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丹东产业量化评价研究

2018-03-23万丽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丹东市主导产业丹东

万丽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也为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载体,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1],应将工业强市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抓手,将工业转型升级作为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主渠道。

一、丹东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丹东经济从最初的以轻工业为支柱到现在的以重工业为主导,可以说推动丹东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转换着。在1979年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国家的整体产业布局,丹东的产业特点是发展轻工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严重的供给不足,国家开始积极扶持和鼓励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产品的生产,丹东的产业基础恰恰与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一致,以轻纺、电子等为支柱的轻工产业的发展使丹东快速的成长为全国领先的轻工业之城。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影响,加上体制陈旧、意识落后等方面的主观因素,丹东轻工业日渐衰退,丹东经济也开始下滑。直到2000年左右,丹东市政府开始对一大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丹东经济才缓慢复苏,丹东也逐渐形成了以采矿、冶金及汽车制造等重工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体系。“十二五”期末由于受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不振以及国家供给侧改革等多因素影响,丹东重工业比重由2012年75.3%的最高点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5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传统行业已退出重点行业之列,仪器仪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行业的主导作用开始凸显。

2016年丹东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Р的比重为17.1:30.6:52.3。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城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工业将一直是拉动丹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15年之前丹东工业以每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较有力地支撑了丹东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但2015年之后,受内外因素影响,丹东市传统重工业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丹东经济从2015年开始起进入负增长,告别了过去近10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

表1 丹东GDP与三次产业增长率(2007—2016)

(二)丹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矛盾

1.工业经济增速换挡,传统支柱产业后劲不足

第二产业增加值包括工业和建筑业,进入“十二五”中后期,受内外因素影响,丹东市传统重工业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规上工业经济进入由高速步入低速发展的时期,甚至在“十二五”期末工业增加值出现大幅度负增长,2015年增加值同比下降19.3%,2016年下降8.4%。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后劲不足,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9%,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8%,长期以来,受益于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农产品品种丰富,农副食品加工业一直居于我市重点行业之首,但2017年前三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占全市的10.5%,下降8.3%,显现出行业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等密集型行业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倾向。

2.投资拉动效应减弱,科技创新不足

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同比下降13.8%,其中第二产业下降14.3%,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下降导致工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受到制约。同时,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不足。2016年度,我市R&D投入强度为0.58%,远远低于全国2.07%的平均水平。丹东市规上战略新兴企业信息化投入仅占规上全部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的5.2%,相对比重远未达到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另外丹东自主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2016年丹东规上企业减少了近一半,从2015年的734户骤降至336户。企业发展不好必然会导致就业减少,就业减少人就往外走,人往外走经济就更不好,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叫贫困的恶性循环。

3.企业规模小、集聚度不高

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而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这些相关配套产业如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因为承接到大企业的订单而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就可以同时服务于其他的中小企业,既发展了生产性服务业又降低了其他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另外只有达到一定规模企业才能更加具备承担投资周期长、风险较大的科技投入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工业企业近70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6户,其中有大型企业8户,中型企业79户,其他都是小微企业。这些中小微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类型多而分散,无法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4.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型企业增长质量不高

我市工业主导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为主,以支柱产业之一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例,产品主要是水产品冷冻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型工业企业的增长依赖外在的市场因素过重,特别是由于部分行业存在国际性或是全国性的产能过剩矛盾。比如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硼产品、铁精粉等行业市场需求锐减,大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甚至停产的状态。另外资源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依靠价格涨跌和政策因素,在国际产能过剩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制造企业为确保市场份额只能以低成本的营销方法占领市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2012年开始持续负增长。

5.发展动能的新旧产业交替困难大

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本,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近年来虽然我市许多新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发展,但这些新产业的增量远低于传统重工业退出的存量,导致经济总量快速下滑。落实到企业,比如许多贴牌生产的服装企业,处于一种“黄不起”的状态,大量的贷款压着,现在别说盈利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但是假如机器不运行,连银行利息都付不起,加上生产的规模效应,所以企业就选择继续生产导致了大量的库存积压,那何来更多的资金、精力去转型升级。

丹东作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城市,经济发展不好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发展不足。根据区域生命周期理论,造成一个地区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体制机制、区位、资源、国家政策等等,但都可以总结为结构性因素,就是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依据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实现转型。结构性衰退就是一个地区支柱产业正在逐渐变成衰退或者夕阳产业,而新的支柱产业还未形成导致一个地区经济长期陷入低谷。要想走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振丹东经济,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就意味着必须着手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只有主导产业进一步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个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振兴,这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生命轮回。综上所述,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而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测算、评价并选择主导产业对于重振丹东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丹东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与测算结果

(一)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在不同的时期,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阶段的更替表现为主导部门系列的变化,现代经济增长实质上是部门的成长过程,主导部门的选择涉及到比较优势、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很多影响因素。笔者总结了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在主导产业测算中选择的指标基本包括经济效益、比较优势、关联效应等方面,只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在指标的比重分配和二级指标分类上有所不同。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丹东实际情况,选择指标体系。首先,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定的产业规模是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带动就业、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等作用的前提,因此本文将产业规模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之一,并包含产业规模、就业吸纳率和产业贡献率三个二级指标。其次,要从长期、动态的视角来选择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一定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能以技术创新来提高产业生产效率,从而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2]

,因此本文将经济效益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另一个基准,包括了销售利润率、创新度、成本费用利润率、技术进步贡献率四个二级指标。最后,主导产业选择应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这样的产业才能在与其它区域的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竞争优势作为本文主导产业选择的第三个基准,包括区位商、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详细的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关于指标体系的说明:

(1)产业规模(X1):主导产业一般是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产业[3]。产业规模越大代表着企业资产越雄厚,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产业规模系数,E为区域内该产业包括的所有企业资产总量,F为全国范围内该产业包括的所有企业资产总量。

(2)就业吸纳率(X2):该指标反映了主导产业带来的社会效益。计算公式为:

式中,AR为就业吸纳率,J为该行业的年平均就业人数,Qij为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

(3)产业贡献率(X3):主导产业在该地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潜力,其增加值占该地区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越大,产业贡献率越大。计算公式为:

式中,WIij为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同上,Qj为j区域的工业总增加值。

(4)销售利润率(X4):销售利润率反映该产业的资产盈利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PM为销售利润率,Pj为该产业销售利润,E同上。

(5)创新度(X5):创新度指标主要反映该产业中企业的创新能力,一般认为产业在R&D的投入越多,技术进步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式中,H为创新度,LR&D为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O为工业销售总产值。

(6)成本费用利润率(X6):该指标代表该行业内的所有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与产出的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式中,PCR为成本费用利润率,Pj同上,CF为成本费用。

(7)技术进步贡献率(X7):计算公式为:

式中,εi为i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其中分子ΔA/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分母ΔY/Y代表该产业平均年生产增长率。

(8)区位商(X8):区位商代表从全国角度来看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

式中,L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Qij、Qj同上,Qi为全国i产业的总增加值,Q为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额。

(9)市场占有率(X9):该指标反映了该行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展现出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Rij为i地区j产业的市场占有率,Mij为i地区j产业的销售收入,Mj为全国j产业的销售收入。若MRij值为1,就代表该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是垄断的[4]。

另外高新企业率(X10)为该产业内高新企业占该产业内总体企业的比例,专利率(X11)为该产业内申请的专利占该区域所有专利的比例[5]。

(二)丹东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量化分析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比如熵值法、DEA、主成分分析法,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具有很高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强,使用最为广泛[6]。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丹东市统计年鉴》以及丹东市统计局提供的部分统计数据。根据《2016年丹东市统计年鉴》,目前丹东工业经济涉及34个行业,根据主导产业选择所依据的基本准则,比如产业规模、市场潜力、政府政策支持,本文从这34个行业中选取了19个重点行业(见表3)利用SРSS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

1.评价模型

模型包括m个样本,每个样本观测n个指标,依次为X1、X2……Xn,则:

用数据矩阵X的n个列向量作线性组合为:

综合变量F1、F2、…、Fn分别称为原变量的第1、第2、…、第n主成分,其中F1的方差在总方差中占比最大,其余主成分F2、F3、…、Fn依次递减。

2.计算过程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对丹东市19个重点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ZX为标准化后的数据,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求TT=(T1、T2、…、Tn),其中(可求得特征向量矩阵),则有成分。

(3)综合得分。

F11,其中表示方差贡献率。

对于解释工业主导产业的主要指标的选择,在测算中选择方差贡献率达到77.68%的三个公因子,在主成分分析法中绝对值大于0.3的负载是显著的,[7]因此:与 F1显著相关的变量为X1,X2,X3,X8,X9,X11;与F2显著相关的的变量为X5,X10;与F3显著相关的变量为X4,X6,X7。根据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丹东市各行业发展的综合得分:

F=0.438F1+0.212F2+0.136F3,

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各行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续表3)

3.结果分析

F1对综合排名的贡献率为43.8%,是决定该行业是否能被选为主导产业的主要指标,在二级指标中与其相关的变量为产业规模、就业吸纳率、产业贡献率、区位商、市场占有率、专利率。这些相关变量可以归纳为行业的市场影响力。与F2相关的变量为创新度、高新企业率,反映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与F3相关的变量为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反映了该行业加工制造环节的投入与产出关系,F3数值越高,说明该行业生产产品附加值越高。

行业综合得分的前10位可以作为丹东市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中除了要考虑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还要充分考虑丹东市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产业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排名前10位的重点行业中,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在第一部分已经说明目前是丹东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有明显的区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该行业已从过去的主导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从二级指标F1可以看出丹东市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市场影响力很大,但F2“研发能力”和F3“产品附加值”均为负,说明该行业的研发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也很低。虽然医药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排名比较靠后,但本文使用全部为规上企业的统计数据,在丹东的医药制造和纺织服装大多为中小企业,这两个行业实际的产业规模一定会比统计数据高很多,加上丹东市政府近两年一直大力推进“重振丹东轻工业雄风”战略的实施,已经获得“中国满药之都”和“中国户外服装名城”两个区域性品牌,并拥有相对应的全国性垄断项目,从得分看,医药制造的“研发能力”也比较高,因此可以将医药制造和纺织服装作为丹东市未来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都在前十五位,本文将这两大行业里具体包括的轻型、精密装备制造业筛选为丹东市未来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丹东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这三个行业规模一直很大,但他们属于资源消耗类行业,“研发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得分也极低,同时会对丹东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符合丹东市“生态立市”的底线要求,加上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因此这三个行业不适合作为未来丹东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实际中近年来这些传统行业已退出重点行业之列。从综合得分看,另外两个可以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两个行业可以归纳为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其中仪器仪表近两年已经上升为丹东工业经济第四大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只在2016年稍有下降;2016年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1%,除纺织服装业增加值增长3.8%外,在丹东市十大行业中该行业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并且增长率超过10%的行业,充分体现了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优势和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排除丹东市目前的三大支柱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中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基础性行业,受市场影响小,也不可能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可以作为丹东市未来工业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的是:仪器仪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轻型、精密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业。

三、对策建议

(一)创新驱动轻工业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经过长期积淀的夕阳产业恰恰是一个地区的传统优势[8]。我市曾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轻工业城市,有着丰厚的人才积淀和技术底蕴。自2012年以来丹东重工业比重逐年下降,重工业投入增长乏力,但这也为轻工业发展腾出空间,有利于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十九大强调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需要更优质的产品,给轻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丹东要迅速壮大有产业规模、有区域性品牌的食品及保健品、满族医药、手表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

(二)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需要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要支持大企业继续做大做强,[9]培育领军型“小巨人”企业。鼓励大企业间的联合,鼓励大企业参股中小企业,或者向中小企业提供订单,比如纺织服装产业。丹东本地服装厂很少采购本地生产的布料,许多服装设计部门也不为本地企业提供研发服务,服装不是高科技不能只做一个点,一定要有相关企业集合形成的产业链,在产业链内部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防止在本区域内同质化的恶性竞争[10]。

(三)围绕本地特色积极培育主导产业

依据丹东工业主导产业测算结果,未来我市要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积极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仪器仪表和轻型、精密装备这三大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着手培育富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农产品深加工、防护纺织制品三个传统优势产业,大力促进这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实施品牌战略助推工业攻坚

品牌战略是实施工业强市的必要条件。丹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丹东工业从“丹东制造”到“丹东创造”的过程。我市工业尤其轻工业虽有一部分获得国家、省、市著名商标和省、市名牌产品,但却缺乏真正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未来要创建富有丹东地方特色的新品牌,以满族医药和纺织服装为例,不久前在我市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轻工业方面已拥有“中国满药之都”和“中国户外服装名城”两个区域性品牌。未来我市要以丹东药业、康辰药业等重点企业为核心打造满族医药优势大品种。以新龙泰、瑞沃尔服装等企业为核心充分利用丹东市目前在尼龙56纤维材料、纺织助剂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形成特色鲜明、梯次构成的新型工业体系,使之重新成为丹东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总体看来,丹东工业已经建立起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但总体规模还不大的产业体系,存在工业拉动经济增长能力逐渐减弱、传统支柱产业后劲不足、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处于中低端等问题。面对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我市到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丹东经济的振兴,最重要的是立足于丹东产业基础,充分考虑本地的区位、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汽车制造业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仪器仪表、轻型、精密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增长动力强劲、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从而带动丹东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1]王小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J].区域经济评论,2016(3):8-10.

[2]孙玉浩.加快蓬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4):132-135.

[3]林红,肖庆文.晋江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7):48-50.

[4]连春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常州装备制造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25-30.

[5]赵丽娜.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理论学刊,2017(2):68-75.

[6]刘学之,孙鑫朱,乾坤,等.河北省工业主导产业优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7(6):111-118.

[7]付晓东,付俊帅.主导产业根植性的理论渊源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7(1):26-32.

[8]崔利昆.西藏产业结构优化及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3):8-11.

[9]金碚.工业的使命和价值——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J].产业经济,2014(9):51-53.

[10]丁凯,鲁亚运,原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4(4):134-136.

猜你喜欢

丹东市主导产业丹东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全家谈祖国变化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基准研究
原来我挺厉害的
跳绳
鸭绿江公园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述评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