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的“学乐结合”

2018-03-19杨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2期

杨丹

摘 要:快乐体育是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乐结合”使小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序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学乐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乐结合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把“学”与“乐”有机地结合起來,能有效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学乐结合”的现实依据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乐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乐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把“学”与“乐”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乐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同“乐”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二、“学乐结合”的方法策略

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特别喜爱游戏活动,而体育活动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体育游戏活动结合了小学生的特点与体育的学科特征,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将那些原本枯燥而抽象的体育理论知识寓于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之中,这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更加能够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更加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理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如队列的训练,许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又碍于教师的权威,而不能不参与,所以就机械而消极地参与,这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而且还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情感,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具体操作的方法很多,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再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学”与“乐”结合起来。

三、“学乐结合”的情境创设

“情景教学法”是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它是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或利用心理想象和身体运动的形式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人为的假设和想象,变成形象的情景。师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融入到角色中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

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教学情景语言是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常常用特点相进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个问题,用形象化地感知体会动作要领。例如:学习跳远时,创设“小兔过河”的情景。模仿小白兔的动作进行跳远练习。运用声像、图文等创设教学情景利用电影、电视、录音、幻灯、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创设教学情景,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比较直观的了解和感受技术的要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有水平差异。在采用“情景教学法”时,必须注意到年龄的特点来创编。例如:水平一、水平二(3年级)的学习对象可以采用童话形式,把儿童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小猫、小兔、小蜜蜂等等渗透到教学中去。水平二(4年级)、水平三的学习对象就不可能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就应该选择一些比较有内涵,有竞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四、“学乐结合”的实施效果

“学乐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志趣。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一些集体竞赛性的游戏,如“十字接力”、“三人两足跑”等,同学之间必须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些游戏能密切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乐结合”可以训练学生技能技术。游戏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来说,既有欢乐的气氛,又有适度的竞争。如在进行弯道跑教学时,先讲解、示范弯道跑技术要点,让学生依次练习,体会动作要领,然后进行“十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加油助威声中,挖掘运动潜力,进行友好激烈的竞争,使游戏场成为自己“为所欲为”的“理想”场所。这一竞争性的游戏,既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技能技术的可接受性,又重点训练学生弯道跑这一技术,一举多得。

“学乐结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水平有高低,但任何能力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游戏过程,并获得一定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从而确立努力目标。如班内一些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肥胖的特殊学生,在肯定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的基础上,也在游戏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正视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创造一定的条件逐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游戏。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入手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采用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体育活动,这样必定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 何志萍.小学体育寓教于乐教学探讨[J].中外交流,2016(23):248-248.

[2] 杨国志.寓教于乐——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速读旬刊,2017(5):4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