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2018-03-23兰小芳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用题条件生活化

兰小芳

一、数学能力策略

1.数学问题结构相关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结构相关能力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该结构的定义。它是指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往往会先认识问题再分析,并且在把握已知信息基础上,探究各种条件之间的关联,抓住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将所有的因素整合到一起,明确问题中存在的具有实质性的要素,这就是抓问题结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的同时,就必须重视数学问题结构的概念和操作,如在解答一步应用题时,需要注意线段图的画法、补充条件的确定、用多种叙述手段阐述同一问题的能力、自己设计应用题的技巧等。而教师在讲解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时,则要进一步关注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内容,加强技能培训,包括如何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等;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们学会扩展问题、压缩问题、拆解问题等,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透且加工条件。而教师对多步复杂应用题的讲解,则要运用“发散思维课”,在大量的教学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们提升自己对应用题结构的掌握程度。

2.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然而就教学法的角度看,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缺少必要的实训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把应用题看成一道普通的计算题,减少心理压力。做计算题是相对轻松的,这是因为学生们能找到具体的运算法则、顺序和步骤引导,且都是一目了然的内容,因此,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和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各个算式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表达。但是解应用题就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们需要首先把握题意,抓住各个条件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的关联,并且进一步分析研究,寻找解题思路。审题到列算式的一系列过程,呈现出内部言语的特征,而以内部言语为形式展现的思维流程,就无法直观地发现思维流程中的问题,也无法直观地判断这个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入手:第一步是读题。在读的过程中把握题干中表现的情节和逻辑,明确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的内容,抓住条件和问题的关键联系;第二步是画批。这是指将应用题内的关键词、分析结论等用线条、重点符号、文字等标示出来,使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第三步是画图。这是指利用线段表明题干中体现的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第四步是说理,也就是在解析应用题的环节,指导学生们用简要、明晰、精准的语句将其表达出来。

二、图标策略

图标策略的概念在于,通过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们掌握辨别、制作多样化的表格图形的能力,并且利用图表来明确应用题中的各要素信息和关联,最终快速解决应用题。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他们是依赖感觉和动作来了解外在环境的,年龄越小的学生就对直观事物和动手实践的依赖度越高,以此获取感性的经验。因此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策划实践活动,塑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们更快速地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此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分析、整合、对比和归纳数学概念的能力。在這种规律下,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解决以图形为主的应用题出发,而较高年级的学生在应对以文字为主的题目时可以更多地使用线段图等方式,以此来理清要素关系和逻辑。

三、生活化策略

生活化策略指的是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尽量把解题过程和生活联系起来。许多题目信息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强调数学和生活的关联,可以使学生们将枯燥的条件和问题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生活现象,以此提升解题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是对解决生活问题有所帮助的,进一步认识到解题的现实价值。如书本上呈现的利息、保险、税务等知识点,都是在生活场所中会实际看到的对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增加部分“开放式问题情境”内容。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要学生们自行观察、实验、对比、总结、推测才能得出结论,和生活中处理事情的过程和原理十分类似。所以,生活化的策略,对提升学生们的应用意识、探究兴趣和创造力都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数学能力策略入手,提升学生们的数学问题结构相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图标策略和生活化策略,做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杨 敏.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培训,2016(2).

[2]赵艳辉,石迎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应用题条件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