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2018-03-22于翠平闫允诚吴健华邱瑞瑾黄丽蕴滕翠琴曹中环

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六堡梧州市梧州

于翠平 闫允诚 吴健华* 邱瑞瑾 黄丽蕴 滕翠琴 曹中环

(1.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梧州分院,梧州 543000;2.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 543000; 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广西 梧州 543002)

引 言

六堡茶属于黑茶类,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中国历史名茶,也是我国传统的侨销茶[1],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六堡茶因其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和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受到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喜爱[2]。2011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公告正式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六堡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市场占有量和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梧州六堡茶产业已经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在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六堡茶产业也遇到了瓶颈,存在基地建设滞后,科研攻关力度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品牌文化挖掘不够,种植、加工、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环节关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六堡茶的产业综合实力与国内其它知名茶品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广西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战略机遇下,六堡茶产业如何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

1 六堡茶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1.1 生态地理基础条件

梧州市辖三县一市三区,地处东经111°51′14″~111°40′、北纬22°58′12″~24°10′14″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带来了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梧州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1.1 ℃,最冷月平均气温11.9 ℃,最热月平均气温28.9 ℃,年均降雨量1503.6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梧州属丘陵地貌,桂江、浔江交汇于此,具有丰富的蓄水量,森林覆盖率达72.2%,山陵起伏绵延,空气相对湿度大,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宜茶树的生长。

1.2 六堡茶产业发展规模

截至到2017年底,梧州市茶园面积达8.5万亩,获得生产许可(通过QS或SC认证))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已达50家。其中4家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6家企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家企业获出口备案,2家企业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10家企业取得有机认证,农民专业合作社104户。目前六堡茶年生产能力超过1.35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以上,产品畅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2 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科技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1)标准化茶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政府推动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科研攻关,目前全市标准化茶园面积占比已达到18%以上,面积总数和比例均比往年有了大幅提高。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与管理技术,有效改善了茶园建园基础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

(2)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有所改造与提升。龙头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该技术采用电脑自控技术实现了对渥堆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提升发酵效率1.5倍[3]。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实现了六堡茶精制加工的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填补了六堡茶连续紧压制茶的空白,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能确保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需要[4]。

(3)成立专业科研机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六堡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2010年梧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成立以来梧州市共引进茶学硕士和博士6名,强化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该院目前与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六堡茶品种选育、生产关键技术和保健功能研究等技术攻关。梧州学院2017年成功申报广西第二个茶学本科专业,为六堡茶产业培养高层次茶学专业后备人才。

2.2 产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梧州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开展六堡茶产业科技研发,积极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园,鼓励企业改进生产线,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创建著名商标。通过加大六堡茶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努力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

(1)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明确六堡茶的发展思路、定位及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制定《梧州市2016-202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全面实施“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战略,把六堡茶产业发展成为区域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5]。(2)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成立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六堡茶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及市级规程1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 六堡茶》(GB/T 32719.4-2016)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3)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制定《梧州市六堡茶行业自律公约》、《梧州市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规定》等措施,确保了六堡茶的产品质量安全。(4)出台《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六堡茶成为梧州具有特色、永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梧州市将新建茶园1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5)成立国有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型茶业集团公司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2.3 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一直以来,两广以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是六堡茶的传统销售区,六堡茶也因此被称为“侨销茶”。为适应市场变化,梧州六堡茶从侨销茶为主向内销为主兼顾外销模式转变,梧州六堡茶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2005年以前,六堡茶几乎全部出口,出口数量在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总量达到760吨[6],六堡茶在港、台、东南亚地区及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有着广泛的市场和较好民众口碑[7]。(2)2003年以前,国内销售几乎是空白状态。自2005年起,梧州六堡茶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截至到2017年,六堡茶的销售已经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同时两广地区和香港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区仍保持稳定增长。(3)积极开拓电商渠道,为顺应社会发展,各大企业都在寻求更为宽广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近几年发展迅速,各企业实现了销售额从零到现今几百万的突破。

2.4 品牌影响力稳步提高

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公布等机构联合发布《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六堡茶品牌价值目前已达20.17亿元,居中国黑茶类第3位[8]。另外,通过六堡茶品牌宣传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如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2016桂台茶产业合作创新论坛暨茶叶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茶事活动,2017年“六堡茶行销全球”组团系列参展活动,以及主办2018北京“两展一节”,六堡茶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稳步提升,成为广西茶界的一匹黑马[9]。

3 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茶园基地建设滞后,茶园的管理水平不高

六堡茶茶园管理非常粗放,种植水平低下,缺乏科学的肥水管理和修剪技术,甚至很多茶园处于野放状态,平均亩产只有约100斤干茶,产量非常低,效益极差。本地茶园的茶树品种大部分是六堡茶群体种,性状混杂,缺乏适合六堡茶机械化生产与加工的当家良种[10],因为性状参差不齐,采茶只能依靠人工采摘,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本地原料缺乏价格优势,再加上本地毛茶产量无法满足目前企业所需,因此六堡茶加工企业大多从外地购进原料,购进比例已超过九成。

3.2 茶叶经营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

目前梧州六堡茶的5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4家,“中华老字号”称号1个,广西六堡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品牌1个,自治区名牌产品2个。目前,六堡茶仍未有产值超2亿元以上的大型茶企。大部分企业2006年以后才开始成立或者起步,产能不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比较薄弱,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较低。虽然梧州市在2016年底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企业还处于培育阶段和探索期,短期内对规模化经营的引领作用还无法实现。

3.3 科研攻关力度不够,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六堡茶科研起步晚,基础薄弱,六堡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均缺乏科研攻关,比如六堡茶品种选育、生产加工技术、市场与营销等方面均缺乏系统研究,致使六堡茶产业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市、县、镇各级农技部门缺乏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茶的知识均靠自学、外出学习、农业部门开展的短期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短时间的指导,导致一线技术人员水平提高慢,系统性不强等,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外地先进的种植经验得不到合理的应用、示范与推广,茶农也很难得到有关茶叶种植技术方面的有效指导;而加工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致使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高素质生产人才短缺,甚至出现几家企业同聘一个制茶师傅的现象。六堡茶产品科技含量低,新产品研发不足,市场上几乎见不到相关深加工衍生品,六堡茶附加值极低。

3.4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丰富,品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六堡茶在历史文化、加工储藏、品种等方面都有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性,虽然六堡茶有1500年的历史,但是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也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和发挥。同时,缺乏对六堡茶品牌提升的整体战略规划,对六堡茶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宣传投入少,宣传策略、宣传方法等都有待改进,除了传统的两广销售区和港澳地区,其他地区的很多消费者对六堡茶仍然感到很陌生,甚至很多消费者对六堡茶闻所未闻。

4 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4.1 政策护航,合力助推产业发展

政府部门应加强整合和制定六堡茶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原料生产基地扶持政策,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工作等改革为契机,出台支持土地流转发展新建茶园的扶持政策,解决社会资本和有实力的茶叶企业较难连片承包山地开发种植茶叶,影响六堡茶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的问题,让资本进入产业有安全的保障、茶农能够有资产性收入、茶企能合法合规的获得发展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财政支点和金融杠杆作用。虽然近几年,梧州市对六堡茶的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但是六堡茶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与需求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梧州六堡茶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

针对六堡茶生产企业产值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政府应着重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实现以工促农、以农保工,带动梧州六堡茶种植业健康发展。

4.2 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一是加强六堡茶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和科研环境,同时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激励、促进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六堡茶产业。二是加快六堡茶良种基地与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梧州市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加大茶苗繁育技术攻关力度。开展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修剪与采摘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建设好梧州六堡茶高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以新建梧州六堡茶原料基地为主、改造现有低产茶园为辅,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全面推进梧州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三是加大科研投入,联合科技攻关,夯实六堡茶产业科技基础。加强基础研究,坚持科技兴茶。以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和梧州学院为科研平台,联合涉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抓好茶树优良品种选育、茶树高产栽培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贮藏保质技术和茶叶机械研发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加大生产环节现代化、机械化水平,提高企业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规模化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3 提速扩能,提高六堡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创新经营模式,实现互利互惠。创新六堡茶生产组织方式,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企业与合作社合作,形成以茶叶加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依托、农户建园为主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新模式,促进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产业链互利共赢。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支持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农户、农民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资本、产品等入股龙头企业,建立以产权或资本为纽带、合作制为引导的经营体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以提高茶叶种植积极性。

4.4 延伸产业链,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积极发展茶仓储物流业。根据六堡茶陈化的环境要求和技术特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园区科学规划,适时加快专业仓储的建设。鼓励运营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管理经营。

做好茶文化旅游业。加快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化茶船古道项目和策划“一带一路”背景的历史文化项目,着重开发茶船古道沿河观光旅游产品、茶山观赏体验产品。打造六堡茶商贸文化街,全方位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互配合的茶旅项目。结合六堡茶核心产区苍梧县六堡镇的游古码头、茶船古道、黑石村、黑石崖、黑石顶老茶园、诗词文化长廊和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展示,让游客在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感受六堡茶文化的历史感。

4.5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公共品牌影响力

六堡茶既是梧州特产,又是广西特产,而且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梧州市需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打造“茶船古道”文化品牌和六堡茶公共品牌,提升梧州六堡茶在海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017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贺信中首次将“茶船古道、茶马古道”与“一带一路”并提;“茶船古道”是以茶叶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广西梧州六堡茶通过六堡河经东安江、贺江、西江,最后到达广州港,再由广州港运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交通路线。六堡茶的发展与茶船古道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茶产业提供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梧州应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六堡茶历史文化,传承文化遗产,发挥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叠加效应,更好地宣传推介六堡茶。

通过集合各方力量和资金,统筹策划各类对外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广电影视、出版物、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六堡茶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强文化创意,策划和创造有利于六堡茶发展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纽带,搭建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彰显六堡茶的文化魅力,在消费者中树立梧州六堡茶品牌认同和消费信任。

(致谢:除注明外,文中产业数据均来自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六堡梧州市梧州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中共梧州城工委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六堡茶机采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与茶相逢在六堡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