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语修辞中的“积极”和“消极”

2018-03-22周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积极修辞格修辞

周梅

摘 要:修辞是根据一定的语境,利用语言诸要素或其他表达方式对言辞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选择。修辞上的两次“两大分野”,即陈望道先生提出的消极修辞、积极修辞的两大分野和骆小所先生所提出的表层修辞、深层修辞的两大分野。本文主要论述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关键词:修辞 修辞格 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

一、修辞

修辞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在语用学中显得举足轻重。我国语言学的鼻祖——刘勰在其《文心雕龙·宗经》中说:“立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他认为我们在说话或者写作中所使用到的修辞,是很少直接借鉴于经书,修辞并不像树立人的德行、树立人的声誉那样可以效法古代先贤。这无疑已经浅略地谈到了修辞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性原则。“修辞”这个术语在刘勰那已经初现端倪。而这个端倪要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了,直到1932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问世,才真正掀起了修辞学研究的浪潮,“修辞”这个术语才被广征博引。八十多年来,各派修辞学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和研究。《修辞学发凡》认为:“修辞当作调整或适用语辞”“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语辞”包括书面语辞和口头语辞两种。“调整或适用”使之“适切”是指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进行恰当的调整。之后,很多的修辞学专家对于修辞的理解大多循着这一观点做深入研究。其中骆小所就是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一个研究者。骆先生在其《现代修辞学》中对“修辞”的解释比较全面:“修辞是一种话语交际的需要,为了较好地表达思想感情,适应特定语境,而采用的运用语言和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也就是说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根据一定的题旨和条件利用语言诸要素或其他表现方式对语言进行艺术选择和加工,“修辞是一种选择过程”。修辞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的技巧,对同义关系的字、词、句式、修辞方式、语体和语言风格等通过比较、选择,使之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表达效果。

二、修辞格

修辞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辞格,也可以称为语格、辞藻、藻饰、辞式等等。唐钺在《修辞格》中定义修辞格时,认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加或者确定词句所有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作修辞格。”这是“修辞格”术语第一次正式被提出来。随后,陈望道也对“修辞格”做了相应的阐述:“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光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深厚的,叫作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浅淡的,叫作‘辞趣。”显然他将修辞格分为了辞藻和辞趣。而骆小所先生则将修辞格定义为:“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的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语言形式。”修辞格是修辞的重要内容,它是由多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所组成,自然构成了修辞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修辞格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修辞格本身就具有多种属性,其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况且修辞格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联系,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它们进行类别划分。根据修辞格的作用或者效果来分类的话,有具体形象类、强调突出类、贯通连贯类、含蓄隐约类、幽默诙谐类、深化深刻类等;根据修辞格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效果又可以分为:材料类、意境类、词语类、章句类;根据语言因素和表现手法的关联可以分为:描绘类、布置类、表达类等;根据修辞格特定的结构进行分类,则有描述体和对象体类、借换体和本事体类、引导体和随从体类、形变体和原形体类等;根据语言美学规律对修辞格进行分类,包括均衡美类、变化美类、侧重美类、联系美类等。

三、两大分野——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为了能尽善尽美地完成修辞的表达效果,修辞问题的研究进入到了具体的、多维的研究领域。早在李耆卿的《文章精义》、洪迈的《容斋随笔》、韩子苍的《陵阳室中语》、王若虚的《滹南遗老集》等著述中就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直到《修辞学发凡》问世,陈望道先生开始对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究。他提出了“修辞的两大分野”的理论体系。修辞的两大分野,从修辞形式和内容必须统一的观点出发,谈到修辞三大境界(记述、表现、糅合)的两大分野关系,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观点,着重从修辞和逻辑关系上阐述两大分野的理论根据。他认为:“大概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与事理符合。也就是说事实必须合乎事情的实际,说理论又须合乎理论的联系。其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轨: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的、逻辑的关系为常轨。我们从事消极修辞方面的修辞,都是循着常轨来做伸缩的功夫。”可见,消极修辞要遵循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的规律,要求表达准确恰当、合乎实际。但是积极修辞不受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的限制,它与生活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就像陈先生指出的:“然而积极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只能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世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规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其轨道是意趣的连贯。它同事实虽然不无关系,卻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这就像是艺术往往反映的是生活的“艺术之真”和科学常常反映的是“物理之真”的差异,都必须去反映生活的真理,但表现形式却可以各具特点,自然修辞境界也就会有所不同。可见,这一种修辞上的两大分野恰恰反映了逻辑上的两种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总之,消极修辞是真实、客观地表达事物概念,以阐明事理为目的的修辞活动,目的在于说理,要求符合题旨,所以消极修辞一般在科技、公文中用得比较多。而积极修辞是借助辞格,以形象、生动地表达言说者内心情感的修辞活动,其目的在于表情,要求切合情景,故积极修辞大多用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艺语体中。王安石在《上人书》中说:“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使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所以适切才是修辞的第一要义。

在使用积极修辞的同时有时也会用到消极修辞。

举例来看,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的成名小说《好大一对羊》的结尾片段这样描述:“她小心翼翼地走着,尽管小小的瘦瘦的身体很轻很轻,但还是像降落在草茎上的蝴蝶一样左右摇摆起来。越往里进泥越稀稠粘软,开始只是陷到脚脖子,她艰难地拔出腿来,一步一步朝里挪……那是生命的颜色呵!绿色。那里有葱绿茁壮鲜嫩的草,汁水四溢、甜美细嫩的草……她越挣扎,拉的速度越快,她绝望地大叫,那声音像水里的涟漪一圈一圈散去,引不起任何反映。渐渐地、渐渐地、泥潭里只剩下一颗小小的头颅……黑蝴蝶倏然飞走了。”小女孩为了割到鲜嫩的草去喂羊,不慎掉入沼泽地,整个过程作者写得凄美。这里的“凄”是消极修辞,“小心翼翼地走”“越往里进泥越稀稠粘软,开始只是陷到脚脖子,她艰难地拔出腿来,一步一步朝里挪”“她绝望地大叫”,这些句子都属于写实的消极修辞,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没有过多地加入作者的感情在里面。但是正是这样的真实客观的消极修辞,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正在艰难挣扎地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小生命,此为“凄”。而“美”则是作者使用了变格的积极修辞,“但还是像降落在草茎上的蝴蝶一样左右摇摆起来”“那声音像水里的涟漪一圈一圈散去,引不起任何反映”,这两句使用的是比喻,将小女孩进去沼泽地时摇摇晃的样子比作草茎上的蝴蝶。可爱的身影,悲剧的命运。又将小女孩呼救时的声音比作散去的涟漪,无人发现和施救的绝望像这散去的涟漪一样。“尽管小小的瘦瘦的身体很轻很轻”“渐渐地、渐渐地、泥潭里只剩下一颗小小的头颅”,这里使用了几次反复,似乎是在放慢镜头,等待路人来救援,作者对小女孩的怜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是生命的颜色啊”使用了移就,“那里有葱绿茁壮鲜嫩的草,汁水四溢、甜美细嫩的草”用的是通感,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草应该属于视觉范围,但是“鲜嫩”“细嫩”是触觉,而“甜美”又是味觉了,让读书有种身历其境的代入感。“黑蝴蝶倏然飞走了”使用了借代。以上这些积极修辞的使用,美化了小女孩的死,表达了作者的怜惜之情,讽刺了那个特有时代的愚昧和悲哀。

总之,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都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 張志公.修辞和修辞教学·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3] 唐钺.修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

[4]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积极修辞格修辞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