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中实施完整人格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8-03-1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判断力意志力

陈 磊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吉林大学,长春 130112)

培养完整人格是高校思政课育人的重要使命,是实现“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必备环节,也是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陈秉公教授原创的“结构与选择”理论,对完整人格架构具体解析,并提出在高校思政课中实现完整人格教育的具体路径。

1 “结构与选择”理论及人格基本结构

人格结构是人格成分的多种特质以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巨大,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在基础和动力源泉。“结构与选择”理论就是陈秉公教授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指引下,建立的人格结构理论模式,这是对人的生命本体之谜探索的最新成果。

1.1 “结构与选择”理论 “结构与选择”理论所使用的“结构”指主体系统的构成及构成方式,即人格中各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人格中各要素及其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方式。“结构与选择”理论所使用的“选择”概念,是主体的自觉的能动活动,指主体为了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对主体行为的主观挑选。所谓“结构与选择”即指人的特殊生命本体既是“结构”的,又是“选择”的,是“结构”与“选择”的统一体。任何主体都是以“结构与选择”为生命本体而存在和发展的[1]。

1.2 人格基本结构 在“结构与选择”理论基础上,陈秉公教授提出了人格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破译了人格的基本结构及行为选择机制。“三级结构”即人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人格行为选择。“八种力量”指在“三级结构”之中包含“八种人格力量”。其中,“人格需要力”包含生存需要力、归属需要力、价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包含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反省力;“人格行为选择”包含一种人格力量,即人格行为选择力[2]。

2 人格结构中人格判断力的成分分析

要在高校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大学生,有必要对最终决定人们行为的人格判断力进行分析,它是人格结构的关键与核心,包括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和反省力4个方面,也可简化概括为“真善勇美”4种人格素质力量。

2.1 思想道德力成分 思想道德力是人格结构中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力量,体现着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起到掌控人们行为的方向和性质,决定行为基本对错的功能。“思想力是人生存发展过程中关键的生命力”[3],思想道德力不仅使人和动物区别,也使人与人相区别。有的人道德品质高尚,被人敬仰颂扬,有的人道德品质败坏,犹如行尸走肉,甚至成为瓦解社会道德堤坝的“危险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人思想道德力的培养,它不但能够提高人格的整体行为选择水平,也左右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因为道德力量是社会向心力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同时,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也会反作用于人,引导人们自觉的崇德向善。

2.2 智慧力成分 智慧力主要表现在人的创造性精神品质上,是帮助人们处理复杂事物、进行有效信息加工、从事创造的能力,是人格结构中知识结构、求知心理、思维方式和能力等组成的知识和智力的力量。人的潜在能力大大超过显在能力,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只利用了自身智慧的5%,至少还有90%以上的智慧有待开发。那么开发智慧潜能,首先,要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系统,才能思如泉涌,引发创造。其次,要打破思维定势,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是创造力量的源泉,也是人格智慧力和核心。第三,创造不仅靠知识和思维,还靠能力。要重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空间,这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也是教育肩负的宏伟大任。

2.3 意志力成分 意志力指人格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其规定目的而自觉支配其行动的精神力量和心理过程。它是人格行为的最终控制力,也是人格结构的支撑力量,主要表现为人格的进取性、坚定性和自控性等精神品质。高尔基说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薄弱和愚蠢。而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的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克服万难持之以恒,甚至无坚不摧。所以意志是人的最高领袖,意志力是成功者必备的精神品质和人格特征。美国菲尔图在《意志力是训练出来的》书中,将意志力分为9层阶梯,并提出,你在哪一层,就决定了你的人生停在哪一层。所以意志力就像肌肉,不要忽视它的后天培养和锻炼,科学的锻炼可以让它无比强大[4]。

2.4 反省力成分 反省力是指人格所具有的一种理智的、批判的主动反省、评价原人格结构和建立新人格结构的能力。它区别于思想道德力、智慧力和意志力,因为这三种人格判断力存在于意识之中,而反省力是人格结构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超越的关键力量,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中。古希腊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中国古人也一向注重自我修养,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自胜者强,自知者智”,“人贵有自知之明”……反省力较强的人,能够主动用自我意识中的理想我去认识、分析、评价和统一现实我,实现自身人格的发展和超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抬头大步前进时,也要低头时时反省自己,不断充实自身,培养健全向上的完整人格。以上四种人格力量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孤立发展,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规定的关系,必须充分均衡发展。

3 人格结构层次的划分

一般而言,人格基本结构的运行机制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人格需要力发动,经人格判断力判断,选择相应的行为——内向行为或外向行为[5]。在不同的遗传因素、不同的生存及教育环境等先天、后天因素交互作用下,人格“黑箱”最终会作出不同的人格行为选择,造成人格层次的差异性。陈秉公教授用“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形理论分析国民人格,提出当代国民人格存在杰出人格、完整人格、缺失人格和蒙昧人格四个层次。

杰出人格指整体人格力量能够均衡发展,达到完整人格水平,并且存在某一种或多种人格力量明显突出,与同时代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的人格。这样的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国家发展的作用至关重大,并因其人格的杰出贡献,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为世人所敬仰,如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

完整人格是指整体人格力量能够均衡发展,基本达到同时代人的普遍发展水平的人格,其人格力量无明显缺陷。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就是培育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甚至是具有“杰出人格”的人。我们主张人格层次不应仅停留在“完整人格”层面,还要从“完整人格”逐渐完善升华到“杰出人格”的层次。

缺失人格是指整体人格力量没有获得均衡发展,其中有的发展,有的不发展,并有一种或多种人格力量有明显缺欠的人格。缺失人格可以让人从成功跌入低谷,或者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引发或大或小的错误,不但自己痛苦,而且贻害社会和他人,所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缺欠人格,积极引导和教育是社会、教育、家庭和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蒙昧人格是指人格力量未获得基本发展,整体人格力量明显低于同时代的起码发展水平,处于蒙昧未觉醒状态的人格。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与社会的历史进步背道而驰,既不会成功,也很难获得幸福,甚至会损害家庭和社会。

4 高校思政课中实施完整人格教育的路径探索

积极健康的完整人格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不但关系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而且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高校思政课是实施完整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我们急需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路径。

4.1 通过“课程思政”拓宽完整人格教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在“课程思政”和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完整人格教育体系,注重教育范围的全面性,实现完整人格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即构建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精神套餐”,据此拓宽高校大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路径,让所有课、所有老师都挑起“思政育人担”,在高校全员“大思政”的格局下共同培育具有完整人格的大学生[8]。

4.2 将教学设计融入完整人格教育 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需要注重完整人格教育整体性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把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并从教学目标上关注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实践与养成。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提炼出完整人格教育与每门课程的结合点,积极挖掘完整人格教学要素。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中,可以通过列举马加爵的案例向学生阐释“缺失人格”和“蒙昧人格”不但阻碍限制自身的发展,给他人带来痛苦,并且还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从而提出建立完整人格的重要性,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能够做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个人获得成功与幸福[9]。

4.3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完整人格的自我养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0]。在完整人格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依靠教师个人的外在劝导式教学。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反思,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智慧和能力深度开发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和潜能。通过其实践中自觉反省自身的人格状态,实现完整人格外在教育和内在教育的有效结合[11]。正如前文所述,人格判断力是人格结构的关键与核心,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等环节,促使人格判断力中的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和反省力各要素均衡发展,最终内化为自身的完整人格力量。

总之,陈秉公教授提出的“人格结构与选择”理论为深入认识人格结构提供了新方向,也为高校思政课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大学生提供了新视角,开辟提供了新途径。当然,人格的成长是伴随人一生的课程,值得我们继续不断的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判断力意志力
Willpower 意志力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环境会影响判断力
镜子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