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陶束腰尖底瓶:神秘的原始水器

2018-03-15孙琦琦编辑任红

中国三峡 2018年3期
关键词:汲水半坡自动

◎ 文 | 孙琦琦 编辑 | 任红

陶罐与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女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 摄影/聂鸣/FOTOE

仰韶文化姜寨类型红陶器皿,北京,首都博物馆古陶文明展览。 摄影/聂鸣/FOTOE

小口尖底陶瓶,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 摄影/海峰/FOTOE

2014年12月15日~ 2015年2月26日,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之文化篇”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其中有一件红陶束腰尖底瓶,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器物,1958年郑州市后庄王出土,圆直口,圆溜肩,束腰腹,尖底,高94厘米,腹围63.6厘米,河南博物院藏。这是一种神秘的原始水器。

尖底瓶贯穿于仰韶文化的全过程,长达2000年之久,它随着仰韶文化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演变而演变,也随着该文化被龙山文化的替代而绝迹。

尖底瓶是流行于我国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的一种陶器。这种陶器一般为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体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可略称为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因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1921年4月21日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是新石器中后期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距今七千多年到五千年左右的史前文化,可分为老官台(包括大地湾一期)、半坡、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或阶段。其分布范围西至甘、青地区,东至河南腹地,南及鄂西北汉水中游,北达内蒙古中南部、晋北、冀西北地区,见于仰韶文化各类型及受到仰韶文化重要影响的一些考古学文化。尖底瓶贯穿于仰韶文化的全过程,长达2000年之久,它随着仰韶文化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演变而演变,也随着该文化被龙山文化的替代而绝迹。

《中国文物报》1999年做过一个“中国古代科技文物丛谈”专版,其中仰韶文化的尖底瓶被放在头条文章中作为“重力机械”进行介绍:“这是种汲水工具,瓶耳系绳,空瓶入水时重心变化,瓶口自然地倒向一侧,水流入瓶中达到一定水量,它就自动立起。取水者放松绳索,尖底瓶没于水中,提出后可得一满瓶水。尖底瓶综合利用重力与重心,体现了平衡原理。”考古界认为尖底瓶是关中、中原地区史前先民特有的一种汲水器,有两大优点,一是口小,水装满后不易溢出;二是瓶腹部两边有耳,穿绳后便于背挎和手提。尖底瓶这种自动汲水的奇妙现象,恰是近代物理学中重心原理和定倾中心法则的最早运用。

尖底瓶的用途,目前有汲水器、酒器、祈雨器、暖水瓶、魂瓶、葬具等多种说法。

关于尖底瓶的用途,目前有汲水器、酒器、祈雨器、暖水瓶、魂瓶、葬具等多种说法。

第一种汲水器说的影响最大,认为:“如果将其两耳系绳放置水面,由于水的浮力和尖底瓶重心的作用,瓶上半部会自动倾倒,下半部离水面翘起;随着瓶内水的逐渐增多,瓶下半部也逐渐下沉,直至瓶盛满水而直立。这种性能是利用了重心与浮体稳定性关系的原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这种说法一直非常流行。

但针对考古界以及科普读物中关于仰韶文化尖底瓶为汲水器的流行说法,半坡博物馆的研究人员1988年对馆藏的一批半坡类型尖底瓶(其中包括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出土的尖底瓶)进行实验考古,结果发现“半坡类型绝大部分尖底瓶因盛水后重心高于瓶耳而倾覆,因此不能用来自动汲水”。1989年,他们又与北京大学力学系的专家合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尖底瓶放到水上后,因其上部粗重,确实能开始自动灌水,但当灌到一半时,重心下移,口部又自动翘出水面,因而无法自动把水灌满。而且双耳系绳提抬满瓶水时,同样会因为重心在上部而倾倒。因此认为尖底瓶并不是汲水器,起码不能汲满水。

中国考古学泰斗、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奠基者苏秉琦生前持酒器说,论据是后来甲骨文的酒字“酉”,他认为甲骨文中的“酉”字就是尖底瓶的象形。由它组成的会意字如“尊”、“奠”,其中所装的不应是日常饮用的水,甚至不是日常饮用的酒,而应是礼仪、祭祀用酒。尖底瓶应是一种祭器或礼器。但不足之处是,那时候生产力相当低下,温饱问题始终是困扰先民的大问题,能有那么多余粮去酿那么多酒吗?尖底瓶又那么多。

王仁湘先生认为,尖底瓶分布的范围大体上为干旱少水地区,所以尖底瓶的存在和使用很可能主要与祭天、祈雨活动有关。尖底瓶的形制和功能强制性地要求使用者只能少量盛水,这可能是仰韶先民在缺水、干旱时节所施行的“交感巫术”活动,以少量的人间之水招引天上大量的降雨,寓含着节水、惜水的思想和警示。

还有研究者推测:尖底瓶是做暖水瓶用。古人把瓶子特意做成尖底,肯定是有特殊的需要。尖底最突出的功能是比平底器物更容易的插进松软的物质中。据发掘资料,仰韶文化的民居的半地穴居室内都设有一个灶坑和保存火种的砂陶罐。灶坑兼备做饭和取暖双重功能。灶坑内有燃烧后的灰烬,这些灰烬蓄热性能非常好,可以长时间保持热量。仰韶居民为了在冷天或者夜里也可以喝到热水,就把装水的尖底瓶很方便地插进灰烬中。需要饮水时取出来,喝完再插进去。由于做暖水瓶用,所以可大可小,可以有耳,也可以无耳。

尖底瓶多出土于墓葬,但皆出土于聚落的中心大房子里,而且还都在主室的中心部位。这是祖先魂灵的所在,是晚辈祭祀时膜拜的对象。

朱兴国先生持魂瓶说,其论据一是尖底瓶多出土于墓葬,二是大个头的尖底瓶很少,但皆出土于聚落的中心大房子里,而且还都在主室的中心部位。这是祖先魂灵的所在,是晚辈祭祀时膜拜的对象。

猜你喜欢

汲水半坡自动
“鲲龙”AG600M圆满完成投汲水重大试验
美丽的给予
自动捕盗机
都说西安好 (外一首)
汲水的人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自动摇摆的“跷跷板”
关于自动驾驶
白鹿原民俗村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