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臂爸爸”朱振峰:只愿此生不虚度

2018-03-14夭夭

当代工人 2018年22期
关键词:特教福利院孩子

夭夭

想做透明人

无论置身哪个城市,街头巷里都是惯常的乏味。漆黑的柏油马路,鳞次栉比的店铺,攒动或驻足的人流,映衬在挂着酒红色丝绒窗帘的橱窗上。

但朱振峰的到场阻隔了一切,时间仿佛凝固了。他脱掉厚重的外套,露出磨得泛白但仍笔挺的深色西装,右手深深地插进衣兜,左手整理着被洗皱的白衬衫领口。

他说话声很轻,表情不多,好似清淡又漫不经心。在嘈杂的餐厅里,他更像是透明的,好似在这里,又好似不在这里。

“我喜欢这种透明感,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融入任何场合。”以至于后来,每有孩童问起朱振峰喜欢什么颜色,他都回答:透明色。

曾经的很多时候,朱振峰确实想做一个透明人——不被看见,最好。这个想法出自他的成长经历,以及有残疾的右手。

3岁那年,朱振峰发高烧,糊涂的赤脚医生给他打点滴时,忘了解下胳膊上勒紧血管的胶带,胶带绑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洗手时发现,朱振峰的右胳膊已经变得通紫,母亲以为是被冻着了,就端来了一盆热水想给他泡一泡。结果,不过血的右手浸泡在热水里立马就蜷缩了,最终萎缩、坏死、变形,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1982年出生的朱振峰,生活在葫芦岛绥中的一个偏远小山村。母亲体弱多病,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种几亩薄地,家里终年过着勉强填饱肚子就再也没有闲钱的日子,所以父母没有能力为朱振峰治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过着独臂人的生活。

这只是艰难困苦的开始。

因为家境极其贫困,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父母凑足了几十元钱的杂费,才圆了朱振峰的上学梦。可走进校园他发现,自己是全校唯一一个没有背书包的学生。

“只有抄书才能继续念书。”没钱买教材的朱振峰,向同学借来书本,放学回家后,在煤灯下一点点儿抄写,童年和少年的所有时光从笔尖匆匆划过。抄书很辛苦,朱振峰没有抱怨,反而觉得幸福,因为他不仅借此夯实了基础,磨炼出不怕吃苦的坚韧意志,更没有因贫穷和残疾而离开校园。

生活似乎有意为难这个懂事的孩子。

初三那年,父亲病逝,本就难以维持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朱振峰咬牙坚持着,在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辽宁科技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学费4900元钱!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天文数字,带给我和母親的是深深的绝望。”

为了圆梦大学,朱振峰也在做最后的挣扎。他自制了一个简易冰果箱吊在胸前,每天天刚亮就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卖冰果,用残疾的右手稳住箱子,用另一只手拿冰果,一天跑下来累够呛,最多却只能挣到两三元钱。杯水车薪到让人绝望。

朱振峰的坚持和付出,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们,大家纷纷捐款资助,当地政府也为他办理了寒窗助学基金。9月,他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一如既往,憧憬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任何欣喜。

“交完学费后只剩100元钱,我强行约定自己:每顿饭不能超过1元钱。”馒头和咸菜是固定搭配,幸运时还能喝些免费汤。“饿得眼睛发花也坚持不了多久,只能靠自己来丰富吃食。”朱振峰回忆,自己当过家教、打扫过教室、捡过瓶子废品。

无论做什么副业,朱振峰都不曾耽误学业,甚至奖学金不断。他把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收入分成三份,较少的留给自己生活,中等的邮寄给母亲,最多的用来资助和自己一样的贫困大学生。

虽然钱不多,但朱振峰一路走来,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所以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同样需要被帮助的人:“你不是孤独飞行的小鸟。”

从阿姨到爸爸

贫穷的家境,让朱振峰比任何人都需要金钱,但他又比任何人都不渴望金钱。从优秀毕业生到儿童福利院特教老师的转变足以证明,朱振峰也很满意自己最后一半理性一半感性的选择。

大四时,全国百佳大学生、辽宁省十佳大学生、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党员、辽宁省十大三好学生标兵……诸多荣誉和央媒的持续报道,朱振峰也算声名远播了。

时任辽宁省副省长鲁昕到科大考察调研工作时,还专门到宿舍慰问朱振峰,表示如果他选择读研,省里愿意帮忙协调和减免他的费用。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朱振峰婉拒好意,只想尽快找个适合的工作,赚钱养家,照顾年迈的母亲。

临近毕业,面对这样的优秀毕业生,很多求贤若渴的单位都向朱振峰伸来了橄榄枝,其中也不乏家乡的政府官员,沈阳、大连甚至广州的大企业。虽然就业前景相当乐观,但朱振峰早已打定主意。他放弃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只放眼于公益性单位。最终朱振峰来到鞍山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阿姨。”福利院孩子们见到唯一一位男老师朱振峰后,热情地打招呼。朱振峰嘴上回应着,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就像在冰窟里喝酒。”回忆起当时的自己,朱振峰立即沉静下来,“冬天的冰窟虽冷,但你心里装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沉浸在香甜的美梦中。不想醒来,可寒气刺骨又不得不醒来。有些拧巴却也美好。”

为扩大美好,朱振峰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心血和努力。朱振峰查阅资料、向老教师请教来丰富特教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到电大进修幼儿教育专业,并通过了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他还探索出了一条以学龄前儿童早教、脑瘫儿童康教、社会机构助教、义工帮教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教育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朱振峰又创新出一套独特有效的特教方法。

在孩子们眼里,朱振峰不仅是好老师,更是好“爸爸”。

“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福利院有限的空间内,加上各自又有不同的肢残、智障等情况,难免会产生孤僻暴躁和难以沟通等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朱振峰总会带不同的孩子回家小住。已寄养在他家多年的两个孩子,小奥和小山,更与他和母亲组成了奇特而和睦的祖孙三代之家。

朱振峰引以为傲的是,还有在自己小家之外,同样喊他“爸爸”的无数个孩子。平日里朱振峰省吃俭用,日子依旧清苦。对孩子们,却很大方阔绰。孩子们缺少学习用品,他一买就是十几份;已上学的孩子没零用钱,他自掏腰包给,一个都不落;每年寒暑假,他还给孩子们寄往返路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每逢春节,他带着孩子放鞭炮、挂灯笼、游千山、包饺子……

“喊我一声爸,我就得称职。”朱振峰在特教老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先后被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传递爱的导体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在朱振峰办公桌玻璃板下,一张泛黄的信纸上,浅浅地印着这样一首小诗。在朱振峰眼里,这是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写给他”的诗。

“因為曾被大爱温暖过,所以变成了传递爱的导体。”

从获得第一份奖学金开始,朱振峰就对生活困难的人施以援手。2013年4月,朱振峰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5000元钱捐给母校10名特困大学生,在他的带动和协调之下,鞍山市民政局也向科大捐赠了大量图书和1万元助学金;2014年,朱振峰在报纸上看到科大研究生李刚患尿毒症需要换肾,父母靠摆“空菜摊儿”帮孩子筹钱看病。他二话没说,急忙赶到菜摊儿花500元钱买了一小袋儿青椒,“孩子这么优秀,挺可惜的,我能力有限,只想尽点儿绵薄之力。”在一二九公园义务救人的赵景柱遭遇了困难,朱振峰送去200元慰问金,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动朋友募集1000余元……几年来,朱振峰向社会和孤残儿童捐赠款物达数万元,朱振峰还被不少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鼓励学生们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鞍山是一座拥有大爱的城市。无论是冯志国、白雪洁等做好事的全国劳模,还是各行各业默默付出的好心人,职业行为逐渐变成了自觉行动。”爱的暖流通过朱振峰传导到身边每一个人。在朱振峰的感染下,150多位80后、90后不仅自发成立公益微信群,还在2018年3月,正式成立“振峰阳光公益行动团队”,有组织有计划讲实效地开始做公益。

一张张青春的脸,闪耀着善良、友好、宽厚的坚毅眼神,开启了一个个别样的公益大型活动。

“帮扶款叫奖学金。”在关注孤独症儿童活动中,朱振峰首先把筹集上来的近2万元帮扶款改了名字,并让志愿者告诉孩子们:因为你们在学校表现好、进步大,所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奖励。“这样,不仅孩子高兴,也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还让父母避免了尴尬,维护了自尊。”

如今,团队已有志愿者400多人,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观影、采摘、慰问老兵……把朱振峰工作之外的时间填得满满的,36岁的他今年才刚刚走入婚姻的幸福殿堂。

“看到我买房,看活动做得风生水起,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来。”朱振峰坦言,除了志愿者自愿献爱心,大多帮扶物资均由他外联各大企事业单位而来。而他自己,福利院工资本就不多,“大学毕业后前几年,还要还贷款,为了节省生活花销,自己和母亲租住在鞍山郊区农村的小土房,但好在房租每月才100元。”

去年,朱振峰终于攒够了钱,在鞍山市内买了一个老房子,除一床被褥和衣服是自己的,余下的都是房东不要的家具,但一家人却住得十分踏实和高兴。

“向幸福出发。”儿子小山在作业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摊在书桌上。

猜你喜欢

特教福利院孩子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福利院的孩子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BABY,COME BACK
日本儿童福利院频传性侵丑闻
长春|大爱筑家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