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环境现状与未来浅思

2018-03-21向苏娜文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现状问题未来发展

向苏娜 文卉

摘 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全国过半人口的民生大事,是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发展的一道门槛。通过对乡村人居环境的释义、内涵分析,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的范畴;通过从多个层面的解读,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情况、问题所在进行了一定的剖析,总结经验,思考对策,对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探索出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未来发展;生态循环

[基金项目:基于“PSPL调研法”的乡村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以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例(2017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7B692]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乡村仍然是我国大部分人所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区域内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物质条件和非物质因素的有机结合体,也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当代社会背景下乡村的人居环境更加强烈地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乡村人居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所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

一、乡村人居环境定义与内涵

在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对人居环境作出了以下定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镇人居环境相对的概念,是依托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以广大乡村地域为空间基础,以传统乡村文化为传承,具有独特内涵的乡村居民的聚居地,反映在乡村的社会、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是人居环境科学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普遍问题

乡村人居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这三个方面,乡村人居环境的问题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有所体现。三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因此分析问题也要注意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可行方法,才能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一)自然环境破坏

1.土地、水源污染严重

乡村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十分普遍,化学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是两个主因。长久以来,乡村居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由于环保意识薄弱、文化程度不高,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剧毒农药在杀虫施肥的农事活动中屡见不鲜,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成分屡禁不止,乡村土地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残留在土地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生态循环作用渗透到地下水、地表水中,降低水源质量,引起水域污染,影响乡村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在农事活动中,村民为了作物平安过冬,大量使用的地膜、棚膜在使用过后就遭废弃,或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这类固体垃圾污染也成为乡村自然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2.自然植被遭到破坏

出于对经济增长的追求,农民或者承包者常常将山林中的树木砍伐掉以谋求短期的经济收益,这使得乡村的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乡村人居环境的安全受到威胁。

(二)地域空间环境粗放

1.居住环境

与乡村居民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乡村的居住环境。在乡村人居环境中,不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最容易暴露出问题,以下几项更是对乡村的人居环境影响重大。

(1)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情况对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巨大,尤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越发紧密,然而乡村的道路交通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乡村至今还没有可通车的道路,一些乡村的道路缺乏统一的规划、专业的指导、完善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程序,安全性使人担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的经济发展。

(2)生活、生产用水与供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与电力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自来水的乡村供给率十分低,电力资源输送也是十分不足,偏远地方的乡村仍然存在经常停水停电的情况,乡村的人居环境因此难以全面提高和改善。

(3)生活垃圾处理。就目前的建设与发展程度而言,大部分乡村都没有垃圾转运与垃圾处理设施。而随着人口的膨胀,乡村的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排放量则大幅度增加,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来临,乡村的生活垃圾类型也基本变成了难以降解的工业制品。以前的乡村环境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这些污染物的数量在其自然承受力的范围内,生活垃圾的类型能够通过降解作用成为无污染的物质,而这种自古以来的平衡却已经被打破。

2.空间利用方面

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耕地却很低,以下三个原因却加剧了耕地紧张的状况。

首先,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许多城镇不断向乡村的区域范围扩张。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乡村的农田耕地被乱占滥用,加剧了乡村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其次,农业生产、农药使用导致的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破坏了乡村生态系统。不可降解的棚膜与地膜逐年累积,乡村耕地土壤的自然结构被破坏,造成农作物减产,农民为了获得足够的收成,过量使用工业化肥,乡村土地污染情况继续加重,土地污染恶性循环,可利用的乡村耕地不断贬值、萎缩。再次,乡村住宅的无序,导致土地的无形浪费。目前,大部分的乡村建设仍处于无序状态,村民乱占乱建、一户多宅、占而不用,这也无形中浪费了稀缺的土地资源。

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国家层面

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和改善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国家资金的投入,国家加大投入也意味着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需要从政策上支持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不会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进行一定的引导。在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项目和未来方向上,政府还需要做一些引导,使乡村人居环境能够统筹在国家建设的大方向上,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经济层面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乡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容易造成土地污染,破坏乡村人居环境,而生态农业则可以既延续农业生产方式,又能够阻止甚至恢复乡村的土地污染。通过生态农业的理论指导、合理规划与协调组织,平衡好乡村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三)乡村个人层面

乡村居民是乡村的主人,是进行乡村生活的活动主体,也是乡村环境的主要缔造者。只有将村民也发动起来,参与到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改善中,将原来的粗放式生产生活习惯改为生态环保的做法,才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达到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因此,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前提。

四、结语

长期以来,乡村的基础建设程度低,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乡村的人居环境遭到破坏,乡村人居环境不容乐观。因此,要把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重视起来,从村民个人观念、城乡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出发,从根本上重视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从实践中总结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避免对乡村进行盲目的现代化建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改善提升,这样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方向,才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出路,才能既推动发展又保持特色。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胡伟,冯长春,陈春.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J].新农村建设,2006,(06).

[3]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6).

[4]張博野,曾菊新.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优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04).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现状问题未来发展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谈园林艺术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