有趣味、有记忆点,渗透着满满的情感,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个老朋友在空中带你飞行。”《航拍中国》第一季选取上海、新疆等6个省市区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解说词配合航拍镜头,生动细腻,跟着景观灵动飘逸起来。文本没有直抒胸臆,但看完之后,观众胸膛里沸腾深深的爱国情。

新疆特克斯为何被叫做八卦城,三沙永乐龙洞为何被称为“大海瞳孔”,解说词娓娓道来。从中国南海渔村到黑龙江雪景,从上海黄浦江畔日出到新疆大漠深层日落,从江西婺源古镇到陕西大小雁塔,笔触所到无不细致生动,无不饱含深情,尽显当代中国风采。

《海南》一集说道:“俯瞰三亚,这座城市正演绎着自己的快与慢。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变化无处不在。人们需要加快脚步,才能抓住涌动的财富契机。同一片土地上,另一群人却慢得出奇。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享受假期,只为了寻得片刻宁静。这就是属于三亚的双城记。”

《陕西》一集说道:“壶口,流经4000多公里的黄河,在这舒缓和平静完全消失水流突然变得激烈。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水面最宽时上千米落差50米,不羁的流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势不可挡的黄河,成为这个东方民族的精神象征。没有什么能阻挡一条长河奔流入海,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江西》一集描写风情各异的江西古村落,“春天一到,婺源的油菜花就早早开放。这种用来榨油的农作物,能够抵御冬寒。头年秋天种下,来年初夏收成,正好将冬季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金黄色的油菜花,搭配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这是婺源旅游的招牌。婺源以前属于古徽州,徽派建筑,是那个时代留给婺源的遗产。”

第一段文字,在介绍完三亚情况后进行议论、抒情,自然叙述过渡到“另一群人”。第二段文字,有细节、有趣味、有情感地描写壶口瀑布。第三段文字,我们眼前满是经黄色的油菜花,言情于物,寄情于趣,寓情于景。三段文字精细描述中隐藏着对这片大地的爱。

二.巧选句式,善用修辞,或增添趣味,或蕴含情理。

《航拍中国》解说词写得有文采,善用各种修辞,拟人、比喻、对偶等最常见,或增添趣味,或蕴含情理;句式灵动,长短句结合,让文章波澜起伏,文采摇曳。

且看下面句子:

夏天,东滩湿地正在享受它的悠闲时光。可一到秋末,它就成为繁忙的交通枢纽。

上海,因河而兴,通江贯海,一百多年的时光,一个聚散离合的码头,变为吞吐万汇的港口。

最大胆的梦想,展望未来;最务实的行动,拥抱现在。这,就是上海。——选自《上海》一集

火山擁有了属于自己的幽深眼眸。

如果说冬天也有故乡,那么它回家的路,一定会向北来到黑龙江。

飞行器这个闯入领地的不明物体,或许是个不错的假想敌,但要追上它的速度,老虎还需要多加努力。

再寒冷的地方,快乐也不会缺席,竞技的渴望,驱动冰层上的激烈碰撞。——选自《黑龙江》一集

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搭乘洋流的班车,它们必须在两个月之内遇见陆地,否则等待着它们的就是死亡。这样艰险的旅程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颗椰子率先登陆了海南岛。这是幸存者的胜利,一颗椰子最终繁衍出一片椰林。

红树林还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每天落潮后,鸭子们便浩浩荡荡涌向红树林旁的滩涂。海滩上滞留的小鱼虾,是它们挚爱的食物……寻求美食的道路从不孤单,退潮后,和尚蟹也开始扫荡海滩。——选自《海南篇》一集

一路向北,大西洋的水汽在盆地边缘聚集成一滴最美的眼泪。

飞上雪山,体验滑雪起源的灵感,从空中一探传说中水怪生活的喀纳斯湖;前往乌伦古湖,见识渔民高超的捕捞技术,跟随哈萨克牧民,踏上转场的旅途。——选自《新疆篇》一集

如果说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的拓展,那么西安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在城市之中盘旋穿行,秦,汉,唐,明,十三朝的时空,同时聚合在古城之中。全新的城市在过去的文化中继续叠加出新的价值。就像一棵树,长出新枝叶,抽出新芽。

穿越陕西的漫漫旅程,黄河在此放缓了脚步,好像要努力避开位于它前行路上的这片岩体,这就是莲花辿。——选自《陕西篇》一集

三.文本渗透浓浓的历史情怀、人文情怀

中国有美,有历史,有情怀。《航拍中国》并不是单纯地展现中国的大美河山,更重要地是展现历史情怀、人文情怀。从《航拍中国》解说词中,我们读到中国历史的厚重,读到中国文化的情怀。

《航拍中国》历史情怀和人文情怀浓厚。从古城、书院写到陵寝、沉船,忆历史,有思考,抒情怀。《黑龙江》一集中,“曾经,大自然花了亿万年的时间,塑造了一片原始森林。然而,砍伐和火灾,使它遭到极大的破坏……为了反思火灾,人们在森林旁修建了这座纪念馆。”《上海》一集中关于“飞机楼”的描述,看似平淡的解说词中,我们看到历史,看到伤痛,也看到情怀。

《海南》一集中,介绍“骑楼”。“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着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甚至连造房子的水泥都是从南洋运回来的。闯荡南洋的人们脚步未远,从内地驶来的轮船已经响起靠岸的鸣笛。”如同“闯关东”、“走西口”,骑楼精神鼓励着海南人,海南人带着自由与梦想,横跨海峡,踏上岛屿,“‘下海是他们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如此的解说词,让我们从中既能读到人类文明的大叙事,也能看到个人生活的小的悲欢离合,更能体味到作者的智慧。作者用人文情怀唤起了历史的记忆。

“变化的时代里,总需要一些不变的风景。它提醒每座前行的城市,时刻不忘初心。”《上海》一集中,描写了三国时期的龙华古刹,描写了有1700年历史的朱家角,描写了镌刻着1万多个犹太人名字的摩西会馆等。这些景观在历史时光的褶皱里,流传下永恒见证和长久记忆。这些文字,既写历史,更写出现实意蕴。“上海,因河而兴,通江贯海,一百多年的时光,一个聚散离合的码头,变为吞吐万汇的港口。最大胆的梦想,展望未来,最务实的行动,拥抱现在。”如此的解说词,以史写实,以事传情,难怪有人说,《航拍中国》是有温度的一部史诗。

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如同“闯关东”、“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勇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他们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即便是最靠近陆地的地方,海洋的力量也不可小覷。北部是海南岛最凶险的海岸线之一,灯塔成为航海人最愿意看到的老朋友。

结合以上谈到的《航拍中国》的三个特色,我引导学生读解说词,感悟有文化底色作文的特点,然后,学生就可以试着自己写有文化底色的作文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韵味
中国韵味
浅析声乐的艺术韵味
走遍万水千山
摩登韵味
雨雾中登天柱山
以画为诗
复古奢华 昔日再现
走进她们的故事
名人读《意林》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