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护理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2018-03-20邵琼洁黄卫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邵琼洁,黄卫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随着现代医学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整体护理观念的逐渐兴起,人文回归是整体护理的必由之路。目前人文回归的重要性在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中均已达成共识[1]。叙事护理作为人文回归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经备受关注。国外医学人文研究者强调医务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素养,将人文关怀融入与患者的沟通中[2]。叙事护理在国内还稍显新鲜,相关研究不多。本文将参考国外叙事护理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叙事护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叙事护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叙事护理发展模式。

1 概念

由于叙事护理是在叙事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对于叙事护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其概念目前仍无统一界定。黄辉等[3]总结国外学者的观点,将叙事护理定义为:护理人员通过访谈方式听取患者讲述疾病故事,对故事进行反思总结,帮助患者重新构建生活或疾病故事的意义,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2 现状

20世纪末,Boykin[4]、Sandelowski[5]、Aloi[6]等相继提出叙事护理的概念。虽然叙事护理在近几年才引入中国,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叙事护理”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跨度2014-2017年,共有记录17篇。对我国近4年来叙事护理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每年研究数都在迅速递增,说明叙事护理越来越受到我国护理人员的重视。在国外对叙事护理研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护理学者也逐渐开始把叙事护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主要是针对老年冠心病、前置胎盘孕妇、特勤疗养、老年PCI术后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等患者。近年来叙事护理临床运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叙事护理可以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照护,既包括生理方面,又包括心理情感方面。在进行叙事过程中,患者得到倾诉的机会,焦虑情况得到释放,情绪得到疏泄,感受到人文关怀。叙事护理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复。

3 步骤

3.1 通过访谈收集叙事素材 事先全面收集患者个性化信息,根据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家庭功能、性格特点等特征备好访谈提纲,根据提纲与患者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引导患者述说疾病历程故事。在患者讲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的素材包括:患病时间、原因、后果认知、家庭成员或医务人员对其施与的帮助等。在患者叙事时可以播放符合患者喜好的轻音乐作为背景,以营造安乐、便于沟通的叙事氛围[7]。

3.2 对叙事内容进行分析 深入故事分析材料,在专家指导下对收集的叙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以干预目标为导向对叙事资料进行评价和选择,筛选出对干预目标有影响的叙事内容,分离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专家指导下,全体护理组成员共同商议,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叙事护理方案和内容。

3.3 实施叙事资料干预 对叙事资料进行艺术加工,将积极内容和消极内容进行主题提炼,根据确立的干预目标,选择合适的叙事资料,题材包括电影、文学作品、视频短片、图片等。也可以按照干预目标编写纪录片微剧本,全组护士对剧本进行反复推敲,定稿后通过角色扮演形式拍摄成主题式微视频,强调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建立本项目的微信平台和QQ群,定时推送叙事资料,通过短信提醒方式提示患者及时收看[8]。

3.4 反馈处理干预 叙事干预1周后,与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针对个体问题的差异,灵活选择交流辅导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进行沟通交流,可适当渗透心理沟通技巧,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引导患者说出微视频观后感,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现状的态度和行为,帮助患者清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9]。可通过重述、列举相似经历的故事等方法深入患者内心。研究[10]表明,从事相同职业、有相似成长经历、有相似的训练条件及诸多共同点的人,彼此容易找到归属感,进而产生积极效应。灌输患者积极的生活观,鼓励患者倾诉消极情绪,可适当辅以非语言支持。经过叙事干预之后,护士自身进行反思,小组成员集体反思,及时修改叙事护理方案。

3.5 进行效果评价 在叙事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可通过填写护理质量评价表等方式测评干预效果。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制定相应的量表进行测评,综合反馈信息,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完善。

4 存在问题

4.1 相关理论不完善 目前国内叙事护理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测量工具还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较大发展空间[11]。另外也需要培养临床护士与护生的叙事能力。叙事能力的教育是在叙事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设计的教学活动程序框架和教学策略体系。目前国内还未形成对该叙事护理教育领域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12]。

4.2 护士对叙事护理认知不足且叙事能力缺乏 景雪冰等[13]对某三甲医院2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6%的护士表示未接触过或听过叙事医学及相关知识,仅59.9%的护士表示非常有必要开展叙事医学相关知识培训,说明临床护士对叙事医学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对于叙事医学在护理工作中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外也有研究证明叙事护理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却很少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护士对于叙事护理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14]。在临床工作中,多数护士认为患者有倾诉自己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经常听到患者的倾诉,但由于缺乏沟通理念、知识和叙事护理技巧,常表现为说教式语言、以自我为中心、表达过于简单生硬、随意改变话题等,不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4.3 客观因素限制 目前我国现有护士人数远远不够,护理工作琐碎繁杂、医院患者多、病情重、护士工作量大,这就导致护患沟通多停留在技术层面,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常常出现语速快、忽略患者感受的情况,护士与患者之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较少。研究显示,75%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时间偏少,阻碍了护患关系的发展[15]。另外,我国医院多数没有倾诉室,护患之间沟通多在病室内进行。由于病室人员较多、环境嘈杂,患者在倾诉时可能会有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叙事护理的展开。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域经济状况、风俗习惯、民族信仰等有较大差异,也可能对叙事护理的开展造成影响。

5 措施

5.1 完善相关理论 任何临床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叙事护理理论的确立应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明确叙事护理相关概念;从叙事护理的干预流程、特征、意义等方面着手,总结出叙事护理的操作性定义;将叙事护理相关概念与叙事护理操作性定义相结合,制定出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叙事护理理论;通过对临床上叙事护理实施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研究,确定总结出叙事护理的相关实践理论[12]。另外,目前国内外尚无完整的叙事护理资料库,初建者可以从各科室、各医院开始,收集关于患者病程中的心态变化、战胜疾痛的故事,也可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医疗知识的叙事,题材可以为电影、微视频、小说、图片等。将收集的资料分类汇总整理成叙事资料数据库,各医院可通过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建立跨医院、跨地域的叙事护理资料库。

5.2 提高护理人员叙事能力 叙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言表达的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内容事件的多种能力转变[16]。医院护理管理和高校教育应高度重视对于叙事护理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医院继续教育中应涵盖叙事护理相关知识,学校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进行情境学习。

5.3 协调改进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需要医院管理者进行协调改进,可适量增加护理人员配备、增进相关技术以节省人力,做到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可设立专门的倾诉室,为叙事护理的开展提供时间和地点的保证。叙事护理开展前应充分了解患者资料信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民族信仰的患者制定个性化叙事方案。

6 结语

随着整体护理观念的贯彻,更加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叙事护理在我国即将迎来蓬勃发展之势。此外,叙事护理的对象不应只局限于患者,护士也是医院中的主体人群,年轻护士往往承受工作、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应将叙事护理的对象延伸至护理人员自身,帮助护士疏泄压力、清除负能量。建议研究者可从具体干预方式、过程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