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工作贵在润物细无声

2018-03-19石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惩戒德育同学

石莉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 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靈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午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声音什么都有。面对这种情况,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宝贵时间利用好,我每次都在教室里守着他们学习,在班上来回踱步巡查,维护好课堂纪律,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默默地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个不停,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过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我心里有一种由衷的成功喜悦。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如果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份,未能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看待,面对错误不能坦然地面对,采取特殊化处理,要么回避、要么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长此以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没有剖析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没有改正问题的态度,必然导致担当意识弱化,导致学生人格的缺陷,这种德育是残缺的。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 德育的课堂无处不在

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的品行道德都有周围环境影响的痕迹。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德育的大课堂,老师、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等群众,共同制约和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德育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反应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课堂上的德育,不仅仅局限于德育这门课,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整理房间》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节能环保,珍惜生活。合理的分类,不仅能使自己的房间干净整洁,更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提升环保意识,在班级的整理比赛中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更是德育课的大课堂,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的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更是学生的的德育摇篮。一个学生从睁开眼睛看的第一眼,就是父母的举止,他们会学习会模范,并为今后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决定了今后德育的方向和本质。所以原生家庭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深远,父母作为孩子的老师,要站在为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高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道德、品行上为孩子做出表率。否则,学校教育在成功,老师进行的教育再到位,都有可能被家庭的负面教育所抵消,甚至产生负效益,这也是当前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一个成功的德育案例,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同心同向、步调一致。

三、 惩戒的目的在于成长

在学生的违反道德准则,行为示范或是举止失当时,进行必要的惩戒是必要的,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有益的,毕竟,在这个象牙塔里,得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但是老师得意识到,惩戒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手段一定得为目的服务,否则打着为了学生着想的旗帜,做出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教育学生、转化学生,反而激发了师生的矛盾,给学生心理留下了阴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老师把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了,那么新课改里提倡的“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就会成为空话。所以,如何采取适当的惩戒方式、怎样把握惩戒的尺度,通过怎样的形式才能达到惩戒的目的,等等,这些都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讨研究,这不仅是老师的教育技能的问题,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知心姐姐卢琴教授在书中写到的对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我的学生,我不仅让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刚在我们班级发生里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心不在焉,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有顶撞了几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个孩子近来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班级的德育量化分数也挺高的,他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生气,我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他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事后,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让我打心里开心。

如果我把对他行为的惩罚变成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他,对于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阴影,更失去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宽容同学们错误,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他们学会对自己过错承担起责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但也有些书中写道,我们要摒弃惩罚,惩罚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其实我觉得,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我们可不可以把惩罚升华成责任教育呢?还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得真知吧。

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我明白根本是学生,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我,面对如此大任,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猜你喜欢

惩戒德育同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也谈“教育惩戒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