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纳诗歌对中国古诗词的化用

2018-03-19黄留威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化用影响研究

黄留威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突出的意象和凝练、独特的句法吸引了无数的美国学者和诗人。宾纳(Witter Bynner)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本文以影响研究相关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分析讨论宾纳诗歌对中国古诗词的化用及其具体体现。

关键词:宾纳(Witter Bynner);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研究;化用

孙景尧先生曾指出:“影响是建立在不同文学相互接触上的,可以说,没有一个作家不存在受到他人影响并影响他人的问题。”①从光谱主义时期“别有用心”的模仿中国古诗,到与人合作翻译中国古诗经典《诗经》、《唐诗三百首》,再到后来翻译道家经典《道德经》,这期间宾纳(Witter Bynner)还发表了大量研究中国古诗的论文和演讲。可以说从光谱主义开始,宾纳的人生就同中国、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联系在了一起。对中国典籍的长期翻译和研究,使宾纳对中国文化尤其是诗歌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同时,中国古典诗词也开始慢慢的影响宾纳的诗歌创作,最明显的证据莫过于宾纳在多首诗歌中直接化用了中国古诗词。这种化用使宾纳的诗歌具有了浓浓的中国味道。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用极其精炼、形象的语言突出了人物各自的特点,描绘“酒仙”们不同的形象。杜甫安排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彼此衬托映照,犹如一座圆雕群。②如果说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描绘的是“八仙醉酒图”,那么宾纳的《致李白》(To Li Po)描绘的就是“诗仙太白醉酒图”。杜甫精雕出“八仙”醉酒的群像,宾纳细刻了李白豪饮的独像。虽然两首诗描寫的对象有区别(都有李白,但杜诗中还涉及其他人物),但是关系非常紧密。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宾纳在《致李白》中化用了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许多诗句。准确的说,是宾纳将杜甫描写其他“酒仙”的诗句用在了李白身上。下面是笔者对两首诗部分内容做的对比:

《饮中八仙歌》——杜甫

To Li Po ——Witter Bynner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Mingle the ocean into cups of wine

And lift all seven to your hearts content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That the Emperor might call and we not come.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You moved your brush,the court was haunted,harried

With premonitions and with high alarm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Because a tidal wave of tipsy speech

Had made all China but a crumbling beach.

通过上面的对比很容易看出,宾纳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的诗句,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将其打乱从新组合,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和内涵。宾纳巧妙的将杜甫用来描写左丞相李适之的“长鲸吸百川”,张旭的“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的“高谈雄辩惊四筵”以及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句融入自己的作品,构思奇特,不乏创新。

Shadows是宾纳选入诗集《抵抗寒冬》(Against the Cold)中的一首小诗。全诗原来共五行,前两行是“When the moonlight brings to my bed/A fragrance of cherry blossoms”,后选入《抒情诗集》(Book of Lyrics)有所改动。皎洁的月光将苹果花香送到我的床前,为何睡梦中它们片片含霜,为何我会梦到冬日白雪皑皑,即使苹果花影就在我的窗台。整首诗语言简练、朴素,意境恬静、清新,读来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那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事件都是发生在“床前”,导致诗人产生“幻觉”的都是“明月光”。诗人都由“明月光”想到了“霜”,不同的是李白想到的是“地上霜”,而宾纳想到的是“花上霜”(frost among their petals),而且宾纳的联想更深一层,由花瓣含霜到白雪皑皑。李白最后点出“思故乡”,以情结尾,而宾纳由梦回到现实,以景做结。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竟然模仿李白的《静夜思》将宾纳的《花影》(Shadows)翻译成了一首律诗:“床前明月光,皎皎送花香。月照花入梦,片片皆含霜。月移香飘远,冬日着银装。花影亦入梦,床前戏月光。”③

宾纳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一首催人泪下的悼亡诗Spring and a Mother Dead:我要为她撰写碑文/我错了/除了她/我还能向别人诉说什么/杏花开了/像风铃/但是此时该向何人/诉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逝亲人无法言说的爱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忧伤的的情调,尤其是诗的后半部分很容易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都是物是人非,都是睹物思人,只不过睹的“物”(桃花和杏花)不同罢了。崔护由桃花想到了曾经偶遇的那位心仪的女子,宾纳看到如风铃状盛开的杏花思念自己过世的母亲。其实宾纳诗的后半部分可翻译成具有中国古诗韵味的“杏花依旧似风铃,不知更与何人说”。事实上,宾纳诗的最后四行也很容易让人想起柳永《雨霖铃》里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管是宾纳诗中如风铃状盛开的杏花还是柳永词中的“良辰美景”都面临相同的困境——“与何人说”。

《两扇窗》是宾纳的一首代表作,全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分,霞光满天、夕阳西下的场景。诗歌得第二节不禁让人想起李商隐的那首千古绝唱《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李商隐 The LO-YU Tombs—宾纳 译 The Two Windows(第二节)

向晚意不适,

With twilight shadows in my heart So beautiful,

驱车登古原。

I have driven up among the Lo-yu Tombs Although the day go by

夕阳无限好,

To see the sun,for all his glory,And the night come on forever,

只是近黄昏。

Buried by the coming night.Is this momentary world.

笔者认为,宾纳的灵感主要来自李商隐诗的最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同的是诗李商隐只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无限好”,具体如何美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而宾纳将“无限好”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描绘“The purple clouds are dying/Edged with fire/The full round moon is rising/Formed of ice”。两首诗的后半部分都出现了表示转折的词。“无限好”是李商隐诗对傍晚时分,夕阳美景的赞叹,但是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了“只是”二字将讀者带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夕阳西下,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这是诗人因无力挽留美好事物发出的慨叹,也是对时代的感叹。相比之下,宾纳就显得比较乐观,他没有因夕阳美景的即将逝去而忧伤,而是尽情欣赏这来之不易的美。虽然白天过去,黑夜即将降临,但是这一刻世界是如此美丽。“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想必这才是宾纳最想表达的。其实宾纳的这种观点在其翻译《登乐游原》时就有所体现:“只是”是诗中的关键词,但是宾纳似乎有意将其省略不译,而将后两句直接译为“To see the sun,for all his glory/Buried by the coming night.”。

宾纳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翻译家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先后翻译了《诗经》(与他人合译6首)《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道德经》等中国古代典籍。宾纳还是创新者和播种者,他将中国古诗的意象、诗句、题材、技巧、形式以及意境创造性的引入自己的诗中,使中美诗歌完美结合。赵毅衡先生更是直接称宾纳为“中国式诗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化用”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引用,它是诗人结合自身情况的再创造。正如宾纳自己强调的那样,他的诗歌不是对中国诗的简单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与古老悠久文明的契合,是对中国精神的真正消化。诗人对中国文化行不同程度的过滤和改造,最后结合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心理和环境,创作出新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又不失个人风格的作品。

注释:

①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4页。

②参见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hangxi_7382.aspx

③黄薇:《论宾纳英译<唐诗三百首>——兼论其“汉风诗”》,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G40,第52页。

参考文献:

[1]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3]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4.

[4]吴格非.当代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钟玲.美国诗与中国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9]赵毅衡.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10]赵毅衡.第二次浪潮:中国诗歌对今日美国诗歌的影响 [J].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2).

[11]赵毅衡.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影响的几点刍议 [J]. 文艺理论研究,1983(4).

[12]James Kraft,The Works of Witter Bynner[D],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s 1978.

[13]James Kraft,Who is Witter Bynner,New Mexico[D]:Univ of New Mexico Press,1995.

[14]Witter Bynner,Book of Lyric,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58.

(作者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化用影响研究
E Flat Major Chord 透射出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作曲密码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