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信

2018-03-21

南风窗 2018年6期
关键词:炬火盛世武侠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大芒果(读第5期《期待一个更自信的中国》)

对达到一定阶层的工作者而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认同是吸引他们拼命工作,而不是拼命赚钱的重要原因。

—劲量(读第5期《工作:一款社会游戏》)

不得不说,第一次看《声临其境》就被深深吸引,通过节目会发现,很多真正优秀的演员,或者说艺术家,除了荧幕上精湛的演技,还有背后强大的语言表达和渲染能力,为每一段作品配音,都能够让听众很快进入作品环境。的确,这样的原创综艺应该更多一些,深层次挖掘真正有能力的表演者。

—人丑就该多读书(读第5期《声音的魔力》)

这是时代造就的一群人,我虽然欣赏不来他们的造型,但对这种文化现象或者说社会现象持包容态度,毕竟他们并没有攻击或伤害任何人,只是满足自己内心自我认同,有何不可。就像文中说的,这种需求始终存在,压抑不如释放。

—雪不是冷(读第4期《装在套子里的“杀马特少年”》)

单纯的“侠”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是一套价值观本身,如同世人信奉的圣人、神明,他们几乎从来没出现过。如果将墨家归为侠之鼻祖,那么金庸笔下从来没有侠,因为他的武侠还是没有摆脱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框架。至于以武犯禁包括谭嗣同之流用“英雄”来称呼比较合适,因为他们生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符合自己利益、想法的政治理想,也就是说他们的出发点本来就脱离了侠的博爱精神。个人认为,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都不具备“侠”的生存土壤,盛世顯然,乱世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大变动,就更容易让人陷入儒家所构建的生存目标中去。而我们所读的“武侠”也许在生活中本来就没有存在过,他们只是知识分子表达的对于言论、行为自由的向往。

—没唐七夜雪(读第4期《再见,我的大侠》)

校园旁的海印桥、弥漫海味香气的一德路、下班路上的小北SABA餐厅……一幕幕场景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广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现代繁荣,更在于她厚重的历史底蕴、充满人情味的市井生活以及务实求真的城市精神。来广州九年了,在这里读大学,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安家,悠悠的珠江水早已悄无声息地流淌在我的血液当中。广州,已然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正如视频中说的:她归集一切可能的滋味,把全世界的乡愁都安顿下来,让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感受故乡的温度。

—许老师(评南风窗短视频《广州,来了就不想走》)

猜你喜欢

炬火盛世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史济民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盛世盛开盛唐花
画说铁军:攻打孝感城
武侠影后郑佩佩
微光·炬火
武侠教室
盛世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