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对于语文素养养成的影响综述

2018-03-19宋海燕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素养语文

宋海燕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之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的意义?语文素养的内涵究竟包含哪些内容?我国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所涵盖的范围,综合性强。如华中师范大学雷实教授在《谈谈“语文素养”》文中指出:“简单地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1]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2]

上述对于语文素养的定义比较宽泛,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情感态度、思维理念、人文素养等内容,几乎涉及一个人的全部素养,语文素养的主体地位被不恰当的扩大了,导致语文素养成为一个包罗万象、无所不包的大容器,势必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认为“语文素养”研究的是“语文”范围内的“素养”,而不是一个“人”的全部素养。

第二种观点认为“语文素养”所涵盖的范围过于广泛,失去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古源“认为立足言语形式才是语文课的根本,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言语交往活动(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才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3]论者雷良启甚至提出用“交际能力”取代“语文素养”,他认为“交际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或“整个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4]

二、阅读如何影响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种观点为处于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从实践的层面提出应该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瑞芬(兴平南市中心小學)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一文中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当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强化他们的语言积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永宁县东西玉小学李冬香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凭借,在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让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6]

综合上述观点,阅读之于语言积累功效非常大。因此强化夯实阅读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1.合作中增强阅读能力。

从新课标中“小学一至五年级各年段阅读目标”指标看,新课程标准里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归纳为理解、质疑、积累、运用四大方面。这些能力是随着年段上升而逐渐递进,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阅读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可见,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掌握的发展,这与二期课改理念是一一相符的。

再从新课标的阅读评价看,也能侧面看出学生所需具备的阅读能力。新课标中提出:阅读评价要能检测学生的阅读积累,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鉴赏水平和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重视学生有创意的阅读。[7]

2.从经典阅读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认为,人获得真正的修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领略人类所思、 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还能将书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精华,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因此,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不在于丰富知识和提高技能,而在于帮助阅读者全面地发展自己。语文教师有责任通过经典作品,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 更有责任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作品的习惯,掌握品读经典作品的技能。使学生乐读会读,并有所收获。让经典文学作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从教学方法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表面看,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乐于接受,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且其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格局,为原本缺少独立阅读机会的班级授课制课堂搭建了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阅读能力锻炼的机会。并且还得到了不少的意外收获。 对于老师的意义在于,本研究以传授经验的方式为一线老师们提供了一套适合于教材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指南,以达到教学的高效。

从学习的三维目标看,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体验,进而推动能力发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是教师能掌握的。从长远来看,通过实施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才能显得更轻松可接受,并且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受用终身的。

综合上述文献参考,虽说自己称不上是什么有资历的教师,但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也算是年轻的教师。对于怎样能使学生学好语文这个“大科中的小科”,我认为,唯有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才是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好办法。通过创设情境、多种方法教学、及时反馈等方法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张伟,林治金,郝家杰.张伟小学语文“球形”阅读教学原理与应用[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 洪堡特,姚小平.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 美.大卫.W.约翰逊.合作性学习 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素养语文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